(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继光 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79960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继光 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继光 7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继光 7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继光 7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继光 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继光 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继光黄继光教案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 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

2、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 主义的精神。 ” 人物介绍:“黄继光 1930 年出生在四川省江中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小时候 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 年黄继光参加了民兵,第二 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 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 10 月 20 日在 朝鲜战役中壮烈牺牲。 ”学生交流战役资料:(课前搜集资料) 二、学习新知二、学习新知 1. 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 ;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指名读生字: 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展示“暴”字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靠下部分

3、笔顺是: 竖钩、点、提、撇、点,不是“水” 。 理解词语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 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 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简单地说,一次战役往往包括多次的战斗。 在理解“战役”一词的意思时,出示上图。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战争、战 役、战斗”三词范围和包含关系的理解。顽强:坚强;强硬。“顽强”一词对理解黄继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 在此可先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书面上理解,为课上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4、。 近义词:顽强坚强 反义词:顽强软弱 暴风雨: 大而急的风雨。 此词中的难点是“暴” ,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暴”的几种解释,让学生根据词义进 行选择,并根据不同意思组词。对暴风雨一词的正确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比喻句 的理解,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然而且猛烈。 (暴雨、暴怒、暴饮暴食、暴病) 凶狠;残酷。 (暴徒、暴行、施暴) 急躁。 (暴躁) 2.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三、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5、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 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 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 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1.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 归纳总结 (1)全文一共 12 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在战役中,黄继

6、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 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 (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 都叫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然后 再把规范语言告诉学生) 二、讲读课文。二、讲读课文。 1. 学习第一段(12):(1)指名读 1、2 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 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

7、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 597.9 高地。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黎明”一词,进而理解从“ 第五天夜晚”到“黎 明之前”的时间很短,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战斗的激烈:“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 续战斗了四天四夜。 ” “最激烈”直接点明战斗的激烈程度, “持续”战斗了“四天四 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时间的紧迫,战斗的激烈使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了。在教学中老师可把重点句的 投影打出来,当学生分析到重点词时,可以改变重点词的颜色,以强化学生抓重点句 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两个要点应分析,但不要占过多时间。 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

8、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 957.6 高地可不是一件 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请求任务呢? 2. 学习第二段(36):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A投影: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 是一次突击。 “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 “比雨点还密” ,写枪弹的多、密,看出 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 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

9、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 因,说明了他对夺下 597.9 高地的高度责任感。B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C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板书:主动请战 3. 学习第三段(711): 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1)默读思考: 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负伤后的

10、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全班交流体会: 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 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体会出: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 概。 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 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 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

11、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 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板书:英勇献身 4. 学习第四段(12): (1)齐读 12 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 板书:占领高地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 不可挡的。 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本课按事情发展

12、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 紧急任务(第 12 自然段) ;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 战(第 36 自然段) ;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 711 自然段) ; 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 。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都叙述得 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 喻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 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板书: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两个内容任选一个。 1. 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 2. 准备一个英雄的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