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78201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教案】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两则复习两则复习李李 利利 艳艳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两则复习两则复习【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的美德。【重点重点】1、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难点难点】从文中体会做人要讲诚信的美德。【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我班学生比较活跃,上课发言比较积极,好胜心强。针对他们这些特点,采用抢答的方式,来巩固这节课的知识点。【导入导入】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两则 , 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古代少年的

2、智慧和美德。【回顾主题回顾主题】咏雪通过记叙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次家庭聚会,赞颂了谢道蕴的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写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据理力争的故事,表现了陈纪 的聪敏和深明为人之理的形象特征。【背诵课文背诵课文】要求:背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有感情背诵。1、全班齐背2、挑竖排句子接龙背【抢答比赛抢答比赛】全班分成南、北两队比赛,答对记一分,答错扣一分,积分多者胜。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作者与作品选自 , ,南朝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集。 2、解释词语内集 儿女 俄而讲论文义 欣然 似 差( ) 拟 未若 因 期 日中 舍去乃 不 委 引 顾 尊君 家君

3、3、重点句子的翻译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课文理解,研讨问题:二、课文理解,研讨问题:咏雪1、 “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陈太丘与友期1.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你怎样全面评价这位友人?2. 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4、3.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4.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拓展思维拓展思维】1、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2、你能背几句关于雪的古诗名句吗?【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3、你能说出一则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吗?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 小信诚则大信立也。 (韩非子)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也。 (礼记 )4、 “自古英雄出少年” ,

5、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聪明英勇的少年的故事?四岁画画的王冕 七岁做诗的曹植 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砸缸救人的司马光【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板书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谢道韫 陈元方才思敏捷 机智聪明“咏絮才” 懂礼讲义【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期:_ 不:_引:_ 顾: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又“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

6、中不至”是“无信”, “对子骂父” 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6这则故事选自_ ,作者_,_(朝代) 文学家。【能力迁移能力迁移】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文中的红色字。尝: 子: 之: 唯: 2.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1) 人问之, ( )答曰。(2) ( )取之,信然。 3.翻译这个小故事。 4.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