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桂花雨 7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7760339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桂花雨 7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桂花雨 7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桂花雨 7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桂花雨 7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桂花雨 7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桂花雨 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桂花雨 7(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花雨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内容及目标分析表学习目标课目内容名称知识点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1略读类型的课文学习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分清文章主次,抓重点部分4发挥想象,描述文中情景5理解母亲的话桂花雨6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水平描述表知识点学习水平描述语句行为动词1知道略读类型的课文学习方法回忆2领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3应用抓主要部分学习找寻4综合想象文中情景讲述5综合正确领悟母亲的话语渗透、分析6评价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讨论、迁移2、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

2、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3、媒体选择工作表教学单元课目名称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 26 课桂花雨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内容的要点资料来源媒体使用方式1领会计算机网络投影创设情景“摇花乐”语句中央电教馆展示2综合计算机网络投影创设情景、交流插图、想象引导中央电教馆边操作边引导3综合幻灯片展示内容母亲的话语中央电教馆展示、分析4评价计算机网引申、拓作者思中央电边操作边讨络投影展乡之情教馆论4、教学过程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播放歌曲童年谈话: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

3、雨 。 (师板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读书交流(1)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学生找出来读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6、感悟:(1)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

4、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4)指名读二、三两句。 (教师指导: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7、老师有幸在课余读了桂花雨的

5、原文,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是呀!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呀!(师板:桂子花开香十里)二、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过渡: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

6、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范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3、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颈里、鼻尖上这香喷喷、金灿灿的桂花雨落在你们身上,你们想说些什么吗?5、教师归纳。(板书:枝摇花

7、落乐心头。 )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 (出示)(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三、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1、母亲说什么?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3、练习:这里的环境再好,也( ) 。这里的生活再好,也( ) 。4、反馈。5、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最后一自然段)7、教师归纳: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

8、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这桂花让我(板书:恍如重返故里游)四、拓展:1、欣赏桂花图片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5、形成性练习表知识点学习水平题目内容1知道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2领会谁能来感受这样的香?3综合听完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香喷喷、金灿灿的桂花落在你们身上,你们想说些什么?4综合母亲为什么这样说?你能理解母亲吗?5评价“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设计: 桂花雨桂子花开香十里枝摇花落乐心头魂牵梦萦桂花雨恍如重返故里游2006 年 6 月 开 始

9、歌曲 童 年谈话导入自读课文并交流提问: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图片 桂花树学生找形容桂花树的句子,并读。提问: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学生找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并感悟。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重点部分体悟学生探究学习、享受“摇花乐” 图片 摇花情景课文难点突破讨论理解母亲的话文本 课后探究教师总结结 束 桂 花 雨 说 课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九年制学校 杨红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

10、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需要达成如下三个目标:1、有感情朗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3、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为了更好的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为了使资源更有效的得到利用,我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中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的桂花雨的资源进行整合,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我引用了远程资源中的导入图片,并配上了童年这首音乐,让学生在

11、特设的情景中愉快的进入课堂。2、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我使用了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摇桂花的图片,并配上文字和音乐,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3、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我引用并整合了远程教育资源上的问题设计和练习。4、拓展 我运用了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各种桂花图片,增长了学生的见识。通过对远程资源的使用,我感受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为农村师生提供了一个教师共享优质教育、学习资源的机遇,是一个与外界朋友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老师们运用资源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学会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

12、的改善,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好处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拓展学生认知领域。远程教育网上提供的教学示例、媒体展示、探究活动、习题精选和拓展资料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好资源。教师们利用远程资源网上的优质课件素材,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座资源的宝库中获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促进全面发展。2、教师成长的乐园地处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们,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极少,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示范又很难进来,造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中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讲座、优秀的课堂实录,信息技术技能专题培训讲座等声情并茂的资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学习环境,可谓教师成长的乐园。教师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充分的将所学习到的新技术、新理论付诸于实践,进一步促进专业成长。2006 年 6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