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学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755880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巷深处》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巷深处》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巷深处》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巷深处》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巷深处》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巷深处》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巷深处》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巷深处小巷深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课题:小巷深处 课型:课型:新授课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应加强学生分析能力的指导;提升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加强师友 合作。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以情感的变化发展结构文章的写法。 4.体会形象是如何作为情感依托的。 5.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散文中形象作为情感依托的作用。 2.学习以情感的变化发展结构文章的写法。 教学策略、方法:教学策略、方法: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师友自主讨论教学法。 课

2、前预习:课前预习: 初步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疏通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 1、交流感知:交流感知: (一)新课导入: 1.介绍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 2.用多媒体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1.师友朗读课文,给下列红字注音,并解释成语。 炫耀 执著 荤菜 揶揄 哽咽 造孽 蹒跚 憧憬 打旋 瘦瘪 反驳 黝黑 诸如 难堪 粗糙 倚靠 名正言顺2.速读全文,师友交流:这篇散文你读了有哪些感受?找出最感动的地方。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导入课题,确定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师友互相交流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速读全文。 批注:

3、批注:师友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2 2、研读共品:研读共品: 1.本文写盲母对养女的爱质朴感人,伟大的母爱蕴含在平凡的事情之中,师友 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具体描述表现了盲母亲对养女的爱? 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 拿出所有积蓄换住所。 改变了以往的泼辣性格。 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 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为我取得的一点成绩而骄傲。 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厌恶家,想离开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 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可是为了照 顾我的情绪, 她让别人代送,自己孤零零的回家。 总结:盲母在生活中对养女的深沉无私而又无微不

4、至的爱,读来感人至深。 2.师友共同品读全文,跳读课文中具体描写盲母女的生活片段的文字: (1)师友讨论:这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贯穿于其中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 么? 参考:本文写盲母的几个生活片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我”对母亲的感 情变化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 课堂情况课堂情况:学生对于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都能够找出答案,但是关于本 文的感情线索,一些同学认为“小巷”也是这篇文章的线索之一,对此,在课 堂同学们也经过认真的讨论,我也为学生进行了讲解, “小巷”是母女两人家的 所在,寄托了母女之间的浓浓深情,但并不是文章的线索。所谓线索是应该贯 穿文章始终的,例如鲁迅的风筝 ,作者

5、围绕“风筝事件”抒发了自己的手足 同胞之情,告诉了我们游戏对儿童的意义,感慨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 现象以及披露封建思想的罪恶。文章从始至终不曾离开“风筝” ,而小巷深处 中的“小巷”并没有贯穿文章的始终,作者甚至离开了小巷,因此“小巷”并 不是文章的线索。而作者对母亲感情的变化是贯穿文章始终的,同时也推动着 故事的发展,因此这才是文章的线索。 (2) “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个阶段:对生活感到满足,为母亲而骄傲。沉默,回避同学,开始 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 与家完全隔绝。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 变

6、化原因:幼时纯真,长大后虚荣心作祟,后来,老婆婆的一番话教育了 “我” ,打动了“我” ,从而使我悔悟,情感回归。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教师分析盲母对养女的爱,总结课文思想情感变化的线索,并引导 学生体会母女之爱。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师友讨论共品;班内交流。 批注:批注:其他师友适时补充;注重对本文主旨理解的品读指导。 课堂情况:课堂情况: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之后,学生们能够准确的 找出作者的这种变化,并能从原文找到变化的原因。 3 3、互助释疑互助释疑 师友交流,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注:这部分先师友之间互相提问质疑,自 己解答,如有解答不了的问题,全班同学可以一起解决。

7、)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师友交流疑点、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疑点,全班共同解决。 课堂情况:课堂情况: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师友互助能够解决彼此 的疑问。 4 4、巩固拓展巩固拓展 本节课这一部分主要带学生做一些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 当堂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蹒跚,哽咽,揶揄 2、仿写句子: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 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闩。明确:蹒跚:艰难而缓慢地、摇摇晃晃地行走。哽咽:哭时不能痛快的出声。揶揄:嘲笑。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理解父母亲情, ,用多媒体展示又是秋风起

8、,使学生对此一类型的抒情散文加深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结合相关资料,个人独立完成,师友交流。五、总结提高:五、总结提高: 1.师友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2.学生谈收获。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老师总结,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抒情散文品,并体会此类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师友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谈收获。 批注:批注:及时肯定学生所谈的收获,鼓励师友更好地发展。 六、课后作业:六、课后作业:课堂内外练测步步高P11 课前预习,P12 当堂训练第一题。 七、课后评价:七、课后评价: 本节课是这篇课文学习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总体把 握,进而为

9、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文章所传递的浓浓亲情打好基础。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 1、交流感知:交流感知: 1、复习检测,读准字音 荤菜 揶揄 造孽 蹒跚 憧憬 打旋 瘦瘪 反驳 黝黑 倚靠 顷刻 门闩 2、回想: 文章表现了母亲对我的_,而我对母亲的感情经历了 _、_、_、_四个阶段的变化。 明确:文章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而我对母亲的感情经历了满足、厌恶、淡 忘、悔悟四个阶段的变化。 2 2、交流感知交流感知 1、师友讨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刻画母亲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找 出课文中的原句。 )温馨提示:回答问题时,先读出文中原句,然后指出描写方法,最 后总结。 备注:这一部分,给学生 3

10、5 分钟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师友讨论 23 分钟。 课堂情况:课堂情况:学生能够根据之前学过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找到文章当中对于母亲 的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并能总结出母亲是一个勤劳、 坚强、无私而伟大的人。 2、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最后三段,并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和对母亲的爱。 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悔 恨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课堂情况:课堂情况:学生初读课文最后三段,在感情把握上不到位。老师做了配乐师范 朗读,让学生模仿,学生在听了老师的师范朗读后,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指导学

11、生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如何朗读课文。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掌握人物描写方法,通过朗读更好的感受文章。 3 3、巩固拓展巩固拓展 回忆与父母或其他长辈相处的一两个细节,在班上与同学交流,并谈谈感受。 注:学生在朗读课文过程中,也已经被文中的母亲深深打动,这时学生们也能 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爱,因此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更有助于达到这 篇课文的学习目的。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理解父母亲情,使学生对此一类型的抒情散文加深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结合相关资料,个人独立完成,师友交流。课堂情况:课堂情况:学生在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情景时,能够想到要以优秀的成绩来 报答父母,这也是本

12、堂课一个最大的收获。 作业:为你的母亲、父亲做一件事。提示:可以是做一道菜、可以是洗一次衣 服、也可以为父母洗一次脚并记下你的感受。 (不少于 300 字) 4 4、互助释疑互助释疑 师友交流,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师友交流疑点、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疑点,全班共同解决。 课堂情况:课堂情况: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提出很好的问题,例如文章中写母亲“仿佛在憧憬,又仿佛 在等候” ,母亲在“憧憬”什么,在“等候”什么?问题一经提出,就有很多师友组的同学 抢着回答,并且回答非常的准确。这也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自主学习,勇敢的提出问题, 并通过自己的

13、思考,解决问题。5、总结提高总结提高 可从以下方面总结: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这节课,我懂得了 3、我的师傅(学友)的表现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老师总结,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抒情散文品,并体会此类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师友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谈收获。 批注:批注:及时肯定学生所谈的收获,鼓励师友更好地发展。课堂情况:课堂情况:通过学生自己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总结,使学生们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复习, 也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学师/学友的进步,促进了学生们更好的学习。 6 6、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小巷深处小巷深处盲盲 母母 (爱)(爱) 养养 女女收养“我” 满足、自豪

14、搬家改脾气 终年辛劳 沉默、回避时间顺序感情线索为“我”骄傲抑制感情 淡忘、隔绝送生活费、营养品 悔悟、感激 7、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课堂内外练测步步高P12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讲解: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在风中,她无助的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着。我 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外貌描写) (2)在我被捡回后,她抱着我处处炫耀:“我丫头多可爱呀,多漂亮,肉滚滚, 嫩生生的。 ” (语言描写) (3)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 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 (动作描写

15、) 8 8、课后评价:课后评价: 小巷深处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 感情,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通过一些生活琐事来表现了深沉的 无私的母爱。 这篇文章主要塑造了盲母亲的形象,因此在讲课时重在也在与分析人物形象上。在上 课的过程中,首先带着同学们复习了之前所学的人物描写的方法,给出提示,让同学们在 文章中找到对盲母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同学这一系列的描写来总结母亲这一 人物的特点。在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独立并认真的思考,在师友讨论的环节中,师友之间 也能够互相提出质疑并解答。 文章的最后三段,作者写的非常感人,因此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试着朗读,从而更深的 感受作者内心的悔恨以及对母亲的爱,我也为学生做了师范朗读,并对学生们的朗读加以 指导。我还适当对“五步十环节”的顺序进行的调整,讲拓展延伸与互助释疑顺序调换。 同学在朗读完课文的最后三段时,已经被作者笔下的母亲深深的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