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752694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适用专业: 法法 学学 理论学时:理论学时:_32_32_ 实践学时:实践学时:_ 4_4_一、课程说明一、课程说明 1、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开课意义】 法律逻辑学是培养法学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逻辑思维、思辨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法学与逻辑 学存在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如法律的制定或执行、法律的研究和运用,无不广泛地涉及逻辑问题;因此, 学习法律逻辑对从事法学或法律工作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本科法学专业的专业选修必修课程。 【目的与任务】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形

2、式逻辑分支学科。法律逻辑的工具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特别强调掌握、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法律逻辑学是培养法学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逻辑思维、思辨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使学生掌握 法律逻辑思维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和素质,为专业 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逻辑学基础。 2 2、 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法律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自觉地进行逻辑思 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

3、辑分析工具。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全面了解逻辑学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并熟练掌握逻辑学的 基本方法,包括词项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及逻辑基本规律等内容。同时,学生还应该 了解侦查逻辑、法律规范逻辑、法律论辩逻辑等特殊的法律逻辑问题,并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法律逻辑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因此,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法学专业基础课程,尤其包括民法、 刑法、诉讼法等。4、课程简表(五号宋体、课程简表(五号宋体 加粗)加粗)课程类型课时数考核方式专业必修36考查二、大纲本文二、大纲本文(小四宋体小四宋体 加

4、粗加粗)(一)(一) 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搞清学习法律逻辑学的必要性和重要2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进一步学习法律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做好思想准备。 为此,要求学生围绕逻辑学的对象和意义问题,结合人类思维的实际,初步了解法律逻辑的一些基本概 念,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学习方法,以便积极的投入学习。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1)思维、语言与逻辑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逻辑学的性

5、质 (4)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 (1)法律逻辑学的特点 (2)法律逻辑学的作用 3、重难点及学术观点、重难点及学术观点 (1)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问题 (2)法律普通逻辑的定义问题 4、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 法律逻辑学的特点 5、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随堂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及要求。第二章 命题逻辑(上) 1、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命题及其逻辑特征、命题与语句及判断、复合命题重言式与真值表。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节命题概述 (1)命题及其逻辑特征 (2)命题与语句及判断 (3)命题的种类 第二节 复合命题 (1)什

6、么是复合命题 (2)复合命题联结词 (3)复合命题的种类及其特征 (4)法律条文中的复合命题 第三节 复合命题重言式与真值表 (1)重言式与真值函项 (2)真值表判定法 3、重难点及学术观点、重难点及学术观点 (1)复合命题重言式与真值表 (2)法律条文中的复合命题 4、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 (1)复合命题的种类及其特征 (2)复合命题联结词 5、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布置作业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及要求。3第三章 命题逻辑(下) 1、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复合命题推理概述、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 NP。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节 复合命题推理 (

7、1)复合命题推理概述 (2)联言推理 (3)选言推理 (4)假言推理 (5)其他复合命题推理 (6)综合推理实例分析 第二节 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 NP (1)形式语言 L (2)推导规则与形式推演 (3)NP 系统的可靠性与完全性 3、重难点及学术观点、重难点及学术观点 (1)综合推理实例分析 (2)NP 系统的可靠性与完全性 4、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 (1)联言推理 (2)选言推理 (3)假言推理 5、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布置作业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及要求。第四章 词项逻辑(上) 1、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词项及其特征、词项、语词和概念、词项外

8、延问的关系。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词项慨述 (1)词项及其特征 (2)词项、语词和概念 第二节 词项的种类 (1)单独词项、普遍词项和空词项 (2)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3)正词项和负词项 第三节 词项外延问的关系 (1)相容关系 (2)不相容关系 第四节 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 (1)限制和概括 (2)定义 (3)划分 43、重难点及学术观点、重难点及学术观点 (1)词项的种类 (2)词项外延问的关系 4、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 (1)单独词项、普遍词项和空词项 (2)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3)正词项和负词项 (4)词项外延问的关系 (5)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 5、考核要求、考核要

9、求 随堂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及要求。第五章 词项逻辑(下) 1、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直言命题及其结构、直言命题的种类、谓词逻辑自然推理。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节 直言命题 (1)直言命题及其结构 (2)直言命题的种类 (3)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 (4)直言命题问的真假关系 第二节 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 (1)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 (2)直言命题变形推理 第三节 三段论 (1)什么是三段论 (2)三段论的规则 (3)三段论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 第四节 谓词逻辑自然推理 (1)什么是谓词逻辑 (2)谓词公式的生成 (3)谓词逻辑的自然推理方法 3

10、、重难点及学术观点、重难点及学术观点 (1)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 (2)三段论的规则 4、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 (1)直言命题及其结构 (2)直言命题的种类 (3)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 (4)直言命题问的真假关系 (5)三段论的规则 5、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随堂检查与布置作业结合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及要求。5第六章 归纳逻辑(上) 1、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归纳逻辑及其特征、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全称归纳推理的特征 与种类、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的特征。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节 归纳逻辑概述 (1)归纳逻辑及其特征 (2)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3)归纳

11、逻辑的种类 第二节 全称归纳推理 (1)全称归纳推理的特征与种类 (2)完全归纳推理 (3)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4)典型归纳推理 第三节 求因果归纳推理 (1)求因果归纳推理及其特征 (2)穆勒五法 第四节 特称预测归纳推理 (1)什么是特称预测归纳推理 (2)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的特征 (3)提高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结论可靠性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 概率与统计归纳推理 (1)概率归纳推理 (2)统计归纳推理 3、重难点及学术观点、重难点及学术观点 (1)全称归纳推理的特征与种类 (2)求因果归纳推理及其特征 4、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 (1)完全归纳推理 (2)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3)典型归纳推理 (4

12、)求因果归纳推理 5、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随堂提问与布置作业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及要求。第七章 归纳逻辑(下) 1、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类比推理的含义及特征、提高溯因推理结论可靠性的基本要求。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节 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的含义及特征 (2)类比推理的类型 (3)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溯因推理6(1)什么是溯因推理 (2)溯因推理的基本方法 (3)提高溯因推理结论可靠性的基本要求 3、重难点及学术观点、重难点及学术观点 (1)类比推理的类型 (2)溯因推理的基本方法 4、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 (1)类比推理

13、的类型 (2)溯因推理的基本方法 (3)类比推理的类型 5、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随堂提问与布置作业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及要求。第八章 侦查逻辑 1、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侦查逻辑、侦查逻辑的特点,掌握侦查假设形成的逻辑方法、 侦查假设检验的逻辑方法。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节 侦查逻辑概述 (1)什么是侦查逻辑 (2)侦查逻辑的特点 第二节 侦查解释与侦查推测 (1)侦查解释的逻辑方法 (2)侦查推测的逻辑方法 第三节 侦查假设 (1)侦查假设及其基本特征 (2)侦查假设形成的逻辑方法 (3)侦查假设检验的逻辑方法 3、重难点及学术观点、重难点及

14、学术观点 (1)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问题 (2)法律普通逻辑的定义问题 4、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 (1)侦查解释的逻辑方法 (2)侦查推测的逻辑方法 (3)侦查假设形成的逻辑方法 (4)侦查假设检验的逻辑方法 5、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随堂提问与布置作业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及要求。第九章 法律规范逻辑 1、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法律规范命题的概念、种类及其关系。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第一节 法律规范逻辑概述7(1)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2)法律规范逻辑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法律规范命题推理 (1)法律规范命题的概念、种类及其关

15、系 (2)法律规范直接推理 第三节 法律规范适用推理 (1)裁决三段论 (2)法律类推 第四节 法律规范选择推理 (1)什么是法律规范选择推理 (2)法律规范选择推理的应用条件 (3)法律规范选择推理的类型 3、重难点及学术观点、重难点及学术观点 (1)法律规范适用推理 (2)法律规范选择推理 4、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 (1)法律规范直接推理 (2)法律规范适用推理 (3)法律规范选择推理 5、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随堂提问与布置作业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及要求。第十章 法律论辩逻辑(上) 1、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论辩的含义与特征、法律论辩的逻辑规

16、律、法律论辩的规 则。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节 法律论辩概述 (1)法律论辩的含义与特征 (2)法律论辩与推理的关系 (3)法律论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第二节 法律论辩的逻辑规律 (1)法律论辩逻辑规律概述 (2)同一律 (3)矛盾律 (4)排中律 (5)充足理由律 第三节 法律论辩的规则 (1)论题规则 (2)论据规则 (3)论证方式规则 3、重难点及学术观点、重难点及学术观点 (1)法律论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2)法律论辩的逻辑规律84、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 (1)同一律 (2)矛盾律 (3)排中律 (4)充足理由律 5、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随堂提问与布置作业检查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及要求。第十一章 法律论辩逻辑(中) 1、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