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教案打渔杀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49815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教案打渔杀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教案打渔杀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教案打渔杀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教案打渔杀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教案打渔杀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教案打渔杀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教案初三教案打渔杀家打渔杀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戏剧知识。 2初步理解京剧。 二、难点、重点分析 1为什么萧恩对丁郎的态度与李俊、倪荣对丁郎的态度不一样? 分析:萧恩经历过大半生的坎坷,他反抗、斗争,终至失败,所以被磨去了“棱角”,变得 深沉;即使有怒气,也竭力隐忍,从不轻易惹是生非,只求带着女儿过太平日子。所以对丁 郎比较忍让。 李俊的遭遇比不上萧恩复杂,年龄也略小些,而倪荣又年轻气盛,加上两人都疾恶如仇,所 以对丁郎一步不让。 2该怎样理解萧恩的忍让? 分析:萧恩经过大半生的坎坷,他深深懂得忍让与反抗的利害关系。他知道,靠几个人是难 以斗倒恶霸地主和官府的。他的

2、忍让恰恰反衬了恶霸地主和官府的无恶不作。他的起初的不 反抗与最后忍无可忍的反抗,也都是相辅相成的。 3 打渔杀家这出戏戏剧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分析:实质是恶霸地主和官府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残酷地压迫、剥削、勒索劳动人民,以 致激起人民的反抗。即“官逼民反”。 4萧恩与杨白劳这两个人物在性格上有怎样的差异?为什么? 分析:他们两个最明显的个性差异是:萧恩深沉、隐忍,至忍无可忍之时则奋起反抗,怒杀 恶霸全家,远走他乡。他有主见,有武艺,是隐迹江湖的豪侠。而杨白劳呢,是个忠厚、善 良、懦弱的农民,面对厄运,无力反抗,最后只能以死抗争。这种个性差异与他们俩各自的 身份、地位、经历是分不开的。 三、教学

3、过程设计 (一)了解什么叫京剧。 京剧是全国性剧种之一。以徽班戏为起头,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剧目的唱腔和表演方法,逐 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唱腔基本属于板腔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腔调,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琐呐等乐器和锣鼓等伴奏。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以上只要求学生对京剧有一个最初步的认识。 ) (二)按自读提示预习课文,讲述故事情节。 先请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情节,教师再简介全剧内容。故事梗概:梁山好汉萧恩自与众弟兄分 手后,和女儿桂英相依为命,在江边打鱼为生。时因天旱水浅,鱼不上网,欠下了乡宦丁自 燮的渔税银子。丁府派恶奴丁郎前来催讨,恰好被萧恩的好友、水泊英雄“混江

4、龙”李俊及 “卷毛虎”倪荣遇见,二人甚为不平,将其顶撞了回去。丁自燮闻报怒不可遏,随即派教师 爷率一帮打手至萧家强行索取税银。萧恩先跟他周旋,但终因对方仗势逼人,在忍无可忍的 情况下,怒将来人打跑。萧恩自恃有理,抢先至官府报案,以求公断。岂知官、绅早就勾 结,狼狈为奸。县令吕子秋贪赃枉法,反诬萧恩抗税不交,杖责 40 大板后赶出公门,并命令 他连夜过江向丁自燮赔礼请罪。桂英原已许配给花荣之子花逢春,只是尚未过门。萧恩决意 弃家与丁死拼,并催促女儿携花家聘礼庆顶珠投奔夫家。是夜,萧恩暗藏戒刀在身,父女双 双以献珠赔礼为名闯入了府,杀了了自受全家。 (三)讨论“自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明确:萧恩

5、一再忍让,反动统治阶级一再进逼,萧恩出于无奈,才起来反抗,杀了丁员外全 家。这样写,意在表现主题。 剧本安排李俊和倪荣与萧恩聚会,意在以二人的豪侠气概来衬托萧恩的逆来顺受,并向观众 暗示萧恩思想性格发展的趋向:反抗杀家。 这场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四)理解组成剧本的两个部分: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练习,教师略加点拨即可: 题目: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舞台提示,人物台词(分出唱词和说白) ,并说说它们各自的 作用。 萧恩儿啊! (唱摇板) 父女打鱼在江下, 家贫那怕人笑咱! 稳住篷索父把同撒。 (撒网,提网,接唱) 年纪衰迈气力不加。 桂英爹爹年迈。这

6、河下生意不做也罢。 萧恩儿啊,本当不做这河下的生意,怎奈囊中无钞,你我父女怎生度日呀! (五)理解人物语言。 1读下面四句李俊、倪荣的对唱,用“”标出句子中间的停顿, “”标出重音, “、 ”标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这段台词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江水在滔滔奔流,岸边一排垂柳,柳阴下泊着一只小舟。江边不远处有一凉篷,蓬内 率、倪二人正手搭凉篷往河那边瞧呢。看,无意之中,他们发现了那停在岸边的小舟 通过这段台词,写出了李、倪二人豪爽、侠义、风流惆傥的性格。 (六)比较白毛女 打渔杀家的异同。 【小资料】 京剧知识 本篇是京剧剧本。京剧被誉为“国剧”。它“集我国戏曲之大成,

7、源远流长”, “以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愫,成为联系大陆同胞和台、港、澳同胞,联系海内外炎黄子 JJ、的重要艺术纽带”, “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李瑞环语) 京剧的由来:明末清初,地方剧种数以百计,相当繁荣。京剧融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和发 展,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在南方演出的一些微调班社陆续 进入北京献艺,后来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兼以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 表演方法,吸收一些民间曲调,逐步演变成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发 展成为全国性剧种,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 京剧的剧目:

8、传统剧目 100O 余个,长期以来经常上演的多达数百个,其中将相和 、 宇 宙锋 、 群英会 、 空城计 、 借东风 、 贵妃醉酒 、 野猪林 、 三岔 口 、 二进宫 、 拾玉镯以及打渔杀家等优秀剧目更是广为流传。解放后,陆续 上演了一些现代京剧,像红灯记 、 沙家滨 、 智取威虎山等,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 京剧的表演形式:表演上,唱、念、做、打结合在一起,歌与舞并重,多用突破时间空间界 限的虚拟化的动作。 京剧的唱腔:以“皮黄”为主。 “皮”指西皮,其腔调最早来自陕西,故较为高亢明快,富 有力度。西皮包括倒板(导板) 、慢板(慢三眼) 、原板、快板、摇板等板式。 “黄”指二 黄,一腔调较为

9、沉稳凝重。二黄包括倒板(导板) 、慢板(慢三眼) 、原板、快板、摇板等 板式。不同行当和流派,备有不同的声腔和演唱的方法、习惯。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又分为“生、小生、老生、武生”瞩种, 分别指一般男子、青少年男子、中老年男子、勇武善打的男子。旦,又分为“旦、正里(青 衣) 、花旦、老旦、彩旦”五种,分别指一般妇女、端庄的闺秀、小家碧玉(小户人家美貌 的年轻女子) 、老年妇女、诙谐或邪恶的妇女。净,又称“花脸”,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 子;擅长武艺者则称“武净”。丑,也称“小花脸”,指诙谐或邪恶的男子;擅长武艺者则 称“武丑”。此外、 ,京剧在伴奏、服饰、道具、人物造型、脸谱等方面,也富有鲜明的特 色。 因此,欣赏京剧,所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只读剧本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若是对京 剧常识毫无所知,也无法读好剧本,这一点,与读话剧剧本不同,与读歌剧剧本也不大一 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