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六(教师版)

上传人:tian****ren 文档编号:37746017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六(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六(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六(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六(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六(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六(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六(教师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六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六(教师版)(教师版)试卷题量:31题 试卷总分:150分 试卷限时:120分钟 测评/引用码:MNd34Wy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头脑中提炼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称作( ) A、分类 B、概括 C、抽象 D、比较 【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抽象的概念。 2、音乐家在创作音乐时,有时很长时间都创作不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是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感到有一段旋律进入自己的脑 海中。这种现象是( ) A、灵感 B、原型启发 C、定势 D、功

2、能固着 【答案】A 【解析】灵感状态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又一典型特征。所谓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 突然产生的心理状态。它是人在以全部精力集中去解决思考中的问题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 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 ) A、广义的教育现象 B、狭义的教育现象 C、既是广义的教育现象又是狭义的教育现象 D、教育的作用 【答案】A 【解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属于广义的教育现象。 4、把圆周率“31415926535”编成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这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 ) A、位置记忆法 B、缩简和编歌诀 C、谐音联

3、想法 D、视觉联想法 【答案】C 【解析】谐音联想法是通过谐音线索,运用视觉表象,假借意义进行人为联想。 5、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 ) A、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B、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C、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D、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答案】C 【解析】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3)动作结构的简缩 性。 6、( )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试卷链接:http:/ 【解析】略。 7、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到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得

4、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感觉自如了。这种现象是(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视觉后像 D、感觉对比 【答案】A 【解析】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题干所述为明适应现象。 8、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 )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答案】C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内容受文化传统的制约。 9、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 A、演示教学法 B、实验教学法 C、欣赏教

5、学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D 【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 知识,发展创造力。题干中,教师为学生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来讲授春的内容,运用的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 10、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答案】C 【解析】

6、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以免延误时间,因此,C项的说法不恰当。11、隐性课程是( ) 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 B、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 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的课程 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课程 【答案】D 【解析】略。 12、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A 【解析】影响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的样本、测验的长度、测验的难度等。 13、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 成长可能处在( )阶段。 A、关注生存 B、

7、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试卷链接:http:/ 【答案】B 【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 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问”等。 14、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 “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这种情感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自豪感 【答案】C 【解析】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15、心理学研究指出:23岁是学习口头言语的最佳期,45岁是开

8、始学习书面言语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从10岁以前就开 始,学习乐器在5岁左右开始为最佳。这些都说明了心理发展存在(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C 【解析】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 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 展速率。题干描述的正是不同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故答案选C项。 16、在归因理论中,身心状况属于( )的因素。 A、不稳定、内在、不可控 B、稳定、外在、可控 C、不稳定、内在、可控 D、稳定、外在

9、、不可控 【答案】A 【解析】身心状况是内在的、不稳定的,同时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所以也是不可控的。 17、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 ) 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 B、采取罚款的方式解决班级卫生问题 C、中学生德育可更多采用说理教育法 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将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 【答案】C 【解析】略。 18、与“口服心服”“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 ) A、真从众,不从众 B、真从众,权宜从众 C、权宜从众,不从众 D、权宜从众从众【答案】B 【解析】略。 19、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是( ) A、机械学习 B、发现学习 C、

10、接受学习 D、观察学习 【答案】B 【解析】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20、中国教育史上( )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表。 A、蔡元培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试卷链接:http:/ C、陶行知 D、晏阳初 【答案】A 【解析】略。 21、下列关于行为契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契约的陈述不用非常具体 B、把制订好的契约告诉他人 C、使契约能在短时期内实现 D、追求一系列的成功 【答案】A 【解析】契约的陈述必须非常具体。 二、辨析题二、辨析题 22、杜威强调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

11、顺序,否认课程的组织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 【答案】 【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杜威并不否认课程的组织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但他更重视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 心理顺序。他主张课程的组织应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将教材心理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儿童的个体经验逐渐提升到教材的逻辑 水平。 23、显性课程与隐陛课程是对立的,二者不可转化。 【答案】 【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隐性课程是伴随显性课程而产生的,没有显性课程也就没有隐性课程;显性课程的 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而隐性课程也总是蕴藏在显性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过程之中的;隐性课程可以转化为显性课程。当 显性课程中存在的积极或消

12、极的隐性课程影响为更多的课程主体所意识,而有意加以控制的时候,隐性课程便转化为显性课 程。由此可见,显性课程与隐陛课程不是二元对立的,二者互动互补、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这种 互动互补、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某些课程由显性不断向隐性深层发展,学校课程的内容不断丰富。 24、终身教育即成人教育。 【答案】 【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 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25、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答案】

13、【解析】(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 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 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 月累地得以实现,就会渐次达到培养目标,以致教育目的。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 26、简述记忆的品质。 【答案】 【解析】记忆具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1)记忆的敏捷性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是记忆的 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是

14、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 和臆测;(4)记忆的准备性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存储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 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27、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点。 【答案】 【解析】(1)从社会发展角度讲,有助于文化遗产的系统传承;(2)从学生角度讲,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 状况,实现智力的充分发展;(3)从教学角度讲,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容易组织,也容易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4)从国家 角度讲,在保证尖端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28、简述技能与

15、习惯的区别。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试卷链接:http:/ 【解析】(1)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提高,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 断地向一个标准趋近。 (2)技能有高级、低级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别。习惯则不同,它根据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有好坏之分。 (3)技能和一定的情境、任务都有联系,而习惯只和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技能是主动的,需要时出现,不需要时就不出现,习 惯则是被动的。 (4)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做对照,而与习惯做对照的,则只是上一次的动作。这就是说,技能形成中除了自己的动觉反馈 外,还需要别的反馈,如外部感觉等。 29、运用练习法

16、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 【解析】(1)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2)练习的题目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以及基本技能的提高;(3) 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反馈;(4)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 和习惯;(5)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四、材料分析题四、材料分析题 30、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三种课堂气氛,第一种课堂氛围紧张,教师与学生间说话小心翼翼;第二种课堂纪律差,学生不注意 听讲,做小动作,离开座位;第三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1)教师的领导风格有哪些类型?试分析上述课堂气氛分别与教师的何种领导风格相关。(9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