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2小高职语文第二册教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745370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2小高职语文第二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2009-2010-2小高职语文第二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2009-2010-2小高职语文第二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2009-2010-2小高职语文第二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2009-2010-2小高职语文第二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0-2小高职语文第二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2小高职语文第二册教案(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第二册)教案语文(第二册)教案班级:09 级五年高职水工班、电力班授课教师:徐超鹏一、沁一、沁园园春春 长长沙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2、 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 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2、 比较法。如对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的比较。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回顾有关词的文学常识 1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乐的诗。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 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因此,词的别名有:曲子词、歌曲、乐章、乐府、长短句、诗余 等等。如敦煌曲子词 、 东坡乐府 、 稼轩长短句 、 淮海居士长短句 、 草堂诗余 等等。 2词牌:“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 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 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 3词的段数、字数: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 、双调(两段,也叫上下 阕

3、,或叫上下片) 、三叠(三段) 、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 字以内) 、中调(59- 90 字) ,长调(91 字以上) 。 4明确: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一、导入- 3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 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 世纪的中国又 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人他就是伟人 毛泽东。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 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

4、流人物。毛泽东用古 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 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让我们追寻伟人的 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今天我们要学 习欣赏的是沁园春 长沙 。(板书课题)写作背景介绍。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毛泽东早年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自 1911 年起到1923 年 4 月去中共中央工作止,毛泽东在长沙学习和工作近十年之久。1925年 2 月,毛泽东与杨开慧携、毛岸青从上海回故乡韶山,成立了党在农村中的第一个基层组织韶山党支部。毛泽东同志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几个月内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对

5、地主进行了增加雇农工资和减租的斗争。1925 年 8 月底,毛泽东离开韶山,由长沙动身赴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个学校培养了大批干部,成为后来农民运动的领导骨干。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泽东先生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入粤。”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诗人抚今追昔,激情澎湃,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这首词最早见于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北京新华书店 1949 年 8 月发行),后经毛泽东亲自审定,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 年 1 月号

6、上。 当时的形势是: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 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同一词牌的沁园春 雪,请大家一起来背诵。“北国 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 -如果说沁园春 雪是通过描绘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风云人物 的评论来表现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大的政治气魄的,那么这首沁园春 长沙 又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二、二、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沁园春 长沙2、初读这首词给你一种什么感受?请谈一谈。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慷慨

7、激昂-3、哪位同学愿意把这首词来给大家朗读一遍。板书:上阕写景即湘江秋景,下阕叙事追忆往事三、三、领悟感受形象,理清思路1、上阕导读思考:上阕主要写什么? 写景 第一个整句:寒秋时节,(诗人)独自一人卓然而立(于)橘子洲头,(望)着湘 江水滚滚向北流去。提问:这个整句的作用有哪些?点明季节、交待环境、引出作者、铺 垫下文。 找出上阕的文眼,(上阕又哪个字统领)由这个关键字,作者写到哪些景 物?“看看”字统领、借景抒情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作者是如何写景的,体会到怎样的意境?千山万壑一片红红的颜色,一层层经霜的树林,叶子红似二月的花朵; 秋天的江水碧

8、绿清澈,成百条大船争着在江上行驶;仰望雄鹰正展翅向万 里长空搏击,俯看水底,鱼儿自由自在随意游动。在这大好的秋天里,天 上飞的,水里游的,各得其乐,一派生机,看谁比谁更自由自在。“看”领起以下句,描绘的景物有山、林、江、舸、鹰、鱼以至世间万物, 静景动景相结合;描写的方位有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看的角度有远- 5 -望,近观,仰视,俯视;数量之多,色彩之浓,类别之起,动作之劲, 竞争之烈。通过以上描写说说作者笔下的秋天给人的感受?诗人通过看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将寒秋写的生 机盎然、多姿多彩、蓬勃向上。充满强烈的动感、强劲的力度、浓烈的色彩, 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9、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我们学过的描写秋景的诗词和作家很多,试举例说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楚宋玉九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 宋、苏轼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宋、柳永 雨霖林 “雁过也,正伤心,确实旧时相识。黄花满地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李清照 声声慢“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 新停浊酒怀。 唐、杜甫 登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秋思“清、静、

10、悲凉” 现代作家 郁达夫古都的秋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 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而前人以“秋”为题材的诗章 词作,则更借凄清、萧杀、衰落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毛泽东的这 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把秋写得无比可爱, “不似春光,而又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 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思考:作者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的如此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深意是什 么?“万类霜天竞自由”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争。为下面三句抒情打基 础。接下来我们再看“

1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使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找同学解释一下“怅”、“寥廓”、“谁主沉浮”三个字词是什- 6 -么意思? 设问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寥廓”:指宇宙的辽阔无边; “谁主沉浮”:谁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那位同学能说出这三句的大意: _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这大自然的盛 衰荣枯,这广阔无垠的大地,由谁来主宰,这国家、民族的命运究竟谁来掌 握?谁才是主宰国家民族兴衰的真正主人呢? 小结:前面作者主笔写景,这里笔锋一转,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 谁来主宰你的沉浮荣衰、掌握民族的前途、主宰国家

12、的前途。 这一非同寻 常的发问是诗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内心的感慨。 自然界中的万物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 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们呢?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高远的抱负和凌云之 志,升华了思想、拓宽了意境。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四、下阙导读(集体朗读) 下阕由哪个字统领?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忆忆”字统领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 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1911 年,18 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 13 年之久的求学和 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 年,他在湖南一师范读书,常和同学在橘

13、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 年 4 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 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 年 9 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 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 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写旧地重游,唤起诗 人思绪万千,忆起当年战斗生活,表现出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风貌和气概。 下阕以抒情为主。 - 7 -下阕头两句是“忆“的开始,“峥蝶岁月“概括了毛泽东和他的革命战友们聚会、 游览所度过的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 “携

14、“、“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 和豪迈气概。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 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描述的是一幅奋勇前进,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诗人和战友当年在湘江游泳,大家昂扬激越,富有气势,激起的浪花挡住了 江面上行驶的大船。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到中流击水”实际预示这些 年轻人必是革

15、命狂澜的掀起者,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 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巧妙、 形象、含蓄地给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讨论: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积极乐观,不断进取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命运 以天下为己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勇于竞争,求生存,求发展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 要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学好文化知识,学好专业技能,为社会出一份力量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湘江秋景图湘江秋景图看看 远望 万山山红遍 数量之多 静景 问问层林林尽染 色彩之浓 谁近看 漫江江碧透 类别之起 主百舸舸争流 动作之劲 沉- 8 -仰视 鹰鹰击 竞争之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