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744967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断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断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断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袁艳艳近年来,荣成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 署,把节约集约用地、盘活闲置低效土地以及 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破解用地供需 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 要举措来抓,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走出 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抓好闲置低效用地处置荣成土地资源总体偏少,经过多年发展, 可利用的已经很少,远远满足不了项目建设和 转型发展的需要。对此,该市坚持内外结合, 既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全力用好上级政策的助 力,又注重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处置,努力做好 内 部 挖 潜 的 文 章 。 具 体 工 作 中 主 要 推 行 了 “一、二、三”工作法。 一是建立一套

2、台账体系。组织各区镇及国 土部门开展批而未供及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大排 查,实行专人全程负责,对历年来建设用地批 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结合土地开发现 状、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原因逐一进行核对、 分析,依法认定土地是否闲置,明确处置方式 和时限,并建立数据库。同时,采取“图斑、 批文、实地”三结合方式,实行动态巡查、闭 环管理,对新增的闲置低效土地及时征集入 库,对处置完毕的及时销号,建立全市批而未 供及闲置低效用地动态管理台账。 二是设立每年盘活2000亩的目标。自2013年 开始,市政府每年设立盘活2000亩闲置低效用 地的目标,由国土部门牵头,每年年初制订具 体的处置计划,分解至各区镇、街道

3、抓落实, 市政府常务会每月通报处置情况,对完成不理 想的镇街由国土局进行重点督导,切实做到处 置工作有目标、有行动、有跟踪、有督导,确 保处置到位。 三是实行三种处置模式。按照“一地一 策、一企一议、区别对待、集约利用”的原 则,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控 制标准,采取限期开发、置换土地、协议收 回、无偿收回等方式依法进行处理。 对因城市规划或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造成 的闲置土地,根据规划调整、设施配套情况及 土地使用者开发意愿,采取限期开发或有偿收 回的方式处置;土地使用者愿意继续开发的, 限期自规划方案审批后3个月内开发建设,且建 设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土地使用者不愿继续 开发的

4、,采取有偿收回方式处置;对因项目自 身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依法采取无偿收回的 方式处置;对低效利用土地,采取限期追加投 资或协议收回储备的方式处置。 2013年以来,荣成全市累计处置闲置低效 用地6200多亩,2010年2014年供地率分别达到 98.1%、97.1%、96.9%、95.97%、82.21%,5年平 均供地率为94%。 位于荣成市凭海东路的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厂区,共占地293亩,这里曾经是海崖村木材加 工厂等7个企业的所在地,包括海崖村木材加工 厂15亩、塑料厂56亩、花生加工厂27亩、农机 修理厂32亩、刺绣厂59亩、果品公司33亩、电 机厂71亩。2000年以来,该7个企业

5、部分因产品 销路问题、部分因产量问题、部分因没有及时 改良更新产品等原因,导致企业效益太差,部 分企业生产线一度停止生产,厂房一直处于闲 置或半闲置状态。为了盘活海崖村区域低效用 地,荣成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由荣 成经济开发区牵头,国土、城建、环保、发改 等相关部门联办,多次与这7家企业协调沟通, 达成一致,由市政府收回纳入政府储备,经招 拍挂后,荣成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取得了该宗土 地使用权。 在建厂之初,该企业就明确提出要打造节 约集约用地示范企业的工作目标,在具体实施 过程中,始终坚持项目规划高起点,按照“不 以规模增幅论英雄,要以亩均效益谈成效”的 思路,以国土、城建部门的规划和意

6、见为依 托,聘请外地设计院对厂区用地按照工作的便 捷、高效、有序流程进行全方位的专业规划设 计,并充分利用向地下延伸7米,向空中高达28 米的厂房设计,成为荣成市工业项目第一个大 面积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建设的企业,从而更加 有效地提高了厂区土地的工业利用率。厂区总 投资9.2亿元,投资强度为315万元/亩,2015年实现利税8100万元,亩均税收为28万元,容积 率为1.98,建筑密度为52.5%。用好用活政策稳妥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将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纳入全市城乡建设总 体规划,与新型城镇化、旧村改造、新农村建 设等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实施,努力实现城乡 一体化建设、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民居住环境改 善的

7、“多赢”局面。一是强化资金保障。考虑 到增减挂钩项目施工周期长、投入大,特别是 在涉及居民安置、补偿等多个方面,针对先期 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特点,对于各镇街主导的 增减挂钩项目,由市财政统一提供资金保障, 确保项目不因资金问题出现停顿。二是尊重村 民意愿。把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 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 群众诉求,积极让群众参与规划布局、建设施 工、监督管理等全过程,确保实施过程群众满 意。三是注重公平公正。坚持公平、公正、公 开的原则,在村庄规划建设、住房分配、补偿 标准等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做到科学规范、公 平合理。四是稳妥科学安置。充分考虑不同村 情村况,创新探索出

8、三种安置模式:异地社区 集中安置型,即采取区镇主导、多村联合等方 式,打破村庄界限,依托镇街驻地、中心村重 新选址建设集中居住区,原村整体拆迁复垦。 原址整体搬迁安置型,即对集体土地资源进 行重新规划整合,在村内新建集中居住区, 对村民实施整体搬迁安置,原有宅基地拆除 复垦。空心村并点安置型,这是荣成市实施 土地增减挂钩项目采用最多的模式,主要是 对原村庄占地面积大、土地和房屋闲置率高的 “空心村”,或居民点布局散乱、农民对改善 居住环境要求强烈的村庄,通过部分拆迁、并 点安置的方式进行改造。“十二五”期间,荣 成市共申报6个批次23个项目区,涉及村庄55 个,拟复垦3665亩。目前,已完成复

9、垦村庄40 个,复垦农用地2658亩。强化制度保障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做保 障。具体工作中,该市坚持做好组织领导、督 导考核和宣传引导三方面工作,努力构建土地 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一是赋予国土工作 更高的地位。将土地资源保护管理和节约集约 用地,纳入荣成市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城乡 一体化“先行区”总体战略,列入市委、市政 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政府全面抓、国土部 门牵头抓、相关部门配合抓、镇街具体抓的工 作机制;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国土专项汇 报、研究国土工作议题,安排部署和督促落实 阶段性重点工作,切实做到了

10、国土部门有地 位、国土工作受重视。二是建立更加完善的节 约集约用地考核机制。2012年,在威海市率先 出台了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办法、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等 文件,制定了严格耕地保护、严把土地供应 关、强化批后监管等8项管理制度,将节约集约 用地工作纳入市级重大督查事项,列入区镇和 部门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实行评先选优“一 票否决”。三是构建更为有效的全民参与机 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采取 开辟专栏、集中报道、电视讲座等方式,围绕 土地法律法规、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节约集约 用地等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并 通过举办主题活动、设立举报电话等途径,提 高公众

11、参与度,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像、报刊 上有文章、网络上有信息、社会上有监督、用 地单位有行动”,使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深入 人心。 虽然荣成市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做了一些 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存在 一定差距。今后荣成市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上 级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保护资源、保障发 展”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 大工作力度,加快推动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方 式的转变,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 出积极贡献。荣成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地上28米,地下深挖7米袁艳艳报道荣成国土干部在街头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和节约集约用地袁艳艳报道2013年以来,荣成共盘活低效用地6000多亩袁艳艳报道土地

12、综合整治的新农村袁艳艳报道培训节约集约用地,达成各级各部门共识袁艳艳报道地价听证会,促进用市场手段配置国土资源袁艳艳报道盘活7宗低效用地建成的新车间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00公里,陆地面积1526平方公里。设荣成经济开发区、石岛管理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辖12个镇、10个街道、825个行政村、118个居委会,67万人。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3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4042元。荣获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到学校宣传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盘活低效用地建成的节地小区布局集中的新农村与旧村对比我省第三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县(市)巡礼荣成市创新机制多方联动 不断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专版2016年9月26日星期一电话:(0531)85196701 Email: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