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杉达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744908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杉达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杉达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杉达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杉达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杉达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杉达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杉达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8 上海杉达学院“十三五”上海杉达学院“十三五”专业专业建设建设 发展规划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了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益与办学特色的协调发展、 教育规模与专业结构合理,将杉达学院创建成“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民办应用技术大学” ,依据教育部国家“十二五”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 、 上海高校本科专业达标评估指标体系和上海杉达学院 2008 年-2020 年发展定位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专

2、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学校专业建设,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精神和国家、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民办应用技术大学的总目标,展开专业建设,使我们学校的学科水平、专业数量与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成果等学科专业发展目标能支持这个总目标。 学校将继续坚持“人才强校、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办学”三大发展战略,持续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坚定应用型学科为主体的办学定位,以服务求社会支持、以贡献求学校发展;服务地方区域社会发展,奠定提升办学层

3、次的基础;学校将继续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主动纳入国家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显著增强应用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争创中国一流民办高校,提高国际知名度。 (二)主要目标 根据学校将上海杉达学院建成为“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2 / 8 民办应用技术大学的总体目标,结合学校学科和专业实际,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重上海市级(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校级重点专业的培育与建设,使之形成强势和主导专业,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优势专业群,增强我校的核心竞争力。 依托现有专业,以交叉融合、工科优先和培育特色为原则,发展10 至 12 个新专业,使本科专业数达到

4、 37 至 39 个;最终形成以经济学类与管理学类专业为主干,信息技术类与文学类专业为支撑,工学类与医学相关类专业为拓展,艺术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与理学类专业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的专业结构。 办学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以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留学生教育为拓展,以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为辅助,纳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服务上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人才培养规格: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术与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生涯发展潜力,拥有中华美德、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符合上海区域经济行(企)业一线需要的技术、管理与

5、社会服务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具体指标 1.办学规模 按照学校发展的总目标, 本科专业布局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求。坚持质量为本、适度规模、稳步扩展的原则,“十三五”时期,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在 16000 人左右,其中本科生约 14000 人、高职生约 1200 人,留学生约 500 人,专业硕士生约 100 人。 2.专业建设 “十三五”期间,本科专业数控制在 3 3739 个,学科总数控制在 20 个左右;稳定发展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专业规模,积极发展工学、教育学、医学等专业规模,控制发展法学、理学等专业规模。 建成 810 个市级应用型

6、本科试点专业和综合改革试3 / 8 点专业,建成 35 个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试点专业,申报 1012 个本科专业;最终形成以经济学与管理学为主体,信息技术类与文学类学科专业为支撑,工科与医科为拓展,艺术学、法学、教育学与理学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的学科专业结构。 3.课程建设 继续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按照学科专业分类、 学生能力分层、内容模块整合等原则实施思政、英语、计算机、数学、大学语文等课程改革,形成满足不同职业领域需求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形成基于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课程模块、跨文化沟通课程模块、信息网络技术模块、职业生涯发展模块等学校特色通识教育课程。 深入研究行

7、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和规格,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设计与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以行业通用素养、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操作技能为模块的专业基础、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实习的实践课程体系。努力建成市级精品课程 8-10 门,校级精品课程 15-20 门,市级重点课程 35-40 门,校级精品课程 90-100 门。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利用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建成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30 门左右,所有教学资源都要上网,建设有特色的云课堂。 4.团队建设 组建高水平的学科和教学团队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注重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和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任务。通过引进和培养并举,加速建设一支由高

8、水平学术带头人带领的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各学院也要依据专业教学的特点,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明确课程负责人,明确责任人的权和责,形成凝聚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并存的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引进人才学科归类明晰、各学科间协调性好、人才培养效率高的局面,由学校统筹协调多学科交叉专业 (专业方向) 的人才引进和教学安排,避免出现为办交叉学科专业(或专业方向)而专门引进外学科师资,4 / 8 造成人才培养效率低的局面。 学校从政策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建设经费的使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9、,避免盲目与重复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学院开拓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新途径,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密切联系,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联合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 5.教学改革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实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各类教学模式改革,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转变,重点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十三五期间争取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突破,市级教学成果奖56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0项,编撰教材7080部,取得市级教改项目10项,获批市级和国家级优秀教材81

10、0本;孵化校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550项, 获批市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0项以上;学校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二、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与具体举措 1.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力推进,创新突破,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设置专业。 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用人需求无缝对接; 培养链与产业链对接;校企共同组建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组建二级学院;重构课程体系。 深化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行业 (企业) 融合发展,协同育人,校企行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

11、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探索创新创业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建立自主学习平台和专业能力5 / 8 创新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植入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深入研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护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翻译等专业为载体,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可行途径。 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初步建立学生个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特殊人才个性化培养办法,推进实施高等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分层教学,继续探索扩大学生自主选择

12、专业和课程的途径;建立满足学生考研升学、出国留学等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服务体系;建立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的导师团队和激励制度。 2.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依据生源就业等状况,建立专业动态调整的有效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按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具体办法为警示、减招、暂停招生和取消专业。具体如下: 1.按大类招生的专业,连续两年学生分流人数小于 15 人的专业且就业率不能进入学校排位前 30%的,当年即予以警示、未采取有效措施的第二年应暂停招生一年,加强专业建设;如第三年状况无根本转变的,则撤消专业。 2.单独招生的专业,招生调剂志愿率大于 30%,且一次就业率学校排位后 30%的专

13、业,当年减招,如第二、第三年状况未好转,则暂停招生,直至撤消专业。 3.新办专业三年后按上海市教委的新专业评估检查要求进行自查,师资队伍、实验条件等重要指标达不到合格标准的,经过整改二年内仍未达标的,则暂停招生,直至撤消专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实施人才强校计划,建立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保持师资队伍规模稳定增长,每年引进 50 至 60 名教师,其中博士 15 至 18 名,海外留学背景 8 至 10 名;建立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通过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学术研讨、访学进修、产学合作等形式全面6 / 8 培养青年教师,每年外派访学、深造不少于 30 名,选送

14、参加产学研习(含行业挂职锻炼)不少于 30 名,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校教师发展中心在师资培训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争取在曙光学者计划、东方学者计划等方面实现零的突破。 调整教师结构,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 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完善质量监控 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明确和细化教学质量评价目标和体系,引导教学资源分配、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实施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的专业评估和项目评估,建立专业设置(调整)和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健全校级教学委员会以及二级学院和专业教授委员会, 发挥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主体作用。继续发挥学生在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建立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三、本科专业建设规划 依据上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增设一批新专业。满足社会对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的需求,依托现有学科和专业优势,20162020 年从下列备选专业中选择条件成熟者报批建设。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204,学科门类:工学) 数据工程专业 (专业代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