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3554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说明: 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现将重庆市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 划(样本)附后,供各乡镇街道在结合实际编制示范村、推进村规划时参考!同时,请各乡镇街 道加强对规划制定的检查督促指导和与区级相关部门的联系工作。区农办 2006 年 5 月 19 日重庆市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目录(略)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背景一、国家政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

2、方向。五中全会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建设新农村是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牵涉全局的系统工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

3、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比较粗放。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

4、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二、现实情况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重庆市区与三峡库区的中枢地段,是重庆市主城区连接三峡库区的陆空要塞。梁山镇八角村地处县城城郊结合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市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全村现有 7 个村民小组,6

5、48 户,2128 人,耕地面积 2032 亩,人均耕地 0.96 亩。全村人均纯收入达 3928 元,是县级小康村,村集体资产累计达 90 余万元。八角村在地理环境、人居收入、产业现状、2文化特色、村民素质、基础条件、公共配套设施等各方面都处于梁平县领先地位。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指导下,市委、市政府将梁山镇八角村纳入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梁平县梁山镇人民政府决定对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5 个方面,按照节约型社会要求,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地方文化和地域风情的住房;完善道路、水电

6、、广播、通讯、电信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使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使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深入人心,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规划着重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对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第二节 编制目标1以工业反哺农业,以产业富裕农民,以城市带动农村,把八角村建设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县内最佳人居环境居住区,乡村生态农业的休闲旅游观光区。2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中心,始终围绕八角村的发展,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7、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观光农业、精细农业、集约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的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进程,推动蔬菜、水果、花卉的无公害生产,以及各项社会事业。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3以“三建、四改、五提高”为目标,达到“规模适度、相对集中、道路硬化、人畜分离、饮水卫生、服务配套、村容整洁、风貌鲜明”的要求,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美化村民的人居环境。4 “生产发展”: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比重不低于 40,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比例不低于 80,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低于 5000 元。有 1-2 个支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8、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参合率达到 50%以上。5 “生活富裕”:农民人均收入不低于 5000 元,人均住房不低于 45 平方米,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达到应保尽保,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均为 100,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超过 90以上,村里拥有综合服务超市 1 个以上。6 “乡风文明”: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事件;村民对治安状况满意率达到 95%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100,幼儿入园率 100,有线电视入户率 100,自来水普及率100,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 98及以上,全村达到文明村创建标准。7 “村容整洁”:要求新建住宅全部进规划点

9、,居住区林木覆盖率 35,绿地率 45以上,垃圾集中收集率 90,村里有公共厕所 2 个,地表水达到 2 类以上,村里干道全部硬化,村内沟、渠、路标准林网率不低于 85。8 “管理民主”村“两委”班子和谐,村级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专设公开栏,实行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四公开”,公开率达 100,重大村务决策事项村民参与率、村民对民主管理满意率不低于90。9生产条件:人均有 0.8 亩能排能灌的基本农田,2006 年达到 70%的农业机收,示范机播插秧 76 亩。到 2008 年,全面实行机收,120 亩机栽。10实现高质量“普九”教育,未继续升学的中学生培训率到 2008 年达 1

10、00%。第三节 编制依据1、十六大会议精神,十六大五中全会精神2、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3、重庆市农村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编制要求4、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5、 重庆市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6、 村镇规划标准37、 重庆市梁平县总体规划8、 梁平县万亩农业生态苑规划9、 重庆市村级规划编制与审批要求(征求意见稿)10、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11、 梁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12、 梁平县梁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四节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1、为达到规划目标,确定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为:(1)按照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具体实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避免趋同;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2)以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康居工程。(3)与梁平县万亩生态农业苑规划的生态环保要求相协调。(4)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第五节 规划区范围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幅员面积 2.1 平方公里,辖 7 个小组。第六节 规划期限(2006 年2008 年)第七节 梁平县县域规划中八角村的

12、规划目标八角村建设成为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区,县内最佳人居环境居住区,乡村生态农业的休闲旅游观光区。第八节 万亩生态农业苑中八角村的规划目标将梁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结构为特色,农旅结合,人文生态共荣的生态旅游区。主导功能: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观光、康体运动度假。第二章 梁平县概况第一节 历史沿革梁平史称梁山,县制始建于西魏元钦二年(公元 553 年),迄今已有 1400 多年历史。其间,宋代于此设梁山军,元朝在此设梁山州。第二节 梁平县规模全县辖 25 个镇 8 个乡,29 个居委会、315 个村,境内以汉族为主。截止 2005 年,全县共有人口 884487人

13、。第三节 自然地理状况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重庆市区与三峡库区的中枢地段,是重庆市主城区连接三峡库区的陆空要塞,地跨东经 10724-10805,北纬 30-3053,东邻万州区,西连四川大竹县,南靠忠县、垫江县,北接四川达川市、开江县,幅员面积 1892 平方公里。梁平交通畅达。318 国道从西向东贯穿全境 110 公里,渝宜高速、达万铁路穿越而过,全县村村通公路;全县地处高台,地貌以低山、丘陵和平坝为主,平均海拔 450米左右,最高海拔 1221 米,最低海拔 221 米。第四节 经济社会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五年,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2005 年地区生产总值 488 亿元,

14、年均递增124,财政收入 17463 万元,年均递增 117。五年来,以交通、城镇、通讯、水电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第五节 生态环境状况4梁平的地形地貌呈现出“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的自然景观,形成山、丘、坝兼有,以丘陵为主的特殊地貌。境内有东山、西山和中山,属大巴山脉,海拔 211-1221 米;主要河流有高滩河、波漩河、明月江、普里河、汝溪河、黄金河共 6 条。第三章 八角村概况第一节 八角村规模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幅员面积 2.1 平方公里,辖 7 个小组,648 户,总人口

15、2128 人,耕地面积 2032 亩;人均耕地 0.96 亩。2005 年人均纯收入 3928 元。村党总支部现下设 4 个党支部,有党员 72 人,平均年龄57.7 岁。村两委班子干部 4 人,平均年龄 44.5 岁,均为党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第二节 八角村现状职能抓住城郊优势,围绕做好做强县城菜篮子工程。发展种植蔬菜、水果、优质稻等农作物和生猪、水禽、水产、茶叶、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进城或到外地务工、经商。第三节 自然地理状况八角村紧靠梁平县城北部,属城郊结合部,地势平坦,离县城 1 公里,未纳入县城规划范围,中有军用机场相隔离,对发展种养殖、休闲观光业非常有

16、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 14-18,常年日照时数 1336.4 小时,年无霜期 250-300 天,年降雨量 1000-1500 毫米。第四节 经济、社会状况因八角离县城近,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发展村域经济、信息、交通,都比较方便。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928 元,是县级小康村,村集体资产累计达 90 余万元。全村 95%以上的农户通了加密电视,70%的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话。户户通了自来水,村级主公路硬化率达 94%。第五节 生态环境状况由于生猪、水禽养殖户较多,环境污染有待治理。第六节 村庄布局现状八角村现有 7 个村民小组,1、2、5、6、7 组院落较集中,3、4 组居住分散。第七节 村庄道路现状八角村现有 7 个村民小组,每个组与村级主路相通,每个大院都通了公路,基本形成了村、组、户路相通,为村民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第八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