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73495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级高一语文寒假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级高一语文寒假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级高一语文寒假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级高一语文寒假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级高一语文寒假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级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级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宿迁青华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编制 2013-1-23第 1 页 共 13 页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 过一个愉快的寒假,多美!然而,高中三年太短,只争朝夕,莫忘奋斗过一个愉快的寒假,多美!然而,高中三年太短,只争朝夕,莫忘奋斗奋奋 斗着并快乐着吧!斗着并快乐着吧! 高一全体语文老师向你们致敬!高一全体语文老师向你们致敬! 【跟名家谈心跟名家谈心】 对对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人生负责负责 周国平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 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

2、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 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 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 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 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 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

3、成了生命 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像,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 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 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 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 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 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

4、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 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 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 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 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 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

5、种虚假观念都 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 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 成的,这个社会就 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思想火花思想火花: 赞赞代沟代沟 季羡林 现在常常听到有人使用“代沟”这个词儿。这个词儿看起来像一个外来语。然而它表达的内容却不限于外国, 而是有普遍意义的,中国当然也不能够例外。 青年人怎样议论“代沟”,我不清楚。老年人一谈起来,往往流露出不十分满意的神气,有时候甚至有类似“人 心不古,世道浇漓”之类的慨叹。这种神气和慨叹我也有过。我现在是一个地地道

6、道的老年人了。老年人的心理状 态,我同样也是有的。我们大概都感觉到,在青年人身上有一些东西,我们看着不顺眼;青年人嘴里讲一些话,我 们听上去不大顺耳,特别是那一些新造的名词更是特别刺耳。他们的衣着、他们的态度、他们的言谈举止以及待 人接物的礼节、他们欣赏的对象和趣味,总之,一切的一切,我们无不觉得不那么顺溜。脾气好一点的老头摇一摇 头,叹一口气,脾气不好的就难免发发牢骚,成为九斤老太的同党了。 如果说有一条沟的话,那么,我们就站在沟的这一边,那一边站的是年轻人。但是若干年以前,我们也曾在沟 的那一边站过,站在这一边的是我们的父母、老师、长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好像是在一夜之间,我们忽然站 到

7、这边来了。原来站在这边的人,由于自然规律不可抗御,一个个地让出了位置,走向涅槃,空出来的位置由我们 来递补。有如秋后的树木,落叶渐多,枝头渐空,全身都在秋风里,只有日渐凋零了。这一个过程是非常非常微妙 的,好像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然而它确实存在的。 站在沟这一边的老人,往往有一些杞忧。过去老人喜欢说一些世风日下之类的话,其尤甚者甚至缅怀什么羲 皇盛世。现在这种人比较少了,但是类似这样的感慨还是有的。我在这一方面似乎更贴别敏感。最近几年,我曾数 次访问日本。年纪大一点的日本朋友对于中国文化能够理解,能够欣赏,他们感谢中国文化给日本带来的好处,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古代的诗词和书画,他们熟悉,他

8、们身上有一股“老”味,让我们觉得很亲切。然而据日本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宿迁青华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编制 2013-1-23第 2 页 共 13 页朋友说,现在的年轻人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中国古代的那一套,他们全不懂,全不买账,他们喝咖啡,吃西餐, 一切唯西方马首是瞻。同他们交往,他们身上有一股“新”味,这种“新”味使我觉得颇不舒服。我自己反复琢磨,中 日交往垂二千年。到了近代,日本虽然进行了改革,成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但是在过去多少有点共同语言。好 像在一夜之间,忽然从地里涌出了一代“新人类”,同过去几乎完全割断了纽带联系。同这一群新人打交道,我简直 手足无措。这样下去,我们两国不是越来越疏远

9、吗?为什么几千年没有变,而今天忽然变了呢?我冥思苦想,不 得其解。 在中国,我也有这种杞忧。过去,当我站在沟的那一边的时候,我虽然也感到同沟这一边的老年人有点隔阂, 但并不认为十分严重;然而到了今天,世界变化空前加速,真正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我来到了沟的这一边,顿时觉 得沟那一边的年轻人也颇有“新人类”的味道。他们所作所为,很多我都觉得有点难以理解。男女自由恋爱,在封建 时期是不允许的;在解放前允许了,但也多半不敢明目张胆。如果男女恋人之间接个吻,恐怕也要秘密举行。然而 今天呢,青年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间,公然拥抱接吻,坦然,泰然,甚至还有比这更露骨的举动。我看 了确实感到吃惊,又觉得难

10、以理解。我原来自认为脑筋还没有僵化,同九斤老太划清了界限。曾几何时,我也竟成 了她的“同路人”,岂不大可异哉!又岂不大可哀哉! 不管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国范围来看,代沟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根据我个人的感觉,好像是“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好像任何时候也没有今天这样明显。青年老年之间存在 的好像已经不是代沟,而是长江大河,其中波涛汹涌,难以逾越,我们两代人有点难以互相理解的势头了。为代沟 而杞忧者自古就有,今天也决不乏人。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还可能是“积极分子”。 说了上面这一些话以后,倘若有人要问:“你对代沟抱什么态度呢?”答曰:“坚决拥护,竭诚赞美

11、!” 试想一想:如果没有代沟,青年人和老年人完全一模一样,人类的进步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再往上回溯一下, 如果猴子中间没有代沟,所有的猴子都只能用四条腿在地上爬行,哪一只也决不允许站立起来,哪一只也决不允 许使用工具劳动,某一类猴子如何能转变成人呢?从语言方面来讲,如果不允许青年创造一些新词,我们的语言 如何能进步呢?孔老夫子说的话如果原封不动地保留到今天,这种情况你能想象吗?如果我们今天的报刊杂志 孔老夫子这位圣人都完全能懂,这是可能的吗?人类社会在不停地变化,世界新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允许创造 新词儿,那么,语言就不能表达新概念、新事物,语言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这种情况是可取的吗?总之,代沟

12、是 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标志着变化,它标志着进步,它标志着社会演化,它标志着人类前进。不管你 是否愿意,它总是要存在的,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还要存在。 因此,我赞美代沟,用满腔热忱来赞美代沟。 思想火花思想火花: 说说“面子面子” 鲁迅 “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因为好像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约不很多。 但近来从外国人的嘴里,有时也听到这两个音,他们似乎在研究。他们以为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然而是 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抓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 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

13、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 有面子;他既然没有面子,自然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这是不是事实,我断不定,但这故事, “中外人士” 中是颇有些人知道的。 因此,我颇疑心他们想专将“面子”给我们。 但“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想还好,一想可就觉得湖涂。它像是很有好几种的,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 “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不怕“丢脸”, 便是“不要脸”。但倘使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而“丢脸”之道,则因人而不同,例如车夫 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么,富家姑爷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

14、才成为“丢脸”。但车夫也并非没有“脸”,不过 这时不算“丢”,要给老婆踢了一脚,就躺倒哭起来,这才成为他的“丢脸”。这一条“丢脸”律,是也适用于上等人的。 这样看来, “丢脸”的机会,似乎上等人比较的多,但也不一定,例如车夫偷了一个钱袋,被人发现,是丢了面子的, 而上等人大捞一批金珠珍玩,却仿佛也不见得怎样“丢脸”,况且还有“出洋考察”,是改头换面的良方。 谁都要“面子”,当然也可以说是好事情,但“面子”这东西,却实在有些怪。九月三十日的申报就告诉我们一 条新闻:沪西有业木匠大包作头之罗立鸿,为其母出殡,邀开“贳器店之王树宝夫妇帮忙,因来宾众多,所备白衣, 不敷分配,其时适有名王道才,绰号三喜

15、子,亦到来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为有失体面,心中怀恨邀集徒党 数十人,各执铁棍,据说尚有持手枪者多人,将王树宝家人乱打,一时双方有剧烈之战争,头破血流,多人受有重 伤”白衣是亲族有服者所穿的,现在必须“争穿”而又“不遂”,足见并非亲族,但竟以为“有失体面”,演成这样 的大战了。这时候,好像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么,却可以完全不管。这类脾气,是“绅 商”也不免发露的: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面子”,有一国从青岛撤兵的时候,有人 以列名于万民伞上为“有面子”。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宿迁青华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编制 2013-1-23第 3 页 共 13 页所以,要“面子”也可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情但我并非说,人应该“不要脸”。现在说话难,如果主张“非孝”, 就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