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734626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1 重力、基本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力学知识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本节课对于建立清晰的力概念,以及力的运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矢量性及力的图示、重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力的基本概念: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力的矢量性及力的图示:掌握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3)重力: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掌握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目标:在互动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实例

2、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有趣,领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教学重重难难点点 重点: “重力三要素”的分析过程是重点,其研究过程和方法也是其他力学习的基础,是本节核心 难点:认识力的相互作用,不规则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题(一、引题(3) 播放“神舟十号”升空录像片断 提问:对现代科技先赞叹颂扬的同时,不仅要想为什么要用运载火箭才能够将“神舟”升空?是谁将“神舟”举上天空?一系列提问引起学生兴趣。 点题:本章开始我们就研究其中知识力。 二、力的有关基础知识力的有关基础知识 1、力的概念 1)从力的作用效果发现力的存在(3) 播放运动场景片断 A:足球场上

3、,传球、罚顶球,球滚出场外并停下 B:球拍击羽毛球 跳板跳水 观察发现:球,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球拍、跳板形状改变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使物体产生形变? 分析归纳:是其他物体作用的结果,定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感受力的相互性(2) 与学生互动,做“拍手动作” 、 “手压橡皮擦”或“手变钢尺” 观察体会:物体发生形变(受力)手也产生形变并感受到手有受力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高中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2 3)巩固深化力的认识(5) A:鼓励学生讲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实例,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 B:判断下列说法是正误,并说明理由 演示:手拿磁体吸

4、引铁块,把铁块吸引过来,所以铁块受吸引力,而磁体不受铁块的吸引, (暂停由学生讨论)再用细线悬吊上磁体吸引铁块。 A、B两拳击手,当拳击中对方时此力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了。 讲一个小故事,关羽和张飞比谁力气大,关羽说,我力气大,我能把你举起来,但是你就没办法把你自己举起来。张飞很努力地试着去举自己,没成功,只得承认关羽力气比较大。这个好玩的笑话可以帮助大家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总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受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 说明: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

5、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当我们研究某一个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例如说物体受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2、力的三要素(5) 。 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力的作用与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效果越明显;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 ,能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其实力的作用效果还与作用点有关(边叙述边演示,从铅笔边沿竖直向上提笔,后从中间提起) ;你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还与什么有关吗?能否证明给大家看?动手做实验,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方向有关。 小结归纳: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是矢量(联系 x、v

6、、a 都是矢量) 3、力的描述(15) 例 1(教师做) :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 F 的大小是 2000 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 F 的图示。 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 :如用 1 cm 长的线段表示 500 N 的力。从力 F 的作用点 O向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 cm) ,然后画上箭头(图 1) : 图 1 例 2(学生做) :作出下列力的图示是: (可同时出三个题,全班分三组,每组做一个题,并分别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 物体受 250 N 的重力。 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 400N 的力竖直上提物体。 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 1000N。 高中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3 图

7、2 图 3 图 4 说明: 选不同标度(单位) ,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 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方便。 提示: 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 不要忘了标度。 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 对比:重做上面的例题,理解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1.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 D.一个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找到多个施力物体 B.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直接接触 C.物体受到力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

8、 发生变化 D.物体受到力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3.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 同 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 同 C.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D.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4.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大小相等的力 F1和 F2作用,有下列判断( ) F1和 F2一定相同 F1与 F2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F1与 F2的性质一定相同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均不正确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B.

9、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力就完全 确定了 C.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表示此力 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 D.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杆秤来测量力的大 小 6.下列有关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甲对乙有 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存在生命或动力的物体才可能施力,无 生命或动力的物体只能受力不能施力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 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7.关于动力和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运动中所受的力均为阻力 B.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均为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均为阻力 C.作用

10、力较大的是动力,作用力较小的是阻力 D.动力和阻力不可能是同一性质的力 三、三、重力重力 1、建立重力的概念(5) 插放画面: 1) 、高山流水、瀑布 2) 、抛出的铅球、蓝球落回地面 3) 、苹果落地、投掷标枪、喷泉、飘落的雪花 高中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4 观察:找出共同点,物体落向低处,最终落回地面 提出问题:为什么? 提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上而使物体受到的力(G) 巩固深化对重力的认识: A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就是重力 B回答: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C 回答:地表物体对地球有吸引作用吗? 2、重力的三要素(20) (1)练习回顾,画出下面几个物体

11、所受重力的图示 A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 m=0.05kg 的均匀正方体 B沿斜面滑下的质量 m=4kg 的均匀小球 C 质量为 1kg 正飞速旋转的水流星 (2)点评,发现知识结构的欠缺,完善对重力三要素的认识 重力的大小 板书 G=mg 展示 g 值随高度变化和 g 值随纬度变化的数据表格 观察:知 g 值与高度和纬度有关 重力的方向 板书:总是竖直向下 重心 讨论:为什么 A、B两题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而 C 题就不能确定了? 同学交流,从生活经验中体会,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有关 实验验证:提问 1、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确定重心位置? 2、你们选定好研究物体了吗?怎样改变它的形

12、状?怎样改变它的质量分布? 3、汇报实验结果;小结: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处质量分布不均时,重心偏向分布集中的地方 练习巩固:如图示,一被吊着的空心的均匀球壳内装满了细砂,底部有一阀门,打开阀门让细砂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细砂的共同重心将会怎样变化? 1.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 D.一个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 个 受 力 物 体 可 以 找 到 多 个 施 力 物 体 B.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直接接触

13、 C.物体受到力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 发生变化 D.物体受到力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可能都 不发生变化 3.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高中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5 同 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 同 C.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D.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4.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大小相等的力 F1和 F2作 用,有下列判断( ) F1和 F2一定相同 F1与 F2产生的效果一定 相同 F1与 F2的性质一定相同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均不正确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14、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B.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力就完全 确定了 C.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表示此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 D.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杆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6.下列有关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甲对乙有 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存在生命或动力的物体才可能施力,无 生命或动力的物体只能受力不能施力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 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7.关于动力和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运动中所受的力均为阻力 B

15、.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均为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均为阻力 C.作用力较大的是动力,作用力较小的是阻力 D.动力和阻力不可能是同一性质的力 四四、拓展、延伸、拓展、延伸(10) 播放画面: 宇观天体运动, 宏观机械运动 (枝叶摇动, 树影婆娑, 降落伞飘忽而下, 曲线优美微观分子运动,电运动。 小结: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的表现,自然界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简称引力) 、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同学阅读读课文,讨论思考教材上的问题 提示:请同学们自己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推断正误,可以上网到网站上查找,也可找专业人士咨询。 小结: 物体间相互作用是一个充满神秘魅力的庞大系统, 而重力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分支而已;对于力的探究,只是刚踏上征途而已,前面有无数奥妙需要开拓。高中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6 弹力弹力 弹力是力学中最经常遇到的力之一。对弹力认识清楚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在上节详细介绍了力的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后,通过重力的讲述熟悉了力的三要素分析方法。本章依旧按照此法来讲解弹力,并就弹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加以强调。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