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2792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分析黄石十七中小学部 欧阳文杰案例背景:案例背景:此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点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等 知识,为学习本课内容,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做好了准备。课 前调查发现,学生都知道了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但绝大多数的学生却 不清楚并不是任意的3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基于学生这 样的认知特点展开的。开始通过师生谈话,复习三角形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动手操 作摆三角形(学生发现有的摆不成功),这样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这样的 设计,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通

2、过合理的猜想、积极 的验证,归纳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最后是让学生用发现的规律 解释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既巩固了新学知识,又体 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解释 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四、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案例描述: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哪些了解? 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 老师这里有三根小棒(代替线段),分别长 3、5、10 厘米,这 3 根小棒能围成一 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谁愿意上来围一围?围得时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连。 生:怎么围不成三角形? 师:是呀,这三根小棒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有一根小棒太短了 生:下面一根长了一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看来要围成三角形,须考虑三条小棒的长短关系。那么 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 教学片段(二)教学片段(二)师:小明去上学,他

4、从家到学校可以怎么走?哪条路最近?(课件演示)师:你怎么知道中间这条路最近? 生1:这条路是直的,经过邮局的路拐了弯,绕远了。 生2:这是一条直线(线段),(两点间)直线(线段)最短。 师:是啊!拐了弯的路比直走的路远。 师:请你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这两条路(直走的路和经过邮局再到学校的路) 围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直走的路是这个三角形的一条(生:边)?拐了弯的路是这个三角形的? (生齐答:另外两条边) 师:你想一想,三角形三条边有怎样的关系?大胆的猜一猜! 师: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拐了弯的路比直走的路远),你想三角形三条边有怎样 的关系? 生:把两条边连起来比另一条边长!

5、师:真会想,也可以这样说,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提出猜想“三角形两 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这个想法对吗?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验证呢? 教学片段(三)教学片段(三) 师:出示3cm、4cm、5cm、8cm四根小棒,学生任意选择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 师:哪个小组先汇报? 生:我们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学生拿着他们组研究用的三 角形图形) 师:为什么你们认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任意是什么意思? 生:(结合本组填在表格中的数据说)因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是 3CM、4CM、5CM, 3 + 4 5 3+ 5 4 4 + 53,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所以说三角 形任

6、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师:大家觉得这个组发现的结论有道理吗? 师:还有那些组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愿意汇报吗? 生:我们用三根小棒摆成了一个三角形(汇报摆成的三角形4、5、8),和上一组 一样的,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结合本组在表格中的数据4 + 5 8解释) 师:哪些小组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生1:(结合本组填的表格中的数据3 + 4 8)我们的结论是:两根小棒的长度 和小于第三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用实物上台演示) 生2:(结合本组填的表格中的数据3 + 5 8)我们的结论是:两根小棒的长度和 等于第三根时,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从这

7、两组同学的结论中,你们有什么想法呢?生:两根小棒的长度等于或小于第三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说得真好!真会总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根时,不能围成三角 形,也就是,必须是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也就是三角形一 定是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今天我们验证的是三角形的又一个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 大于第三边)反思与分析反思与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教学,应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来讲, 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这一过程充满着 观察、

8、实验、猜想、矫正、探索与创造等。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设计教学预案时 我把学习过程中的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发现等数学思维活动突显出来,使学 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一、从抽象的知识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片断一中,教师故意拿出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3、5、10),首先提出 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什么图形?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是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在黑板演 示,结果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感到很意外,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以此 引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课题 二、以情境为出发点,提出合理的猜想,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猜想是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

9、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 方法。这是一种以联想为中介的推理。 在片断二中,教师利用情景图(小明上学路线图)首先提出“你怎么知道小明 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个话题与学生交流。有的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理由,有 的学生根据已有的“两点间线段最短”的知识解释原因。接着,学生观察由路线图 抽象成的三角形,理解直走的路是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拐了弯的路是这个三角形 两条边的和。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刚才的判断直走的路比拐了弯的路近,对“三 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提出猜想。这样,学生面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这一新问 题,很自然地得到:三角形两条边的和比另一条边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取与 学生一起从起点情境出发寻找目标的

10、方法,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进行形象 的加工和改造,大胆提出新的猜想,再由学生想办法来验证猜想。 三、在验证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启发,促进学生推理、归纳能力的提升。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张活动记录表,以此帮助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始终将自己当作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员,给予适当的启发。例如对于得出结论 是“其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小组,教师给出的建议是“其它两条边的和也 大于第三边吗?”;对于用小棒没有围成三角形的小组,教师指导他们从现象中找 原因“什么样的情况时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在这个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 通过亲身参与,针对性的指导,多媒体演示,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向抽 象逻辑思维。然后在小组交流汇报中,学生能发现并填补自己认知的空隙,提升思 维的优化(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用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能说明任意两边的 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加深了对“任意”二字的理解)。整个过程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更重要的是学生体验了数学学习过程中从猜想到验证最后到归 纳这一数学思维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