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706295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小学生常见问题分析1.如何培养孩子的恒心?如何培养孩子的恒心?恒心对孩子的发展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1、利用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孩子参加活动的积极情绪,在家庭活动中增添活动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生动性,让方式灵活多变,如多采用游戏、比赛、表演、抢答、故事等形式,使活动过程本身就能吸引住孩子,这对孩子善始善终地做某件事能起促进作用。2帮助孩子确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目标不要定得太低或太高太低,孩子学不到新东西,没有学的兴趣;太高,孩子难以实现,即使有一定毅力的孩子也会放弃。因此,只有在短期内经过孩子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才能激励孩子去进取。当孩子完成一个目标后,成功的喜悦会强

2、化孩子的进取精神,激起他确定下一个目标的热忱,从而养成不断进取的习惯。3让孩子学会自我监督。与孩子共同确定某种活动、某个目标后,每天检查孩子完成的情况,并让孩子自我评价做得怎样,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鼓励,对做得不够好的要引导、激励孩子改正。当孩子大一点后,可以为孩子画张自我鉴定表格,让孩子对完成学 习计划、良好行为习惯。某种活动目标等情况进行打分,并定期把自我鉴定表交给幼儿园老师,让老师了解、表扬孩子的自觉行为,对孩子的自我监督进行监督。这样,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后,才能督促自己持之以恒地从事某种活动。2.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

3、进行自我判断。从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来自对自已行为后果的反馈,同时又激励、督促自己去履行一定的义务,以实现一定的行为目标。责任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物负责。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结果,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孩子有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 1订立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些什么,要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因为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对他要求不明确,便不会坚持下去,因此,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清楚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如把洗青菜的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

4、有的菜。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的行为是要负责的。 2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有位10岁的小女孩,负责倒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5岁时,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她的父母为了维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培养她倒垃圾的责任感,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说她能干、勤快,还经常当着女孩的面在外人面前称赞她,引起人们的赞誉。这样,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3. 让孩子学会提醒自己该做什么,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有个家庭要求客人洗完澡后把换出来的衣服自己放进洗衣机,可8岁的王刚却经常忘记,妈妈让他记下洗澡后该做什么事,

5、以便提醒自己。从此以后,王刚再也不会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还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可见,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大人经常提醒或给他贴张备忘字条,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有效,那样,孩子们会为记得提醒自己而沾沾自喜,慢慢地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4对孩子的某些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要让他自己设法补救。 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玩具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其他某些原因而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出发,还是要说服对方收下,这

6、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每个人的行为是有责任的。当然,父母在家中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负责任,才能让孩子有模仿对象。3.怎样帮助孩子摆脱抑郁?怎样帮助孩子摆脱抑郁?认识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压力,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必要的。当然,你不可能解决孩子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你可以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建议,帮他们成长为快乐的、有着良好适应能力的人。 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

7、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生活不宜过分优裕。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

8、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让孩子爱好广泛。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引导孩子摆脱困境。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

9、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那么可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拥有自信十分重要。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父母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4. 为何孩子越来越没有了自信心?为何孩子越来越没有了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力量和能

10、力的认识和充分估计。自信心强的孩子做事就积极主动、思想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喜欢和同伴相处,而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自惭形秽,做事拘谨畏缩,浅尝辄止,对于能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任务也感到高不可攀、不可企及。当一个难题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时,许多孩子都喜欢简单的回答:“我不会”、 “我不能”、 “我不行”。先是自我否定自己,缺乏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能把“不”字去掉的变成我会、我能、我行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在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为什么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没有了呢?一、家庭因素(一)家庭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出生,就集万般宠爱于一身,是家里的“小皇帝”、

11、“小公主”,是家庭的焦点,家长像宝贝一样的供着,为了孩子的小小要求,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千方百计地加以满足。孩子本身就缺少动手能力、自立能力和生活能力很差,连起码的家务和常识都不懂,家长又怕累着、怕碰着、怕饿着,事事越俎代庖,剥夺了孩子自己独立做事的权利,这样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懒惰之习惯慢慢地养成了,如果孩子一旦失去了家庭和亲人的庇护,根本经不起社会的风雨,自信心也就越来越没有了。(二)家庭对孩子的过多批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占据了他们的头脑。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很难实现。于是,孩子常常会受到诸如“你真笨”、 “笨

12、的像猪”等甚至一些不堪入耳的训斥和恐吓,这种只盯着孩子的短处和缺点,过度的批评和指责,而忽视孩子的长处和优点的做法,只能加剧了孩子自信心的倒退!二、教育因素如果说家庭的溺爱有情可原的话,孩子还可以通过在学校等其他途径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可现实中学校很少有这样的教育。学校和老师被升学率、各种评比和检查所左右着,填鸭式教学仍在继续,利益的驱动使他们整天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或很少顾及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都在为利益让步。教育的缺失培养出了高分低能和敏感多疑、脆弱自私和做事的功利性的学生,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一大悲哀!三、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信息的

13、加速,知识的更新加快,社会就业压力、竞争压力、生活压力等也在逐步增高,孩子的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也越来越大。但为了孩子以后能有个好的出路和归宿,多数家长摩拳擦掌、苦口婆心、不惜重金地说服孩子参加诸如英语、奥数、作文、绘画、书法、钢琴、乒乓球等各种培训班,力求把孩子打造无所不精、无事不能的全才。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和个人感受。如果这样的学习和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考级、或者为了升学加分,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就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达不到素质的提高,更达不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种功利性很浓的社会氛围,金钱、权利、和物质的相互攀比,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都在曛染着孩子,也助长了孩子的短浅的目光和自信心的缺乏。5

14、.孩子为何喜怒无常孩子为何喜怒无常?有的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喜怒无常,让人捉摸不透。他们总认为这是孩子的责任,不从自身方面找原因。结果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直到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后才开始着急。其实,孩子的喜怒无常,与父母有关。现在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关心不够,遇到事情不与孩子沟通,是孩子出现喜怒无常的原因之一。一些家长总是动不动就发脾气,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有没有人,都打骂孩子。这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容易让孩子模仿。许多孩子的坏脾气就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家长要学会容忍,更要学会理解。还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及时化解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心理

15、问题。有的家长总是希望通过严管改变孩子的一言一行,这是很有害的,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6. 怎样帮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怎样帮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对某些人物、事物、情景产生恐惧,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心灵特别稚嫩,很容易就会受到挫折。家长如果及时发现了孩子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加以抚慰,就能帮助孩子的心理免受伤害。对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儿童勇敢精神的训练。训练中可辅以奖励的办法。1、日常生活中克服孩子恐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感情交流。美国心理学家肯特说:“保持家庭气氛和谐,使孩子能无拘无束地与你交流,这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嘲弄、吓唬孩子,而应鼓励、支持孩子”

16、。2、对孩子的要求不宜反复无常。如果一会儿要求孩子这样,一会儿要求孩子那样,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做对、做错都将会受到指责,于是就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要求要规范,要一致。3、防止对孩子溺爱。由于对孩子过分疼爱和保护,就会让孩子失去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调查表明,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缺乏自信。4、家长对孩子不要喜怒无常。有的家长常将自己的好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会使孩子害怕父母,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受罚等,终日心神不定、畏畏缩缩,表现为恐惧、多疑、敏感。因此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5、不要过分责怪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正好可以利用这种做错事后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他们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既指出错误的危害,又表现出成人对孩子的宽容,使孩子感到批评也是为了爱他,从而也就不会产生恐惧心理了。7.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心理脆弱的怪圈?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心理脆弱的怪圈?在生活、学习条件日益改善的情况下,心理脆弱却成为当今孩子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案例一:一个5岁孩子,由于妈妈是她所在幼儿园的教师,上幼儿园时一直被老师“特殊照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