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及反思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0415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及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水的多少比较水的多少一一 设境激趣,引出问题设境激趣,引出问题师:(出示两只相同的杯子,装着不等量的水)现在天气是越来越冷,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杯热水,请两位同学上来喝几口,暖暖身子.生:上台师:请你先挑选一下,你选择哪杯水,为什么选择这杯水?生 1:(指着少的一杯)我选择这一杯,少的这一杯,因为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师:你怎么可以看出这杯水少呢?生:它们的杯子相同,但是这杯水的水位低。师:哦,杯子相同,水位低的水就少。师:(再倒两杯水,杯子有大小,但水位一样高)我再请两位同学上台喝水,刚才同学有意见,说水位低的就少,那现在这两杯水,水位一样高了。你又会选择哪杯水呢?生:(指着少的一杯)我选

2、择这杯,因为它的杯子小,所以水少。师:哦,原来水位相同的话,就看杯子。杯子小的,水就少。师:(指着学生桌上的两瓶水)那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桌子上的两瓶水,它们的水位不同,瓶子的大小也不同,那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说说理由生:我认为是 2 号,因为 2 号瓶比 1 号瓶大。生:我认为是 1 号瓶,因为水位并不多,但 2 号瓶上有突起的部分,水就少了。生:议论纷纷,得不出准确答案。二二 比较水的多少比较水的多少师:那倒底是 1 号瓶多还是 2 号瓶多呢?兴凭眼睛看能准确看出多少吗?除了观察,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需要哪些材料呢?你们小组能想到几种方法呢?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把最终讨论结果写在记

3、录单上。生:小组讨论师:下面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交流结果生 1:我们组认为 1 号瓶多,我们的比较方法是:把两个瓶子里的水分别倒在两个相同的杯子里来比较。看哪个水位高就哪瓶水多。需要的材料是两只相同的杯子。(师板书:方法一:两只相同的杯子)生 2:我们认为 2 号瓶多。方法是再找一只与 1 号瓶一样的瓶子,把 2 号瓶的水倒入这只瓶子里,再比较这两只瓶子里的水就可以了。我们需要的材料是一只与 1 号一样的瓶子。(师板书:方法二:一只跟 1 号瓶或 2 号瓶相同的瓶子。生 3:我们认为 2 号瓶多。我们的方法是:先把 1 号瓶的水倒入一只杯子,作上记号,再倒回 1 号瓶。然后把 2 号瓶的水倒入这

4、只杯子,看看它的水位是否比记号要高,如果要高,就是 2 号瓶多,如果要低,就是 1 号瓶多。(师板书:方法三:一只杯子)生 4:我们认为 2 号瓶多,我们组想把水倒在相同的杯子里,用天平称。(师板书:方法四:两只相同的杯子、天平)师: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来比较三瓶水的多少,那你们小组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先商量商量,分分工,看需要哪些材料。不过在研究的过程中,你也许会发现新的方法,也要试一试。生实验操作师: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方法和结果展示给大家?生:老师,我们小组选用的方法是两只相同杯,把两瓶水分别倒在两个相同的杯子,1 号瓶的水位比 2 号瓶的水位相高,所以 1 号瓶的水多。”生:我们小组用的一

5、只杯子,把两瓶水先后倒入杯子,发现 1 号瓶的水比 2 号瓶的水位要高,所以 1 号瓶的水多。师: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结论,1 号瓶的水要比 2 号瓶的水多。三、比较水相差多少三、比较水相差多少师:通过刚才实验,我们得出了结论,1 号瓶的水要比 2 号瓶的水多,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那到底多多少呢?生 1:多一点点生 2:一点点是多少呢?师:是啊,一点点是多少呢?谁能告诉大家一个具体的量。生 1:多 1 厘米不到点生 2:多 5 毫米左右师:你们是怎么测量出来的?生:我们是用尺子在杯子里分别量出两杯水的多少,然后看相差数就可以了。师:是啊,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多少了,但那样的看法很容易产生误差,老

6、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材料。(出示贴有白纸条的杯子)这是一只贴有纸条的杯子,请同学们先在纸上均匀地画上刻度线,然后分别测量出两杯水各是多少,求出它们相差多少。在做实验的同时,请同学们完成实验记录单。生做比较水的多少实验。师:哪一小组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们的成果?生 1:我们的 1 号瓶有水 25 毫米,2 号瓶有水 20 毫米,它们相差 5 毫米。生 2:我们的 1 号瓶有水 40 毫米,2 号瓶有水 33 毫米,它们相差 7 毫米。生 3:我们的 1 号瓶有水 45 毫米,2 号瓶有水 37 毫米,它们相差 8 毫米师:咦,寿老师在盛水的时候,分明记得在所有 1 号瓶和 2 号瓶内倒入了相同量的水

7、,但为什么同学们测量出来的时候却相差这么多呢?生:老师,因为他们的杯子各不相同啊。师:是啊,由于他们自己制作的量杯大小各不相同导致水位还是相差的。那我们能不能把所有的杯子换成一样的呢?反思:五、认识并使用量筒五、认识并使用量筒师:在科学上,为了能测量液体的多少,我们专门用一个工具。(教师出示量筒)这是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量筒。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量筒有什么特点呢?生:它们都有一个个均匀的刻度生:它们的上下是一样粗细的。生:它们的单位是毫升师:对上面几位同学所说的就是它的特点。但我们在测量液体的多少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量筒要放平稳。(2)视线要与液体的最低面平视。下面小组合作,用量筒测

8、量水的多少,看看到底是哪瓶水多,多多少?生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师:通过量筒测量,同学们得出了什么结论?生:我们的测量结果是 1 号瓶 90 毫升,2 号瓶 80 毫升。生:我们的测量结果是 1 号瓶 88 毫升,2 号瓶 79 毫升生:我们的测量结果是 1 号瓶 87 毫升,2 号瓶 88 毫升师:看来同学们测量的结果都十分的接近。实际上寿老师在课前倒入 1 号瓶的水为 90毫升,2 号瓶为 80 毫升。为什么有的同学测量出来不是这个结果呢?生:因为他们眼睛看的时候,没有平视。生:因为他们在倒水的时候,可能有部分的水浪费了。师:是啊,由于操作的关系,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五、知识延

9、伸五、知识延伸师:下面请同学们在量筒内倒入 1 亳升的水,并观察 1 毫升水以滴来形容的话,有几滴。生:二三十滴吧生:三十滴左右师:确实,老师通过实验,发现 1 毫升水大约是二十多滴水。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 1 毫升水,那一年我国将节约多少水?生猜测师(多媒体出示):全国将浪费大约 1200 吨水。如果同学们洗一个澡大约需要 50 千克水,每天都洗一个澡,那这些水大约可以洗 4 年澡。可见同学们只要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为我们国家作出贡献。师(多媒体出示):请节约每一滴水!教 学 反 思本堂课是我到新湾镇小的第二堂课,即提高课。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

10、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一、课堂中教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经历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在这一教时中我能较好的体现以上的精神。首先,教学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力求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实验探究”“整理分析”“获取探究结论”的全过程。其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历“探究” 。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中,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探究的重点定位在“设计研究方案”和“实验探究” 、 “整理分析”的环节上,训练学生观察、记录、统计等基本技能,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使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二、努力落实学生探究的主体地位,体现“

11、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本节课中我进行了下列一些尝试:首先,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和发现。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说出已有的经验和感知,如学生对 2 瓶水的多少的推测以及按照推测进行实验获取的数据等环节,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是学生的引领人和伙伴。其次,尊重学生的选择。传统的实验课是教师或先演示,或先讲解实验方法与步骤,学生再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这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有创新。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法,自己选择实验方法,自由选择实验器材,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学生,而不是形式上的尊重,我想这也是今后在科学课堂上我应该努力去追求的。 三、在课堂上形成了新课改倡

12、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更注意倾听和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使课堂充满宽容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保证了探究活动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有效进行。 本课也把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蕴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了节水的教育。四、实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三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差,自控能力较差。在实验过程前,教师一定要先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个别小组辅导。此课,教师对实验的指导性还是稍差一些。五、要尊重学生的生成。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是磨灭,这样的学生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不得。可惜在本课教学中,学生有很多在实验过程中预设外的想法,没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想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亲身参与、经历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从中增长了对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有与人合作交流的精神,在培养能力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使教学实现了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