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04137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乔治C霍曼斯 摘要摘要将社会行为视作物品的交换可以澄清下列四个理论部分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 经济学、影响动力学的有关命题和有关小群体结构的一些观点。有关小群体研究的若干问题有关小群体研究的若干问题 本文希望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乔治齐美尔。一方面,本文对所讨论的问题试图 只作启发性的阐述,而不作确定性的结论,这种行文风格是齐美尔式的;另一方面,本文 的主题也是齐美尔曾经探讨过的主题之一。由于齐美尔在那些论述亲社会性、游戏、媚态、 交谈等内容的文章中分析了基本的社会行为,所以我们把他当作今天所谓的小群体研究的 先驱。这是因为在小群体中我们实际上在研究基

2、本的社会行为:当两个或三个人处于相互 影响的情况下所发生的那些事情,以及最多构成那些被称为“阶级” 、 “商社” 、 “团体” 、 “社会”之类的大众结构的东西。 概观今日的小群体研究,我感到除了要将这些研究继续进行下去之外,还需要进行另 外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说明在实验条件下完成的实验工作的结果与对于工业或其他 领域的被研究者称之为“真实生活”群体的准人类学的现场研究(held research)的结果 之间的关系。如果实验工作与真实生活之间存在任何关系的话有人宣称它们之间存在 各种关系那么实验研究得出的观点就应该与现场研究的发现相一致。但是,这种一致 性至今还没有得到系统的阐明。 其次

3、,是要齐心协力,从有关小群体的实验研究和现场研究的实际结果中,得到由普 遍性的观点组成的命题体系。这些命题至少要大体上总结出基本的社会行为中所发生的事 情,即使我们也许还不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些命题要采取它们所用的形式。我们在这方面已 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每天都在出现更多的同类研究。但是,至今还不能从根本上搞清楚 所有这些工作能够形成什么样的命题体系,以便许多特定条件下的观察结果可由此而导出 而表明这样一种命题体系是科学的这一首要目标。 再次,是要着手说明得到研究支持的有关小群体的命题如何能够从更为普遍的命题体 系中推导出来“更为普遍”仅仅指的是经验性的命题,而非指那些可从命题体系中推 导出的命题

4、。这种推演将构成讨论基本社会行为的科学的解释步骤,因为解释就是推演的过程(我怀疑更为普遍的命题体系最终还会包含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张,我自认为是一 个“极端的心理学还原主义者” ,但是只要还原还没有进行,我就不能知道我是否正确。 ) 。 我认为,当我们将人们之间的互动作为物品(包括物质性的与非物质性的东西)的交 换时,上述三方面的工作都能取得进展。交换理论是关于社会行为的最古老的理论之一, 也是我们至今仍天天用来解释我们自己的行为的理论之一。当我们说:“我没捞到多少好 处” ,或者说, ”从他那里我获益颇多” ,甚至说, “与他交谈我花了很大气力”时,我们就 在使用这种理论。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

5、观点如此司空见惯,社会科学家也就对它视而不 见。就我目前所知,明确地使用交换观点的唯一的理论性工作是马歇尔莫斯的馈赠论 。这本书出版于 1925 年。由于社会科学的发展,这本书已显得很陈旧了。现在,忽视交换观的传统也许正在改变,例如,借助于交易来解释行为的心理学家也许会回到我考虑过的那些事情上来。 交换理论的一个明显优点是它使得社会学与经济学更加接近而经济学是关于人的 科学中最先进、应用性最强、知识上最独立的学科。经济学研究那些在特殊情况下的交换 行为,它对价值进行最有用的内在的量化测量。包含在经济行为中那种普遍的交换现象中的规律又是什么呢? 下面,我将为社会行为的交换理论的实用性提出一些理由

6、,并说明这种理论所包含的 命题的性质。交换的范例交换的范例 我准备首先讨论交换论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系以及行为主义对实验条件下动物(如鸽子)行为的描述。在实验室中,当鸽子查探它的笼子时,它碰巧啄中了预设的目标, 于是,心理学家便给它谷物。结果鸽子会再次去啄目标,鸽子已经学习了这种行为。或者 如我的朋友斯金纳所说的那样,啄的行为得到了强化,鸽子经历了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 主义心理学家对行为是如何习得的并不感兴趣, “学习理论”用来称呼这种学说并不合适。 行为主义者感兴趣的是决定习得性行为(不管是鸽子啄物还是其他行为)的出现频率变化 的因素是什么。 鸽子越饿,它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所得到的谷物或其他食

7、物越少,啄物行为出现的频率 就越高。同理,如果行为经常得到强化,如果鸽于每啄一次所得到的谷物都很多,啄物行 为出现的频率就会由于鸽子得到满足而下降。另一方面,如果鸽子的行为根本得不到强化, 那么行为的出现频率也趋向于下降,但是这种行为完全停止、完全消失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如果鸽子发出多种行为时遭受到可厌的刺激(我将之简称为“成本” ) ,行为的出现频率也 会由此而及时降低。疲劳是“成本”的一个例子,消退、满足和成本三者都降低了某一类 行为的出现频率,增强了其他类型的行为(包括不作任何事情)出现的可能性。我要补充 的只是,即使是一个强硬无情的心理学家,也会将“情绪性的”行为和诸如啄物这样的行 为

8、归入到可能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得到强化的非条件反应之中。上面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命 题的陈述,当然是不充分的,但对于我目前的目的来说已足够了。 我们可以认为鸽子在与心理学家进行交换为了得到谷物,而付出啄物行为。但是 对此我们不必细述,因为鸽子的行为几乎不能决定心理学家的行为。让我们来看看真实存 在的交换,即行为者之间存在互相制约时的情况。假设我们来讨论两个人的情况,每个人 都作出在某种程度上被对方的行为所强化的行为。他们在过去是如何学习各自所作出的行 为,又是如何学习去发现对方的行为强化,对此我们并不关心。而每个人都确定发现了对 方的行为强化,这就够了。我将强化者相当于鸽子的谷物的那种东西称为“价值

9、” ,因 为它正符合我对“价值”这个术语的理解。当每个人作出行为时,他们都可能付出成本, 并且要在多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作出选择。 在我看来,基本的社会行为的范式和社会学家的基本问题就是表述每个人的价值和成 本的变化与他的各种可能的行为的频率分布联系起来的命题。在这里,这些变量对某个人 的(在数学意义上的)价值,部分地决定了它们对其他人的价值。 没有理由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不适用于这种情况,虽然它们在具体情况中确实 包含了很大的复杂性。特别是,我们必须假定对于人来说,也象对于鸽子一样,增加任何 一种行为的消退、满足或可厌的刺激,就会增加其他行为出现的可能性。问题并不是像经 常所说的那样仅仅在

10、于一个人的价值是什么,他在过去学会了怎么去发现强化,而在于一 个人的行为当时能使他获得多少价值。他所获越多,这种价值对于他的进一步的价值量就 越小,他作出由这种价值强化的行为的频率也就越低。影响的过程影响的过程我们还没有做过支持或否认上述观点的关于两人之间互动的研究,但是,确实已有关 于两人以上的互动的研究,这些研究使人联想起它们显然可以应用费斯廷格、沙克特、巴 克及其同事关于影响动力学的研究成果。他们采用的变量之一是他们所谓的“凝聚性”(cohesiveness) ,即任何能促使人们参与群体的那些东西。凝聚性是一种价值变量,它指 的是人们在群体活动中得到强化的程度。费斯廷格及其同事考虑了两种

11、强化活动,我们称 之为“社会认可” (Social approval)的符号行为(情感) ,以及其他方式的有价值的活动, 如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他们采用的另外一个变量是所谓“沟通” (communication) ,另外一些人称之为互动。 这是一个频率变量,它是对有价值的昂贵的言语行为出现的频率的量度。我们必须记住, 一般来说,一种变量是另一种变量的函数。 费斯廷格和他的合作者指出:一个群体的凝聚性越强,其成员之间相互交换的情感和 行为就越有价值,成员之间互动的平均频率也就越大。对于人来说,正如鸽子一样,行为 受到的强化程度越大,被强化的行为就出现得越频繁,同样,一个群体的凝聚性越强,群 体成

12、员促使其他成员的活动朝着更有价值的方向的变化就越大。也就是说,成员所获得的 活动越有价值,他们所付出的活动也越有价值,因为如果一个人作出某种行为时其他人并 不感到从中有所得益,那么其他人就会及时减少他们自己的情感与行为。但是也许一个人 已经发现他可以从其他人的情感与行为中获益,如果他打算继续获益的话,他就必须使他 自己的行为变得对其他人更有价值。简言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暗示了一个人的行为 给予别人的价值和别人的行为给予他的价值之间存在一个适当的均衡的趋向。 沙克特也研究了群体中的成员对于两类其他成员的行为。这两类成员是“顺同者” (conformers)和“偏离者” (deviates)

13、。我假定顺同者是其行为使其他成员感到有价值的 那些人,因为顺同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与某群体的标准或规范相符合的行为,我赋予规范 的唯一的意思是指“对于那种许多成员感到如果他们或其他人的实际行为遵从之就会获得 价值的行为的言语描述。 ”同样地,偏离者是其行为没有什么价值的成员。沙克特认为,当 群体成员认为某个人是偏离者时,他们与他的互动提议他改变行为的交谈就会增 加,这种互动出现得越快,群体就会越凝聚。群体成员对于顺同者不必谈这么多,他们对 顺同者的行为比较满意:他们已从顺同者那里得到了所要的东西。但是如果由于改变偏离 者的努力失败,偏离者不能强化群体成员,那么群体成员就会开始停止对他的社会认可,

14、 社会测量实验结果会表明偏离者得到很低的社会测量选择。在凝聚性最强的群体中沙 克特称之为“高度凝聚关联”的群体与偏离者的互动最终也会减少,那些曾经最强烈 地拒绝偏离者的群体成员跟他的互动会最少,他们就象放弃一个坏工作一样抛弃他。但是, 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反响呢?那就是,这些发现完全与日常经验一致。实际的平衡实际的平衡在本文的开头,我已指出小群体研究的任务之一是说明实验室条件下实验研究的结果 与对于真实生活中的小群体的现场研究的结果的关系。真实生活中的小群体似乎经常处在 实际的平衡中,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某些幻想的东西,我并不是说所有的真实生活群体都处于平衡中,当 然也不是说所有的群体都必须趋向

15、平衡。这并不意味群体有内在的抗拒变迁方法:它并不 存在自动平衡,我也不是指我们假定存在平衡,我仅仅意指我们有时观察到平衡,即在我 们观察某一群体的一段时间里这段时间通常都较短我们选择来测量的那些变量的 值没有多大的改变。例如,如果在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某一群体中的甲与乙的互动都要多 于甲与丙的互动,那么至少根据这个粗糙的测量就可以认为这个群体处于平衡之中。 费斯廷格和沙克特的许多研究都是实验性的,在我看来,他们关于影响过程的观点暗 示着处于实际平衡中的真实群体在经验中确实存在。例如,费斯廷格等发现,群体的凝聚 力越大,群体成员使得其他成员的行为发生的变化就越大,如果影响有利于对群体规范的 顺同,那么当影响过程已经完成了所有可能的变化时,下述命题就应当成立:群体的凝聚性越强,顺同其规范的成员人数就越 多。这一命题确实是成立的。在我上面总结过的实验中,沙克特还发现,在凝聚性最强的 群体中,当群体成员去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