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_林季红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770387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0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_林季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_林季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_林季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_林季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_林季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_林季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_林季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闭至 !肴,门佳, 。0 6年第期试伦国际生产折衷理伦的发展林季红内容提 要:本文以资源基础论为出发点,结合企业网络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主流的跨国公司理论进行分析和评论。本文认为,跨国公司进行对 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全球各个地区的区位优势,获取所 需的资源和战略性资产并加以有效的整合,以此在全球竞争中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邓宁的 国际生产 折衷理论(OL I范式)可以通 过吸收资源基础论和企业网络理论而得 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关键词:资源基础论企业网络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作 者:厦门大学国 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经济学博士。英国里 丁大学是跨国公 司和国际商务研究的摇 篮和 重要基地。邓

2、宁(Dunni ng)是跨国公司理论 的集大成者。他提 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01一1pa ra digm)实际上 是综合了产业组 织理论、内部 化理 论和区位理论的研究方法,并试图建立 一个一般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即尽可能用 更 多的变量分析 国际直接投资的各种 形式,而 且该理论试图做到既能够解 释发达国家又能解 释发 展 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投资行 为,从而名副其实地成为“一般理论”。近3 0年来,折衷 主义 范式已经成为解 释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主流理论,特别是为实证分析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框 架,其巨大 的吸引力使它成为解释各个产业 和各 种类型的跨国活动的主要支柱。它的简单、通用 的

3、特性使它能够为大 多数经济学和管理学学者所接受。本 文 首先对构成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三个要素进行分析,然 后论述为什么资源基础论和企业网络 理论可以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 展 和完善提供新的理论研究的 视角。一、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评述邓 宁 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是建立 在所 有权优势(O),区位优势(L),内部化优势(D的分析框架之上,并 解释了三种进人模式 的选择:出口、许可证交易和FDI。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了企业对 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但是 必须注意 的是,这只是 邓 宁理论 在早期的一些结论,事 实上该理论是在 不 断发展 的。邓 宁理论的一个重 要成就

4、是将垄断优 势融人巴克利和卡森( Bu ck leya nd Cas s on,19 76 )的 内部化理论框架。但是折衷论的最 初版本并没 有解 释合作的模式。1 9 9 5年,邓宁将折衷范式扩展以涵 盖联盟资本主义的主要特 点,将OL I的整合优势扩 展以包含 那些 与外 国的组织、资源、能 力建立跨国价值增值和交易关系的 因素。在后 来 的论述 中,邓宁更 加强 调0,L,I三者 之 间的互动关系。199 8年邓 宁又进一步分析了技术发展 和全球化如何影 响OL I优势 的内容及其整合,特别是分析了25三极 地区战略资产寻求型F DI的增 长及其原 因。许多学者认为,折衷主义 范式已经成

5、为能够解释跨国公司投资活动的一 般理论。但是本文认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还 有 进一 步发 展和完善的可能性。(一)内部化 理论的主要 观点及其局 限性。内部化理论是用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跨国公司 的形成及其运行的。其代表人物 有巴克利(Buekley)、卡森(Cas so n)、鲁 格曼(Rugman)等。内部化是 对外部市场不 完全的反应。一般来说,只要存在不 规则市场,或者当规则市场交易成本很高时就会产生 内部化的要求。巴克 利等认 为,内部化 的条件是内部化的边际 收益 等于 内部化的边际成本,但 由于 国际 市 场极不完全,内部 化处 于边际收益递增阶段,因此 内部化更显得 重要。将市

6、场 内部 化 提高了跨国公司整体的效率,内部的协调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有限理性和市场不确定性所 带来 的成本。影响 内部化决策 有四个 因素,即行业特定因素(包括 产品性 质、外部 市 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等)、地区特定因素(地理位置、文化差 异、社会心理等引起的交易成本)、国别特定因素(东道 国政府在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企业特定 因素(企 业组 织结构、协调、管理能力等)。值得指 出的是,以交易成 本理论为基础 的内部化理论虽然 解释了在非市场制 度安排 下 的情况(比如在 企业内部),但是 它忽 略了管理策 略 的积极作用以及投资战 略的影 响。换句话说,内部化 理论

7、虽然 能够解释 企业存在 的原 因,但是它却把企 业本身当作是一个对外 部环境的被动 的反应者,忽 视了那 些使企业 具有 活力 和使企 业成长 的内在 因素。而实际上企 业技术 能力的积 累及其内部生产的增 长会影 响交 易成本本身。另外,企业 的交易以及与其他企业 的合作安排的本 质 和范 围,还 有企业的市场份额都有赖于其相对于其他企业 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因此,内部化理论如果 要继续向前发展,还有 必要解释交易成本本身是如何受 经济增长 和企业 技术创新的影 响。内部化理论将技术看作公 共 产品,而此 时 的技术其实只是等同于信息 和公共的知识。而实际上,信息和公共 的知识仅仅是知识

8、的一 部分,属于显 性知识。而技 术 的另 外不可分 割 的一部分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通 过企业 的内部学习获得的,隐性知识本来就是 无法 用来交换 的。内部化理论后来增 加了有效地使用 知识的需要以及不断地 创造新的技术的需要,这种扩展是 有必要 的。此外,内部化理论的分析 方法还需考虑 在不同的制 度安排下交易所得 的分配 问题,因此,跨国公司不一定喜欢最 有效的或成本最低 的安排,如果其他方式 的利润更高。虽然巴克利等也认识到跨国公司可以通 过 限制最终产品生产 的竞争 来增 加利润,但是他们相信在存在垄 断 的情况下,创 立新的 内部市场可以改进企业的效率,因此 总成本 最小化在内部

9、化理论的倡导者看来仍然是企业发展 的首要 动机。严格来说,在 内部化理论中,企业是被界定为非 市场交易 的直接组 织者。但是企业或跨国公司也 同样可以界定为国际生产网络或价值增值资产的控制者和协调者。如果是 这样的话,企业 也 同样可以对 它所分包出去 的但却是买 主独家垄断的生产进行控制。从这个角度看,内部化 的理论只是提供了不同的交易模式 的选 择,但是 并没 有深人研究 企业的成长过 程。另外,过分强调机会主义使内部化理论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使交易成本 最小化。而实际上,跨国公司进 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更重 要的是为了利用 全球各个地区的区位优势,获取 所需的资

10、源 和战略性资产并加以有效的整合,以此 在全球竞争中获取可持续 的竞争优势。26另外必 须指 出 的是,邓 宁的OLI范式中的I(内部化优势)与0(所 有权优势),工一(区位优势)结合之后,其理论意 义和解释力要大于内部化 理论本身。对 内部化理 论持激烈批评态度的学 者甚 至认为,即使将OL I范式 中的I去掉,邓宁的理论也仍然 能够解 释跨国公司的行为,当然这 种 观点 的实质是要强调OI J范式中的l (内部化优势)在应用 时与内部化 理论 是有 很大 不同 的,因为在 分析跨国公司对 外 直接投资时,I(内部化优势)与0(所 有权 优势),L(区位优势)是 密切结合在 一起的。虽然内部

11、化理论声称自己是跨国公 司 的一般理论,但是实际上 它只是分析了企业运作的一个具体的方面。内部化 理论强 调通 过有效的 中间产品交易来获得 利 润 的最大化。但是内部化理论还 可以将 最终 产 品市场 的竞争或合谋以及 收人分配 的影 响 等方 面纳人分析的范畴。内部化理论今后可能的扩展 还包括:1.必须注意企业成长 和生产区位 变化的关系;2.交 易成本理论可以与企业家理论、创 新或技术变化以及企业 内部生产组 织等进行结合。9 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 正在研究交 易成本 与企业动态 能力理论之 间的相 互关系。比如交易成本本身如何受企 业成 长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另外,制度和文 化 的因素也

12、 应该纳人交易成本的分析当中。(二)所 有权优势 与区位 优势的互动关系。关于所有权优 势在 企业或跨国公司生存和发 展 中的作用 这个 问题上,也存在各种不同观点。内部化理论通 过探讨中间产品的交换应该如何组 织来检 验企 业的效率,而所 有权 优势和企业 间 的竞争在他们看来是次要 的 问题。他们认为所 有权优势不 是跨国公 司存在和国际生产的必要条件,企业 可以通过 中 间产品市 场 的交换 而成 长。内部化理论企 图抛 开所有权优势来解 释为什么企业取代 中间产品市 场 的交 易,或者为什么跨国公司会取代 中间产品的 国际 贸易。而国际产业竞争理论则认为,所有权优势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

13、是企业在寡头竞争市场上生存和发 展 的必要条件。在一个产业 内部,每个 企业都拥有 一 系列创 新或所 有权优势从而构成他们国 内和国际的 生产。而在 一个增长 的部 门进行 创新 的能力 本身就是一 种所有权优势,该所有权优势是该企业过去技术 经验 的函数。所 有权优势就是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利润的优势。增 强所 有权 优势可以使跨国公司增加 市场份额,并比竞争 对手发 展得更快。对 大型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表 明,那 些拥有更 多 国际专利的企业,在 一个特定 的时段 它们可以发展 得更快并 占有更多 的国际市场份额。特别是那 些在产业中最具创新 的企业可以创造一 系列非常有效 的所 有权优

14、势,从而加快其国际 生产进 程。而技术较弱 的企业将失去市场份额,并逐步被淘 汰。坎 特韦 尔(Can twe l l,198 9,1 991)运 用资源和能力基 础的方法和框架来研究跨国公司,试图找出大型跨国公司的 技术 演进路径,因为学习过 程是沿 着特定的合作技术路径的。在 这个 进程 中,跨国公司进人到了一个新 的技术 领域,并 在多个 地区发 起创新 活动以提升 企业核心 能力。通过 国 际化经 营和与其他企业 的联盟,跨国公司正处 于技术资产地区分散化的进程中。创新 的地理分 散是 与企业的技术发 展相适 应 的,因为跨国公司能够在 不同的创新中心发掘灵 感,并在 它们之 间建立跨

15、国反应机 制,增 强资源的互 补性和整合。2 0世纪 9 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越来越 多地 通过 对外 直接投资并利用 世界各地 的区位优势来 不 断增 强 自身 的竞争优势。区位决策日益 成为发展 的关键因素,因为区位决策对跨国公司的所有 权优 势产生巨大影 响,同时也决定了贸易 和投资活动的流 向。在 全球化 时代,区位因素业已成为跨国公司对 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只有 在投资企业 的所有权优势和东 道国27的区位 优势最 强 的地方才最 有潜力通 过双 向的国际化 溢 出效应来彼 此增 强这 些优势。在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形成 的过 程 中,所有 权优 势和区位优势是 逐渐累积 在一

16、起而发展起 来 的。一方面,东道国企业 的互 补性资产可以增 强跨国公 司 的竞争优势。另 一方面,众 多跨国公司在某一区位 的投资也 会强化该地区的区位 优势和该地区企 业 的所 有权 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跨国公司投资的区位选 择并不仅仅 取决 于各国的资源察赋优势,因此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更应从 对竞争对 手 的反应或战 略互动 角度来解 释。虽然 影响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区位因素包 括 自然资源、劳动成本、市场需求、贸易壁 垒、政府政策等诸多因素,但是在 这些因素是 既定 的情 况 下,处 于 同一产业且 规模 相 当的跨国公司之所以采取不 同的投 资战 略,是因为其所有权优势是有差异的,不 同企业 的能力 的发 展有路径依赖的特点,特别是其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或在短 时期内难以赶超 的。不仅如此,这 还与 不 同跨国公司现 有 的全球生产 布局,特别是其母子公司 的关系,即跨国公司组 织其全球生产的组 织结 构密切 相关。组织 形式也同样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选择资源扩 张和资源使用 的最佳区位也成 为一 种重要 的能力,企业 现在越来越 多地参 与国外 的具有 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