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分析 育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03840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分析 育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分析 育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分析 育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分析 育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分析 育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分析 育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2011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质量分析表质量分析表区区 ( 县县 ) : 浦浦 东东 学学 校校: 育育 民民 中中 学学 考考 试试 时时 间间 :2 0 1 2 年1 月 5 日 13: 00 14: 30 一、抽样分析一、抽样分析全校参加考试人数 61 人 60分 以 下60-7475-8990-100 项 目平 均 分最 高 分最 低 分标 准 差 人 数百 分 比人 数百 分 比人 数百 分 比人 数百 分 比考 试情 况83.8109602033%3252%915%00二、试题分析二、试题分析题号得分率典型错误及主要失分原因21-30

2、 题第 3 题,选择 B,C 者较多。学生没有看懂题目,只是盲目的 乱选,说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也有个别学生对于 近代发动几次侵华战争的国家还没有分清楚。 第 5 题,错误者主要集中在选择 C。错误原因主要是(1)将 高一所学的知识遗忘了。 (2)断章取义的理解题目意思,仅 仅因为看到“起点相似” ,于是就联系到日本和俄国都是后起 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选择了 C。 第 7 题,选择 B、D 者较多。题目的本意是要求学生选出出现 这些特定词汇的历史时期,但是学生将此理解为中国近代史 上体现改、新的历史事件,所以就出现了各种错误的选 择。 第 10 题,选择 A 的较多。将“总体”片面的理

3、解为经济上的 总体实力,没有能很好的掌握课文内容,说明学生对于美国 经济实力的强大这一历史知识非常敏感,记忆也很深刻,但 是没有总体理解 20 世纪初年的国际格局,经济、政治的不平 衡。 第 12 题,历史时序感差,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只是单个的 记忆历史事件,而对于先后顺序,前因后果不够重视,没有 构建整体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各 大 题 分 析选 择 题67.60%第 13 题,第四分册的内容学生都遗忘了,学得很不扎实。 第 14 题,选择 D 者较多。将“使馆”与“使馆区”相混淆, 没有关注“初建”一词。学生错误的理解了图片的信息,更 加坚定了“使馆区”这一错误的结论。 第 17 题,选择

4、 ACD 者都有。学生能够记住日本在历史上侵略 的几个中国地区,但是没有注意题目中“1931 年”这一历史 信息,另外学生也无法理解“日清,日俄两次大战” 。 第 22 题,错误原因主要是(1)不知道世界上最早建立法西 斯政权的是哪一个国家。 (2)没有空间概念,复习中忽视了 地图的解读,地理位置混乱。 第 24 题,单一的记忆历史事件,没有掌握前因后果,没有形 成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第 25 题,错误原因是(1)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出错。 (2) 没有宏观把握历史脉络。 第 28 题,记不住南昌起义的时间。3(续表)题号得分率典型错误及主要失分原因各大题分 析非选择题 31到 35 题42.5

5、%第 31 题。主要问题在于对 A、B 这两个历史文献的定位出现了错误,说明没有牢固的理解历史记载和历史撰述的含义,一不小心就选错。另外本题图片 A 下面一行小字非常不清晰可能对学生的判断也造成了难度。第 33 题。第(2)小题对于近代中国海军的诞生学生能够联系到洋务运动,但是在表达时缺少时间概念,缺少逻辑思路,故得分率不高。第(3)小题很多学生完全不理解“近代”的意义,也有人简单理解为发生在近代史上就是近代意义的战争了,还有很多学生因为不知从何答起,所以就简单的抄材料了。第(4)小题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地点大多数同学笼统的写了中国东北地区,没有能够答到参考答案要求的具体地点。关于本小题的第二

6、问很多学生错误的将“回响”理解为中国的对策和行为,没有能将前后的两次日本侵华战争相联系。第 34 题。错误原因(1)不知道“添口”为何物,于是造成整题错误。 (2)对于洋务运动的结果只简单的回答“失败” ,没有能具体辩证的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第 35 题。错误原因(1)学生审题不仔细,没有注意到本题的时间前提是 20 世纪 30 年代。 (2)个别学生连英文人名也看不懂,还有就是居然不认识图片所示历史人物,实在是太缺乏历史常识。 (3)不知道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三、对试卷的整体评价(包括对考试形式、时间、目标、内容分布、题量、难三、对试卷的整体评价(包括对考试形式、时间、目标、内容分布、题量、

7、难 度、学生反应等方面的评价)度、学生反应等方面的评价)本试卷以第五分册内容为主,个别题目兼顾了第四分册的内容,没有超纲 内容,考的都是重点核心知识,题目不生僻,比较活泼。 试卷题量适中,不是简单的再现历史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 所以学生反应是:虽然答题量不大,不至于一刻不停的写,但是需要多思考、 整理、前后联系。四、对若干典型试题的分析(包括出彩和有问题的试题)四、对若干典型试题的分析(包括出彩和有问题的试题)比较出彩的题目:选择题以及非选择题的 31 题和 35 题。以上出彩的题目特点主要体现在:1、选择题考了核心知识,重视知识的前后联系。41、比较符合学生思维实际,能上手,但是要答好有一定难度。2、题目形式比较活泼,问题指向清晰明了。3、摆脱课本的束缚,不是考察死记硬背,体现对历史学科能力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五、对今后命题工作的建议五、对今后命题工作的建议参考答案中的得分点需要更加明确一些。育民中学育民中学 杨霞蓉杨霞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