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对主题性节目的收视选择新趋向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03785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众对主题性节目的收视选择新趋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观众对主题性节目的收视选择新趋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众对主题性节目的收视选择新趋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众对主题性节目的收视选择新趋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众对主题性节目的收视选择新趋向张欣欣由于是法定假日的最新成员,并且在传统节日中地位特殊, 清明节和端午节电视荧屏中的主题性节目开发程度尚显不足。但同时, 在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感召下, 电视观众已经对这两个传统节日的主题性节目做出了明确的方向性选择。今年 9 月 22 日(农历八月十五) , 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同时也是自2008年清明节、 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三大传统节日被增列为我国法定假日之后, 公众迎来的第三个中秋假日。相对于双休日而言, 在各大传统节日假期来临之际, 观众往往对电视节目期待更多、 期望也更高。在春节假期里, 全国电视观众会对“春晚” 、 戏曲晚会、 相声小

2、品晚会等电视节目翘首以盼; 同样的, 在中秋假日期间, 中秋晚会则清一色地成为中央及各省市广播电视台的主打节目。鉴于此, 探讨传统节日、 尤其是其中新列入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中电视观众的收视选择新趋向, 将会对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编排传统节日电视节目, 从而更好地满足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 更好地发挥传统节日收视率号召力优势牢牢地占领舆论主阵地, 提供有益的帮助。新假日带来新需求从2008年起, 国务院在法定假日中增列清明、 端午和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春节与中秋集中表达了 “团圆” 这一主题, 而清明和端午则更多地显示出传统节日 “庄重” 的一面。新的假日, 带来了荧屏收视的新需求

3、。也是从2008年起, 为满足电视观众新的收视需求, 中宣部、 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在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的基础上, 以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媒体组织” 为运作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启动了以 “我们的节日” 为主题, 以清明、 端午、 中秋和春节四个传统节日为依托的 “中华诵经典诵读” 和 “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 活动。“中华诵”“中华赞” 等系列活动一经推出, 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 在此基础上, 广电媒体发挥集声音和画面于一体、覆盖范围广等优势, 在 “媒体组织”环节上积极发挥着作用。由于中秋节有着与春节相同的喜庆、 团圆的节日主体和电视节目氛围, 一直以来, 各地广

4、播电视台都对中秋的综合文艺节目等格外重视。而清明和端午两节, 由于其在传统节日中特殊的寓意和地位, 目前在国内电视媒体中, 普遍存在对其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 节目编排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 在探究传统节日电视节目编排和收视效果特殊性的时候,清明节和端午节便构成了传统节日收视新需求的主要来源, 更应得到各级广播电视台的格外重视。收视率透露新趋向主题性节目, 是指以传统节日的性质和特点为主体制作、 播出的节目。纵观2008、 2009、 2010三年清明和端午两个传统节日中主题性节目收视率变化, 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两个明显的新趋向。趋向一: 清明、 端午两节主题性节目收视率逐年升高。在众多电视频道

5、中, 北京卫视和山西卫视因连续三年清明节坚持编播主题性节目而成为我们理想的研究对象。从2008年至2010年, 北京卫视和山西卫视在辽宁省网全天的 收 视 率 分 别 为 0.02% 、 0.04% 、0.06%和0、 0.01%、 0.04%, 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坚持编播清明主题性节目, 给北京卫视和山西卫视带来了收视率回报, 辽宁省网电视观众对这两个频道的主题性节目从陌生到熟悉,进而形成相对固定的收视习惯, 因此出现了两个频道收视率成倍增长的现象。对比而言, 辽宁省网的本地频道却鲜有这种做法, 三年来很少看到有相关主题性节目播出, 自然其在传统节日期间的收视率也未能呈现如前者般快速升高

6、的态势。目前, 传统节日的主题性节目得不到足够重视的现象, 在各级电视媒体中仍然普遍存在。但同时,北京卫视、 山西卫视等少数电视频道提前窥探并且把握住了传统节日收视需求的这一新趋向, 并由此开发出一片全新的收视率增长空间。这种做法, 值得更多的电视媒体、 尤其是本地电视媒体借鉴。趋向二: 传统节日主题性节目收视需求日趋多样化。起初, 传统节日主题性节目以诗会为主, 发展到后来变为晚会、诗会并重。这种变化, 既增强了传统节日主题性节目的可视性, 又反探索JOURNALISTCRADLE392010 9娱乐节目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佟蕾电视媒体有责任承担起对未成年人道德观、 爱憎感、 思想意识、 审美情

7、趣、价值取向等诸方面确立的义务与责任。这一切只有通过其所开办的节目, 尤其是未成年人所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潜移默化地熏陶与塑造, 最终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进入新世纪的电视媒体, 要想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和喜爱, 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通过娱乐性节目与广大受众产生互动与交流。众所周知, 当今社会是媒介之社会, 作为上升期的电视传媒, 现阶段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 尤其是对判断力、 理性思维能力尚处发育期的未成年人来说, 其所产生的影响则为深远。由此可见, 电视媒体有责任承担起对未成年人道德观、爱憎感、 思想意识、 审美情趣、 价值取向等诸方面确立的义务与

8、责任。这一切只有通过其所开办的节目尤其是未成年人所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潜移默化地熏陶着、 塑造着,最终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但令人遗憾的是, 目前我们所能观赏到的, 针对未成年人所开办的电视娱乐性节目实在让人难以满意。作为电视从业者, 我感觉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关心、 探讨这类节目中娱乐合理性以及实现节目媒体素养的责任。也就是说电视媒体该如何为未成年人的娱乐性节目科学合理地配好餐呢!纵观而今大多数电视台开办的主要定位于未成年人的或由未成年人参与的娱乐性节目, 其状况令人堪忧,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娱乐性节目窄化了未成年人的理想追求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 作为未成年人他们接触电视媒体的首要

9、目的无非就是 “放松自我、 娱悦自我” 。未成年人的这一诉求无可厚非, 这也正是电视媒体所具的功能。但凡事都存在着过犹不及, 因为未成年人所需的是适合于他们的有益、 合理的娱乐空间。正如同饭店比比皆是, 但真正为少年儿童而开的又有几家呢?娱乐节目的合理不等于娱乐节目的泛滥性, 更不等于娱乐节目的鄙俗性。作为电视传媒有责任提升未成年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鉴别良莠的判断性, 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媒体消费习惯。笔者认为符合这一前提下的电视娱乐性节目也就基本上体现了未成年人娱乐性节目的合理性。再则, 针对未成年人或由其参与的娱乐性节目应当有意识地从简单的自我展示、 搞笑逗乐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转变,加大娱

10、乐元素中知识含量及信息量。不难设想在未来数年或数十年内, 当初喜欢看脑筋急转弯和明星模仿秀的群体与喜欢观看时事新闻和探索频道的群体间会有怎样的人生观和思想差异?现在许多家长之所以对电视娱乐性节目不买账, 其主要原因就是映出传统节日中收视需求的多样化趋向。2008年端午节, 几乎所有频道播出的端午主题性节目全部为诗会或经典诵读节目, 节目形式单一。当年的主题性节目播出时长虽然是三年中最多的1781 小时, 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性节目我们的节日 系列节目在辽宁省网市场的收视率却仅为0.18%。2009年端午节, 诗会虽然仍为主题性节目的主要形式, 但中央三套的 千古诗魂2009端午诗歌朗诵演唱会

11、 , 以及上海东方卫视的 端午情缘 等诗会以外的节目形式逐渐增多。这一年的主题性节目播出时长为803小时、 远不及上一年,但 我们的节日 系列节目在辽宁省网市场的收视率为 0.19%, 比上一年反而有了提升, 初步显现出形式多样性对节目收视率提高的有效性。2010年端午节, 主题性节目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 湖北卫视的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开幕式 、 北京卫视的 端阳赋第二届北京端午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 、 中央三套的艺术人生特别节目天下端午 等节目, 使端午传统文化节目大放异彩,虽然今年端午主题性节目播出时长为717小时, 为三年中最少, 但 我们的节日 系列节目在辽宁省网市场的收视率却达到了0.26%, 创近三年之最。由此可见, 借助于传统节日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宣部倡导的诗会首开先河, 此后经过三年的不断努力和完善, 各级广播电视台以及节目制作机构在诗会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更多吸引电视观众、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三年来, 传统节日主题性节目收视率的变化情况, 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作者单位: 辽宁广播电视台)探索JOURNALISTCRADLE2010 9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