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770367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渝府发2007116 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 106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九月十七日 1 目 录 第一章 范围界定和基础条件(5) 第一节 范围界定(5) 第二节 基础条件(6)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0) 第二节 发展目标 (12) 第三章 建设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 (14) 第一节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14) 第二节 培育优势资源加工转化特色产业 (17) 第三节 积极发展商贸

2、物流业 (20) 第四章 建设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22) 第一节 整体开发旅游资源 (22) 第二节 促进旅游业整体运营 (25) 第三节 加快旅游配套服务建设 (25) 第五章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27) 第一节 着力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 (27) 第二节 大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28) 第三节 积极引导劳动力返乡创业投资 (29) 2 第四节 以劳务开发为重点促进人口有序转移 (29) 第六章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1)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31) 第二节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3) 第三节 搞好新农村规划建设 (34) 第四节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 (34)

3、 第七章 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5) 第一节 实施区域分类开发 (36) 第二节 发挥以万州为核心的城市带动作用 (39) 第三节 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 (42) 第八章 加强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建设 (43) 第一节 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43) 第二节 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47) 第三节 加强水资源基础保障 (50) 第四节 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1) 第九章 构建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 (52) 第一节 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 (52) 第二节 切实保护好库区水环境 (54) 第三节 加强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55) 第四节 加大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力度 (57) 第十章

4、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58) 第一节 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 (59) 3 第二节 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59) 第三节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60) 第四节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 (61) 第五节 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 (61) 第六节 搞好计划生育服务 (62) 第十一章 加强政策措施保障 (63) 第一节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63) 第二节 加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力度 (64) 第三节 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65) 第四节 建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统筹协调机制 (66) 第五节 加快非公有制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67) 第六节 切实加强金融服务 (68) 第七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69)

5、 第八节 加强重大项目支撑 (70) 4 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构建“一圈两翼”发展新格局,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新的发展起点,推动重庆在新阶段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的重大战略举措。渝东北地区是“一圈两翼”总体布局的重要支撑,是全市实现“加快”和“率先”的助推器,是三峡库区的主体区域和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市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谋划渝东北地区发展,对于渝东北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适应主体功能要求,实现提速提档发展、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和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范围界定和基础条件 第一

6、节 范围界定 充分考虑经济流向、发展水平、主要交通干线走向以及地理区位等因素, 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主体, 将 11 个区县纳入渝东北地区范围,包括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面积 3.4 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41.3%,2005 年常住人口 852.4 万人,占全市总 5 人口的 30.5%。 图 1 渝东北地区区位图第二节 基础条件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奠定了综合开发和提速提档发展的良好基础。 区位条件日益优化。 “八小时重庆”公路工程建成、长江黄金水道航

7、运条件改善、万州机场投入运行,渝东北地区与一小时经济圈联系更为便捷,已处于重庆通往华中地区交通大动脉上,更接近我国中部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区位条件大幅改善。 6 政策“洼地”优势明显。集中了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迁建工程补偿、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扶持、移民后期扶持、扶贫等多种政策优势,集中了国家有关部委、有关省市、一小时经济圈有关区县等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和对口扶持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外推动力。 资源相对丰富。淡水及水力资源丰富,天然气、岩盐、铝土矿、钡、锰、石英砂、铁等矿产资源具备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蜚声海内外的长江三峡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劳动力资源充足。资源优势有利于转化为特

8、色经济优势。 图 2 水系分布图 图 3 矿产资源分布图 集中精力抓发展的势头强劲。百万移民世界级难题基本 7 破解,扶贫阶段性任务完成,移民迁建中城镇功能实现重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渝东北地区工作重心从移民、扶贫攻坚更多转向集中精力抓发展。我市第三次党代会召开,明晰了建设“一圈两翼”基本思路,指明了渝东北地区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11 个区县加快发展势头强劲。 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提速提档阶段。 工业化、 城镇化加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 期间 GDP 年均增长 11.7%, 达到 516亿元,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73.7%,五年提高 5.3 个百分点。总体上,具备提速提档发展的良好基

9、础。 但是,渝东北地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产业空虚问题突出。 受发展条件制约, 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发展水平低,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GDP 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 61%, 为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 66%, 刚刚越过基本小康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较低,分别为全市平均水平的 86.3%和 86.7%;地方财力较弱,地方财政收支比为 1:3.6;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区县间人均 GDP 之比最高达 2.7:1。 土地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平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2%;人均耕地少,用地条件差,25 度以上坡耕地占耕地总量的 40%以上;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繁,水土

10、流失严重;环境敏感度较高,库区水环境质量具有全国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严峻的环境制约。 8 图 4 用地条件图 图 5 水土流失状况图 基础设施制约突出。缺乏贯穿整个区域的快速通道,特别是万州以东区域尚无畅通周边省市的大通道;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 15.4%,等级公路路网密度仅为一小时经济圈平均水平的 55%,乡镇公路通畅水平低,港口设施落后,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农村电网建设落后,人均用电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8%左右。电话普及率低,广播电视尚未全覆盖。缺乏骨干水源工程,尚有 358 万农村居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 移民安稳致富压力大。后靠农村移民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形成大量富余

11、劳动力;搬迁企业有 1000 户以上实行“关停并 9 破”及效益不佳造成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城镇建设产生一批被征地农民;移民对就业和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与产业发展滞后、就业岗位不足、劳动力技能缺乏的现实问题并存,就业和生计问题突出,形成较大的安稳致富压力。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基础教育水平低,教育设施条件差,专业技术教育尤其是劳动技能培训能力不足;县级乡镇卫生医疗设施简陋、设备不全、人员不足;文化体育设施陈旧、规模小、标准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普遍存在就医难、上学难、文化生活单调等问题。 建设渝东北地区,已处于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

12、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立足自力更生,突出关键环节,乘势发展,提速提档,努力开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渝东北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 加快库区移民开发等战略性机遇,以“314”总体部署和“一圈两翼”战略思路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培育产业、解决就业、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按 10 照 “三有一新” (努力使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和“提速提档”的工作要求,协调推进经济

13、发展、人口转移、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努力建成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 基本原则是: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开发与集约开发相结合,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并重开发、相互促进。既把开发矿产、生物、旅游等特色资源作为发展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又要通过劳动力资源开发,为自然资源转换为特色优势产业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 控制人口增长与

14、促进人口转移相结合。既要通过教育移民、就业移民、投资移民、生态移民等方式促进人口向外转移,同时要抓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真正实现“减人增效” ,切实减轻发展压力。 开发性移民、扶贫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移民和开发性扶贫是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在移民和扶贫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完成移民和扶贫”的思路,把 11 移民和扶贫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各方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既要积极争取,主动承接国家有关部委、对口省市、对口部门和对口区县等多方支持,用足用好用活移民、扶贫等相关政策;也要遵循市场机制作用,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强不息、开拓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