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材介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637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材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材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材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材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材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材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材介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教材研习培训材料1高中历史教材介绍(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介绍(人教版 必修模块)必修模块) 琼州学院附属中学琼州学院附属中学 历史组历史组必修一教材介绍必修一教材介绍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 1 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本课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介绍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以使 学生认识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西周 分封制以分封同姓诸候为主,异姓诸候和先代帝王后代及边远部落首领为辅。2,西周分封制加强了对地 方的统治,诸候国绝对服从周天子,有利于扩大疆土。3,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构成了以父系血缘 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结

2、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它造就了周朝长达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中国古代早期的 政治制度。 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通过介绍秦始皇和郡县制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本课需要注意的是: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于秦始皇时期。2,以皇帝权 力为中心的中央官制的形成表明以保障皇权为中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权 力,相互牵制,都听命于皇帝。3,郡县制的出现意味着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皇权和中央权力开始削 弱相权和地方权力。 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通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特点。本课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3、,1,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皇权逐渐削弱相权。措施有二,一是削弱相 权,让地位低的人掌握实权,不能威胁皇权;二是分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宋代的二府三司以及元朝的中书省加六部等都是如此。2,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权力逐步归中央。汉初郡 国并行制到州、郡、县三级的设立。唐代藩镇割据是地方坐大的一个表现,宋朝针对唐的情况加强对地 方的控制,在州县之上设路。元代则进一步设立行省制度,这是中国省的开始,至此,中国的行政框架 大致完成。 第 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通过介绍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等历史事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加 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需要注意的问题:1,明朝中央集权的加

4、强,表现在改革元代的行省制度,即 取消行中书省,削弱地方权力,在各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等三司,权力收归中央。2,皇权的 加强。表现在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到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出现了绝对君主专制。3,明朝出现的内阁不同于 1721 年英国出现的内阁。前者只是为皇帝 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也就是秘书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后者则不 然。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本单元共两课,通过列举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史实,叙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 民的反抗。本单元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避免

5、陷入细节、全过程的讲述,抓住几个重点,说明列强侵略 的大致情况,(突出侵略的原因、结果);2,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是本单元的重点。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本单元共分四课,叙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了中国人民反封建求民主的历程。 本单元的需要注意的问题:1,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民主革命?中国自身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外来文 化的影响和西方的借鉴。2,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才最后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需要注意: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外来侵略和封建剥削。2,对 过程不必过细,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二课“辛亥革命”。需要注

6、意:1,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客观历史作用;2,关于历史意义中谈到的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注意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分析。 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需要注意 1,何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的不同);2 注意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为什么说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第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是取得 胜利的基本策略,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壮大的根本原因。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3,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7、大历史意义。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本单元需要注意的问题:1,中国现代的政治建设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马克 思主义的政权建设理论,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应该历史的分析中国现代政治建设。2,民主政治在中 国的建设与中国传统留下来的封建专制思想有一定的冲突,于是必然有挫折;3,法律是对民主的保障, 民主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而法治又是对中国传统的人治的改造。4,注意联系现实情况,完成历史与现 实的联系,激化学习兴趣。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的本质区别。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行使权力主体不同(前者是全国

8、人民,后者 是资产阶级)、活动原则不同(前者是民主集中制,后者是分权制衡)。 本单元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建立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高中历史教材研习培训材料2本单元需要注意的是:外交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家所处的国际 地位的不同,外交政策也会作出调整。因此,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外交呈现不同的阶段特点,本单元三 课正反映了三个大的阶段,认识三个时期外交的变化应该建立在理解建国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特点之 上。 第六单元“古

9、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本单元需要注意:1,希腊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是构成西方政治 制度的基础,它是一定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产物,2,希腊民主和罗马法律积极性和局限性。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本单元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它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出现的历史 背景及其特点是什么?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本单元需要注意: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 现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一种根本否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存在着 挫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是中国历史发

10、展的必然,从世界历史的背景来 说,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在世界范围的一个典型。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国际关系史,介绍了战后国际关系 的大致发展特点。其实,国际关系是各国政治和经济发生变化的反映,战后主要呈现为三个阶段。教学 的重点是要阐述这些变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必修 2 基本内容介绍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单元通过介绍古代中国经济的几个主要特点和基本结 构,让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概况,学会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盛衰的原因。 第 1 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本课通过介绍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1、和土地制度,帮助学生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需要注意:1,农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主体,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是农 业的根本所在。2,中国古代农业渊远流长。3,土地制度最后发展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始终存在 着兼并与过于集中的矛盾,围绕这个矛盾,历朝历代出现了许多土地政策。井田制和均田制。4,小农经 营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个特点。5,精耕细作是主要耕作方式。各个部分其实上密切相联的。 第 2 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1,本课选取了制瓷、丝织和冶金作为说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典型例 子。这三个方面都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展的手工业部门,同时,也是技术最发达、对世界文明影响最 深远的手工业部门。至

12、于具体技术细节可以略讲,2,从经营形态上来说,中国古代手工业还有以下一些特 点,即官办和民办结合、民营手工业受到限制。 第 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通过介绍“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宋元商业的繁荣”“明清的徽商 与晋商”,按照历史发展顺序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 特点。需要注意:1,商人和商业出现的早;2,受政治的控制大,政治中心才是商业中心,重农抑商政 策;3,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密切,相辅相成。3,消费性商业,辅助性的,总体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 经济,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第 4 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通过介绍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等,分析中

13、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 慢的原因,因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本身不是本课的重点。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本课介绍了中国近代经济近代化也就是 资本主义化的过程,共有两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际上介绍了从 1840 年到 1949 年这一个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其特点,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经济从封建时代走向 近代时的无奈和必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努力和失败。需要注意:1,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 是中国经济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下的自我调整的产物,不是自身发展的必然,因此存在一个遭到歧视和 摹仿的现象。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后

14、来发展的曲折和缓慢。3,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尽 管有很多不足,但毕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道路,分 析了其曲折和成就。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分成“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伟大的历史转折” “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注意:第 1 课 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创阶段,奠定了基础,也存在着不足;第 2 课是认识到初创阶段的不足,开始 进行调整(政治层面的);第 3、4 课是具体调整的步骤即对内改革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国 有企业改革-城

15、市及工商业)和对外改革开放(创办特区,引进外资等,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第 5 课是形成新 的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教师可以具体情况对课时适当调整中,因为有的内容可以 与政治课重合,不必细讲。重点讲历史背景、意义,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 传媒的变迁”分三个不同的方面介绍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作为历史课,重点是以了 解这些变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历史上看:鸦片战争后,大批洋货进入中国,出现了西方化的城市,在 这些城市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最显著,这是第一次大的变迁。第二次大的变化发生在

16、 1912 年中华民国 成立后,民主观念传播,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次大的变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多 社会丑陋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平均主义普遍。第四次大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 政治生活日益民主,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本单元内容与模块本题稍远,可以作最后一单元 讲,另外,由于很多具体内容学生都比较熟悉,课时可适当调整。高中历史教材研习培训材料3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本单元需要注意:1,从经济史 的角度,最后立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尽管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都 是大家熟悉的内容,但要有所侧重, 2,本单元实际上是讲资本主义兴起以到统治世界的过程。3,有可能 最好介绍下中世纪欧洲的情况。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 20 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遇到的问题及其政策调整,学生需要了解基本历 史概况,学会分析 20 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调整的结果怎么样?学会历史地分析问 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实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马克思主义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