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分层教学初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6038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体育课分层教学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体育课分层教学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体育课分层教学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体育课分层教学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体育课分层教学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体育课分层教学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体育课分层教学初探高中体育课分层教学初探东山中学体育组林树佳东山中学体育组林树佳 摘要:按学生体质情况分组,实行分层教学,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提出改革体育课摘要:按学生体质情况分组,实行分层教学,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提出改革体育课 堂教学的几种思路。堂教学的几种思路。 关键词:分层教学关键词:分层教学 负荷负荷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 学生学生 1.前言前言: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班级授课时人数偏多,学生个体体质差异较悬殊,运动技术水平 差异也较大,由于学生往往是毕业干不同学校,故对运动项目的掌握等方面又存在差异,长期以来我们 多数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法,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2、,在教学中使用“齐步走”教学方式,容易导致 学生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从而影响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问题,我们 选取了 99 届高一级新生六个教学班(322 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层教学试验,其中 13(160 人) 班为实验班、46 班(162 人)为对照班。结果告诉我们,分层教学法是解决体育教学中个体差异问 题的捷径。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14 届高一级六个教学班(322 人) 2.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2.2.1查阅文本文献资料法 数据统计法 教学实验法 对比法 2.2.2 对高一级六个教学班(322 人)进行分层教学

3、试验,其中 13(160 人)班为实验班、46 班 (162 人)为对照班。 2.3 分层教学的依据与方法分层教学的依据与方法 2.3.1 体质测试体质测试 新生入校后便进行五项指标达标的身体素质测试,达标成绩通过人工结合计算机进行统计、排序。 五项内容包括 50 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 、仰卧起坐(女) 、投掷实心球、长跑(男:1000 米、 女:800 米) 。 2.3.2 分组分组:以班为单位,对每个参加测试学生的五项成绩按达标标准进行统计、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水 平高低,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种不同类型的小组。分组标准见“分层教学实验流程示意图”2.4 分层教学内容的选

4、择分层教学内容的选择 2.4.1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它反映教学的实施方向,是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分层教学的教 学内容应以大纲内容为主,再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作为教材。 2.4.2 甲组:教材设置较广泛,主要有橄榄球、三大球类、素质练习,以及学生自选专项,旨在拓宽学生的 体育知识面和培养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乙组:教材以田径、体操和武术为主,辅以素质练习。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了解自我 锻炼的方法,树立参与体育课的意识。 丙组:教材以田径、体操项目、素质练习为主,允许其选择一种球类作为专项。主要是全面发展学 生身体素质,弥补体能,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

5、的不足,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5 分层教学方法及课堂负荷调控分层教学方法及课堂负荷调控 2.5.1 由于每个自然教学班都分成三个不同学习小组,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打破传统的备课方法,在课 的内容选择安排,任务与目的等方面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在课的内容安排上尽量做到一主多 副或二主多副,以适应分层教学要求。 2.5.2 对甲组同学要启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和拓宽体育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体育锻炼, 甲组学生的教学由于主要以球类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球类的基本技术,同时向学生 介绍所学球类的有关裁判知识,教师要多创造并使用一些利用球类发展身体素质的教学方法,每节课

6、要2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自己的专项。 2.5.3 乙组的教学由于以田径、体操项目、素质练习为主,而田径、素质练习是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因 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跑可采用接力、游戏、计时、的方法。而变向 跳、接力、以及游戏性的负重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弹跳力有积极意义。体操教学以 3 到 5 人为学习小组、 采用重保护、多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2.5.4 对丙组的同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讲多练,降低技术要求,增强素质练习,同时要着重培养 学生完成练习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尽快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要根据学生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 应了解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进

7、步和提高要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应让 每个学都根据自己兴趣确立自己的专项,专项教学要注意淡化技能,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主。 2.5.5 合理安排负荷。对强度的安排基本原则是以中等为宜,瑞典学者布伦特萨尔廷在人类骨髂肌纤 维的基本特点一文中指出:“染色法实验表明,用 70%85%的量大耗氧量进行长距练习,保证使快收 缩两种肌纤维都参与工作并受到锻炼” 。从体育教学的特点看,也应以中等强度负荷为主,但是,一定的 大强度练习也是必要的,当然比例应较小。 2.5.5.1 课中要根据各组学生的实际及时地调整各项练习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要根据学生实际练习中的 情况,及时对原订的负荷量与负

8、荷强度作必要的调整。 2.5.5.2 教师要了解学生负荷前后的反应,要引导学生,凡在练习中出现的不良自我感觉如头晕、胸闷、 腹部不适等等,应及时向教师反映。 2.5.5.3 对各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要了解学生承担负荷能力的变化,及时调整各组的运动负荷,以 便使学生的身体受到最良好和最适宜的刺激量。 2.6 考核标准方法考核标准方法 学生的所有考核仍然按大纲及体育达标评价标准进行评分。由于三个小组教学内容不同,故体育课 的评分每个组又有所不同:具体见表一专项素质平时理论甲组40%(球类)30%20%10%乙组40%(体操、田径)30%20%10%丙组30%(自选)40%20%10%表一 2.

9、7 分层教学实验流程示意图分层教学实验流程示意图学生达标测验学生达标测验成绩经电脑统计、排列成绩经电脑统计、排列总分350丙组丙组 甲组甲组 乙组乙组内容内容 考核考核 内容内容 考核考核 内容内容 考核考核 3田 体 身 专 素 平 理 橄 篮 足 排 素 专 素 平 理 田 体 身 武 专 素 平 理 径 操 体 项 质 时 论 榄 球 球 球 质 项 质 时 论 径 操 体 术 项 质 时 论素 30% 40% 20% 10% 球 练 40% 30% 20% 10% 素 40% 30% 20% 10%质 习 质 3、试验效果及讨论、试验效果及讨论 为了检验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我们对本校

10、99 届高一级学生共 322 人进行了分组对照试验,其中13(160 人)班为实验班、46 班(162 人)为对照班,对他们的体重、胸围、仰卧起坐 100 米跑, 立定跳远、肺活量、安静心率、引体向上等指标进行测试,并对测定的指标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 经过一年半的教学后,实验班,对照班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见表二。表二 教改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平均)实验后(平均)实验前(平均)实验后(平均)指标指标 班级班级男女男女男女男女体重()51.7248.1153.2250.3451.9348.6552.5748.73胸围()78.2976.7879.0180.4178.3376.

11、6978.8979.98呼吸差()8.168.588.788.978.148.608.528.75100 米跑(S)15”6116”6915”2216”2715”6316”7116”7116”82仰卧起坐(次)36.738.236.937.2立定跳远(M)2.281.892.371.942.301.872.331.91肺活量(ML)37282898381029303731289137412920安静心率(次/分)87.688.384.182.488.284.286.783.3引体向上(个/次)6.89.16.78.3表三 教改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的量统计表实验班(变化量)对照班(变化量)指标指标

12、性别性别男女男女体重()+1.5+2.23+0.64+0.08胸围()+0.72+3.63+0.56+3.29呼吸差()+0.62+0.39+0.38+0.15100 米跑(S)+0”39+0”42+0”11+0”19仰卧起坐(次)+1.5+0.3立定跳远(M)+0.09+0.05+0.03+0.04肺活量(ML)+82+32+10+29安静心率(次/分)3.55.71.50.9 引体向上(个/次)+2.3+1.63.1 依表三可看出,采用分层教学的实验班学生在体重、胸围两项指标的增加量上要比对照班明显的多, 这说明分层教学法对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有积极的影响。3.2 通过表三可看出,采用分层教

13、学的实验班学生,在呼吸差、肺活量、安静心率三项内容的正面变化均 明显高于对照班。这说明分层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有重要意义。3.3 同样,我们通过分析表三中的 100 米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这四个项目的数据可看出,4从四项成绩的提高量可知,采用分层教学的实验班学生在学习效果上,要远远好于没采用分层教学的对 照班。这说明分层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积极意义。4.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实践告诉我们,对于传统普通体育课上存在的个体差异的问题,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问题良好手段 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自由度” 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进一步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也利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增强体质,使学生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每组学生身体素质大体一致,便于教师安排教材,教法,练习强度及运动 量,为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它能分层次的确定教学目标,分层次的采用不同的教学锻炼方法, 针对性强,便于开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建议在 体育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分层教学。参考文献:中国学校体育99 年第三期高中教材改革初探安徽体育科技99 年第四期再谈优、差分组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杂志 1999 年第五期互动教学法初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