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695358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班级:班级:学号:学号:姓名:姓名:20142014 年年 0606 月月 1818 日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摘要摘要: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建立起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共同占有产品,从而为消灭剥削奠定了基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坚持

2、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关键词:公有制 非公有制 经济主体 生产资料 主体地位什么是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实地将这部分公有成分纳入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之内,有助于正确判断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助于更大胆地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更好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

3、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建立起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共同占有产品,从而为消灭剥削奠定了基础。公有制的形式公有制的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所有权掌握在国家手中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一种经济所有权掌握在集体手中混合经济包括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一般是股份制的公有制的重要性公有制的重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租赁制一、为什么要坚持

4、公有制主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因此公有制也可以认为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建立起了新型的生产关系。公有制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已经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代替。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5、制度,其根本依据可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际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现在生产资料面前人人平等。二、

6、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失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江泽民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

7、化,从而与我国生产力中已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解放了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经济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公有制实现了劳动者在社会或集体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平等占有关系,从而铲除了经济剥削的根源,消灭了剥削制度;公有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建立起在根本利益一致上的互助互利关系;公有制改变了劳动者劳动的性质,劳动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使按劳分配原则成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分配方式,从而有

8、效地实现社会公平,保证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前提。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按照社会整体利益配置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保证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仅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而且也决定了人们在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

9、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标志。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这条原则。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任何动摇、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做法,都会脱离社会主义方向。三、联系我国实情应该怎样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什么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作为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为什么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作为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10、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为什么还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呢?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过分强调单一公有制结构,排斥、限制非公有制经济,不符合我国国情实际,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和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11、段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转变,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生产关系必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则。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绝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0 年修订版。2邓小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邓小平文选 ,人民出版社M1991 年版。3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M2006 年版。4胡锦涛,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年周年大会上的讲语人民出版社M2006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