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机关负责人就两个“证据规定”答记者问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69494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政法机关负责人就两个“证据规定”答记者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央政法机关负责人就两个“证据规定”答记者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央政法机关负责人就两个“证据规定”答记者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央政法机关负责人就两个“证据规定”答记者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央政法机关负责人就两个“证据规定”答记者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政法机关负责人就两个“证据规定”答记者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政法机关负责人就两个“证据规定”答记者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政法机关负责人就两个中央政法机关负责人就两个“证据证据规定规定”答记者问答记者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 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 问题的规定问题的规定和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 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答记者问答记者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经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

2、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 )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 ) 。中央对这两个规定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主持召开中央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暨司法体制改革专题汇报会,认真讨论了这两个规定。同志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行两个规定,讲事实、讲证据、讲法律、讲责任,确保办案质量,依法惩治犯罪、切实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确保办理的每一起刑事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入理解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基本精神

3、和主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问:发布一、问:发布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和非法证据排除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1996 年,全国人大对刑事诉讼法作了全面修改,其中关于证据制度的规定比较原则。1998 年、1999 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先后分别作出执行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但仍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1999 年、2004 年宪法修正案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4、治国家” 、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为切实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必须不断完善国家刑事法律制度,增强各级执法办案人员素质,努力提高办理刑事案件水平。自 2007 年 1 月 1 日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以来,各地公、检、法机关和广大刑事辩护律师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办案,侦查、起诉和刑事审判案件质量总体是好的。但是因制度不完善,执法标准不统一和办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不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案件质量问题。死刑案件人命关天,质量问题尤为重要,在认定事实和采信证据上绝对不容许出任何差错。为了能从源头和基础工作上切实把好事实关、证据关,2007 年 3 月,最

5、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 ,对确保把死刑案件办成铁案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总结近年来司法实践经验,特别是办理死刑案件的实际,针对办案中存在的证据收集、审查、判断和非法证据排除尚有不尽规范、不尽严格、不尽统一的问题,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共同起草了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 。这两个规定对政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准确执行国家

6、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刑事政策,依法惩治犯罪、切实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个规定的颁行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深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标志。切实把两个规定贯彻好、执行好,对于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水平,进一步强化执法人员素质,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二、问:二、问: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从总体内容和框架来看,这两个规定是全新的,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创新和突破。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不仅全面规定了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7、,还进一步具体规定了对各类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对审查和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及讯问人员出庭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分为三个部分,共 41 条。第一部分主要规定了证据裁判原则、程序法定原则、证据质证原则及死刑案件的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等内容,特别强调了对死刑案件应当实行最为严格的证据要求。第二部分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审查与认定,除了法定的七种证据,还规定了实践中存在的其他证据材料如电子证据、辨认笔录等的审查与认定。第三部分主要规定了对证据的综合认证,包括如何运用间接证据定案,如何补正和调查核实存疑证据以及如何严格把握死刑案件的量刑证据等。非法证据排除

8、规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体性规则,主要是对非法证据特别是非法言词证据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二是程序性规则,主要是对排除非法证据问题规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包括具体审查、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和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及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三、问:如何理解证据裁判原则在办理死刑案件中的重要作用?三、问:如何理解证据裁判原则在办理死刑案件中的重要作用?答:死刑案件人命关天,在认定事实和采信证据上绝对不容许出任何差错,必须把好死刑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使办理的每一起死刑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 2 条规定, “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

9、,第一次明文确立了证据裁判原则,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深化。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必须做到认定案件事实应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一切都要靠证据说话,没有证据不得认定犯罪事实;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必须做到对存疑的证据不能采信,确保判决认定的事实证据确实、充分;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必须做到用合法的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对于非法取得的证据应当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四、问:如何理解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四、问:如何理解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答: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62 条规定,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但是,由于规定过于原则,对什么是“证据确实、充分” ,在实

10、践中很难把握。为此,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 5 条对“证据确实、充分”予以细化:一是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是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是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强调必须排除其他可能性;四是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五是根据证据推断案件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论唯一。由于死刑刑罚的不可逆转性,我们在起草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时,明确规定了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必须是最高、最严的,以确保判处死刑的案件万无一失。但是,并非死刑案件所有事实都要适用这样的标准,对于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或者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的

11、事实不需达到这样的证明标准即可予以采信。因此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 5 条第 3 款规定了“指控的犯罪事实” ,包括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事实和对被告人从重处罚的事实必须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并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列举。这样规定,既可以避免司法实践中因一些细枝末节问题使案件久拖不决,还突出了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证明必须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五、问:五、问: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二部分规定了证据的分第二部分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审查与认定,与现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相比,这些规定有哪些重类审查与认定,与现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相比,这些规定有哪些重大变化?大变化?

12、答:1996 年全国人大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订,但对于证据制度的规定仍比较原则,公、检、法三机关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虽一定程度上充实了证据规则的具体内容,但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与现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相比,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二部分所规定内容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明确了对于明显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应当予以排除。这是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增加的新内容。包括经勘验、检查、搜查提取、扣押的物证,没有勘验、检查、搜查,提取、扣押的笔录,不能证明物证、书证来源的;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口供;以暴力、威胁等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

13、;作出鉴定结论的鉴定机构不具有法定的资格和条件,或者鉴定事项超出鉴定机构业务范围的;勘验、检查笔录存在明显不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的情形,并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说明的等等,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明确规定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二,确立了意见证据规则。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 12条第 3 款规定:“证人的猜测性、评论性、推断性的证言,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一般生活经验判断符合事实的除外。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没有关于意见证据的规定。在办理死刑案件中明确这一证据规则,有利于规范证人如实提供他们所感知的案件事实的证明活动,避免将证人自己的猜测、评论、推断作为其感知的事实,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错误判断。

14、第三,进一步确立了原始证据优先规则,明确规定不能反映原始物证、书证的外形、特征或者内容的复制品、复制件应予排除。规定这一规则,目的在于促使侦查机关更加努力地收集最具有真实性的原始证据,从而更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实现实体公正。第四,确立了有限的直接言词证据规则,规定了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情形。在办理死刑案件中规定这一规则,从实体上说,更有利于保障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从程序上说,更有利于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质证权利。这一规定明显强化了控辩双方特别是控方做好证人出庭作证工作的责任。六、问:六、问: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三部分规定了证据的综第三部分规定了证据的综合审查和运用,这对于人

15、民法院办理死刑案件有什么重要的指导意合审查和运用,这对于人民法院办理死刑案件有什么重要的指导意义?义?答:证据的综合认定对于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进而依法对被告人进行定罪量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三部分所规定的内容对于人民法院办理死刑案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明确规定了依靠间接证据定案的规则。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 33 条对如何依靠间接证据定案作了具体规定。司法实践中,部分刑事案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收集到或者无法收集到直接证据,但如果全案间接证据符合本条所列要求,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甚至判处被告人死刑,当然需要格外慎重。本条内容在证据理论

16、及司法实践中已被熟知和运用,但之前的法律及司法解释均未明确予以规定。第二,进一步明确规定了调查核实存疑证据的程序。 刑事诉讼法第 158 条规定了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庭外调查核实。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 38 条对庭外调查核实证据的程序进行了细化规定,并对如何运用庭外调查取得的证据作了明确。例如,对于被告人有立功、自首情节的证据,往往是检察机关、辩护人补充和法庭庭外调查核实取得的,对这部分开庭以后出现的个别证据,法庭可以通过变通的方式,即庭外征求意见的方式予以审查,在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则应开庭审理。这样规定,可以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第三,强化了对死刑案件量刑证据的严格把握。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 36 条第 1 款明确规定在对被告人作出有罪认定后,除审查自首、立功等法定情节外,对案件起因、被害人过错及被告人平时表现等酌定量刑情节也需重点审查。第 2 款规定“不能排除被告人具有从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