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1821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1].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1].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1].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1].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学案 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要点晨背1.知道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明确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3.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3.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4.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

2、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探究点一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 古代辉煌的历程时代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作用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 “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产生宋明理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清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中华文化的衰微(1)内

3、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3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探究升华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以及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近代,中华文化走向衰微。今天,中共十八大明确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文化史册掀开了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诗篇。(1)运

4、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近代衰微的主要原因。(2)中华文化将如何续写更加壮丽的诗篇?答案 (1)内部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外部原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名师点拨正确理解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使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

5、民族的伟大复兴。(2)全面把握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3)借鉴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4)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醒 中华文化与前面知识点的内在联系(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创新。中华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6、原因之一。对于中华文化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不断创新,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典例 1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及其每一时期的特点,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秦朝,它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相比以前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而言,是时代文化的飞跃,故选 B 项。探究点二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地位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

7、,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地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史书典籍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提醒 汉字与文字不是一回事。文字是包括汉字在内的记录语言的符号的统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探究升华在中华文明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一个新时代。

8、(1)想一想: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2)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家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 梦梁录记载:在古代,清明节这一天, “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 。这些记载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史书典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案 (1)汉字体现了中华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必须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使汉字进一步发扬光大。必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进一步丰富汉字文

9、化,让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3)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史书典籍的相关记载,来了解古人在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可见,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名师点拨1正确理解源远流长的特征(1)源远流长是从纵向角度说的,是指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没有中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史书典籍传承了中华文明。(3)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一帆风顺、始终辉煌。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和现代再创辉煌的历程。(4)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中华民

10、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一定会再创辉煌。2正确理解汉字的作用(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有了汉字,中华民族才有了书面的历史记录,从此进入“有史时期” 。(2)汉字记录了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媒介,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1、。(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典例 2 “素胚勾勒出青花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如你初妆” ,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海纳百川 B推陈出新C革故鼎新 D源远流长答案 D 解析 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把握“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这一关键信息,据此我们可以得出青花瓷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因此选 D 项。方法指导方法指导:诗文名言警句类选择题解题方法诗文名言警句类选择题解题方法分析近年来的高考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试题可知,以可知,以诗诗文名言警句文名言警句为载为载体的体的试题试题,从考

12、,从考查查的的题题型来看,以型来看,以选择题为选择题为主,非主,非选择题选择题为为次。从考次。从考查查的目的目标标上看,上看,侧侧重于考重于考查查学生的知学生的知识识迁移能力、迁移能力、发发散思散思维维能力和能力和创创新能力。因此,我新能力。因此,我们们在解答在解答这类题这类题目的目的时时候,可以采用双向理解法。所候,可以采用双向理解法。所谓谓双向理解法,一方面要求双向理解法,一方面要求对诗对诗文名言的理解把握文名言的理解把握应结应结合合语语文知文知识识,借助文言文,借助文言文阅读阅读,努力提高古文,努力提高古文阅读阅读、 、诗诗文名言文名言鉴赏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能力;另一方面,还还要要对经

13、济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政治、文化、哲学的原理熟原理熟练练理解与把握。人理解与把握。人们们常常说说,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在学,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在学习习中,要注重学科中,要注重学科间间的知的知识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的人文素质质。 。新闻播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完成工作和沟通,古色古香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书写潦草、七扭八歪、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汉字失去了固有的神采、韵味。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央视此举旨在搭建视听平台,通过现场点评和

14、比赛,鼓励学生和青年热爱汉字,钟情传统文化的发展。让古老文化,在信息时代,焕发出崭新的光彩。深度思考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汉字的书写?答案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掌握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1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是在( )A殷周时期 B秦朝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时期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殷周时期的文化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划时代意义,隋唐时期是中华文化全盛时期,宋元

15、明时期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C 项符合题意。2有人提出:“救赎汉字,是当代人的使命。 ”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说法的观点是( )汉字是凝固的艺术 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 B C D答案 B 解析 “救赎汉字”是因为汉字重要,符合题意。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说法错误。故选 B 项。3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

16、认识中华文化A BC D答案 B 解析 我国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这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中华文化,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只有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错误;故选 B 项。4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C D答案 A 解析 符合材料中“五千年历史”这一信息;符合“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这一信息,入选;否认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材料也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排除,故选 A 项。5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