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线的最大传输距离米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691790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线的最大传输距离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类线的最大传输距离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类线的最大传输距离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类线的最大传输距离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线的最大传输距离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类线的最大传输距离 100 米?3 类:10Mbps,皮薄,皮上注“cat3,箱上注“3 类”,305 米箱,400 元箱 4 类:网络中用的不多 5 类:(超 5 类)100Mbps,10Mbps,皮厚,匝密,皮上注“cat5”,箱上注 5 类,305 米箱, 600 700 元箱(每段 100 米,接 4 个中继器,最大 500 米) 6 类:1000Mbps 目前正逐步普及 在网络中产品中,网线与水晶头可能再普通不过了。虽然网线和水晶头不是什么重要的东 西,但是如果网线与水晶头的质量不好,那么上网进行传输和交换重要的数据的时候便会 经常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说

2、在选购网线和水晶头的时候还 是尽量选择一些质量较优的产品。 双绞线 1 包装好 好商品必然有好的包装,但是未必好包装就是好商品; 2 有标识 5 类双绞线是 8 芯线缆,线体上应该印有“24AWG.CAT5”等字样,24AWG 表明铜芯 采用 AWG 标准,线芯直径 0.5 毫米,CAT5 表明是 5 类线,还有线长标记和生产厂商的名 称等; 3 绞合密度 如果绞合密度不符合技术要求,将会引起电缆电阻不匹配,引起近端串扰缩短传输距 离,降低传输速度,购买时选择绞合密度高的双绞线; 4 韧性好 质量好的双绞线应该是手感饱满,可以任意弯曲,铜芯不软也不硬; 5 阻燃性 双绞线外皮除了具有一定的抗拉

3、性,还要具备阻燃性,测试方法将线缆用大火烧,在 大火中外皮会有一点火头,然后拿出来如果阻燃好的线缆会立即停止燃烧. 七类线有很多标准现在还没有完全规范,还在修订中。据资料说是一种全新的标准,而 且也不再使用我们常见的 RJ 水晶头了。在性能上六类支持 250Mhz 带宽,七类支持 600MHz 以上带宽。 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准备在今年 7 月正式批准新的 10GbaseT 以 太 网标准,可将以 太 网的传输速率再提高一个数量级,达到 10Gb/s。 现有的超 5 类线(CAT5E)并不能正式支持 10GbaseT,6 类线(CAT6)也有 37m 的距离限制且 无法保证信号传输质

4、量,但线缆专家 Systimax 充满信心地表示,增强型 6 类线(AC6)可在 100m 的距离内实现高速信号传输。 突破 100 米的极限无论是 10Base-T 和 100Base-TX 标准,还是 1000Base-T 标准,都明确表明最远传输距 离为 100 米。在综合布线规范中,也明确要求水平布线不能超过 90 米,链路总长度不能超 过 100 米。也就是说,100 米对于有线以太网而言是一个极限。这个极限是从网卡到集线 设备的链路长度。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突破 100 米的极限。 100 米极限的由来 双绞钱为什么要规定 100 米的传输极限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5、1信号在双绞线中传输时,会由于电阻和电容的原因而导致信号衰减或畸变。累积的信号 衰减将不能保证信号稳定地传输。 2信号在导线传输过程中既会产生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也会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当 背景噪声过大时,误码率也将随之而增高。 3以太网络所允许的最大延迟为 512 比特时间(1 比特时间=10 纳秒) 。也就是说,从信 号 发送到最后得到确认的时间不能超过 512 比特时间,否则,将认为该信号在传 输途中丢失,没有到达目的地。因此,最大延迟时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信道长度。4根据 IEEE 802.3 标准要求,集线设备和网卡端口的 PHY 芯片只保证驱动 100 米的铜缆, 对更远的传输

6、距离则不作保证。 突破极限突破极限 当双绞线信道长度超过 100 米极限时,轻则导致传输速率大幅下降、网络延迟明显增 加、网络应用无法保障,重则无法实现与远程终端的通信,甚至导致网络瘫痪。也就是说, 当布线长度超过 100 米后,就应当采用光纤取代双绞线。但是光纤本身非常昂贵,并且光 纤端口也往往是双绞线端口价格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当远程节点数量较少时,使 用光纤是非常不经济的。难道双绞线的信道长度就只能局限于 100 米吗?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很简单,所有标准都留有一定安全留量,因此,通过选择优质的布线产品和网络设备,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号衰减和延迟时间,从而将信道长度延伸至 150

7、 米。 1. 优质布线产品 综合布线中的所有组件和接插件都会影响到整个信道的电气性能,进而最终影响信道 的长度。因此,对于那些传输距离较远的信息点,不仅应当选择具有良好电气性能的配线 架、信息模块、端接跳线、双绞线和水晶头,而且还必须采用同一厂商的产品,使之完美 地相互匹配和兼容,保证阻抗的稳定性和 EMC 性能,降低信号衰减和传输延迟,减少误 码率,取得最佳的通信效果。超五类或者六类非屏蔽系统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另外,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实施水平布线,严禁对双绞线进行挤压、扭曲、打折,避免 影响其固有的电气性能。跳线应当尽量选择制式产品,自己手工压制的跳线往往工艺有问 题,水晶头质量也不过关

8、。最后,接插件之间的连接一定要紧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号 损耗。 注意:如果没有采用综合布线,而是直接使用跳线将计算机连接到集线设备,那么,也可 以通过在计算机端以端接信息插座的方式,获得 10 米左右的延长距离。 2. 高品质的网络设备 高品质的网络设备除了可以保证驱动 100 米双绞线外,往往还有余力驱动更长的铜缆, 可以将信号传输至更远的距离。因此,集线器、交换机和网卡的选择对传输距离也有着非 常重要的影响。实验表明,国际知名品牌的网络设备往往能够到达更远的距离。如 Net- 3824NS 交换机采用 CRC 校验削减错误帧,拥有超强容错能力,明确表示可以支持 150 米传输距离。 3.

9、 降低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越高,对线路质量的要求越高,传输距离也就越短。因此,适当地降低传输 速率,把网卡和交换机的速率由 100Mbps 降为 10Mbps,工作模式由全双工降为半双工, 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信道长度。 延伸更远的距离若欲将网络延伸至比 150 米更远的距离,只有借助专用的网络设备才能实现。 1. 延伸至 700 米 使用网络延伸器扩展网络是一种非常经济的解决方案,国内许多厂商都有生产,价格 只比交换机稍贵一些,5 端口还不到 600 元。网络延伸器采用 LRE(Long Reacher Ethernet) 长线以太网驱动技术,可以使 10Base-T 的五类双绞线传输扩展至

10、 300 米750 米(上联口 400 米、下联口 350 米) 。有些网络延伸设备还拥有远程供电功能,无须在中间位置接插电 源,从而使网络的远程扩展变得更加简单。网络延伸器使用一个上联端口实现与局域网的 连接,下联端口则用于连接远程计算机 2. 延伸至 1500 米 在 Cisco Catalyst 2950 LRE 系列交换机中,提供了一种称作长距离以太网的新型创新 技术,可以将以太网扩展到 5000 英尺(1524 米)的距离。它是一种极为强大且易于部署 的解决方案,适用于超远程、节点分散的网络环境。在全双工状态下,每端口拥有 5 到 15Mbps 的带宽,从而为远程节点提供远程快速接入

11、,实现 Internet 连接共享、交互式游戏、 视频点播(VoD)、IP 电话等各种网络服务。这种交换机甚至可以不必使用五类非屏蔽双绞 线,而通过现有电话线即可执行全部功能,也就是说,即使只有一条电话线也能够安装 LRE。不过,每个端口都应当安装一个 Cisco LRE 客户端设备(CPE),用于实现与以太网的 桥接 小知识10Base-T:以太网,执行 IEEE 802.3 标准。在三类、四类和五类双绞线电缆上提供 10Mb/s 带宽,使用 2 对线,支持 CSMA/CD 访问规则,传输距离 100 米,是以太网中最著 名的技术。 100Base-TX:快速以太网,执行 IEEE 802.

12、3u 标准。在五类双绞线上提供 100Mb/s 带宽, 使用 2 对线,支持 CSMA/CD 访问规则,传输距离 100 米,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1000Base-T:千兆以太网,执行 IEEE 802.3ab 标准。在超五类双绞线上提供 1000Mb/s 带 宽,使用 4 对线,传输距离 100 米,主要应用于与服务器或交换机的连接。承接 10GbaseT 标准的网线规格应该是 7 类线(CAT7),可以支持 100m 的传输距离(光谱 带宽 600MHz)。不过 CAT7 并不使用标准的 RJ45 接口,IEEE 准备使用 Nexans 公司提出 的 GG45 接口。幸运的是,GG45 向下兼容 RJ45。10GbaseT 标准已经接近完成,不过以 太 网联盟和 IEEE 并不能就此休息 100GbaseT 标准已经浮现。虽然 IEEE 还没就此立项,但 Systimax 希望他身在的以太网联 盟能创建一个新的论坛讨论 100Gb/s 以太网技术等,估计需要 5-7 年可以实现商业化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