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范亭中学常艳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87509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相教学设计范亭中学常艳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蜀相教学设计范亭中学常艳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蜀相教学设计范亭中学常艳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蜀相教学设计范亭中学常艳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蜀相教学设计范亭中学常艳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相教学设计范亭中学常艳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相教学设计范亭中学常艳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蜀相教学设计山西省范亭中学 常艳伟 第一部分 蜀相导学案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知识储备(1 1)作者生平)作者生平 杜甫(公元 712 年公元 770 年) ,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宦世家。青少年时家境优越,生活安定富足。年轻时志向远大,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是生逢大唐由盛而衰的时期,奸臣李林甫把持朝政,杜甫屡试不第。期间因文采出众而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但最终却被任命为“河西尉”这种小官,杜甫拒不赴任,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杜甫因已年 44 岁,为了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

2、职,不久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唐肃宗即位于甘肃灵武,杜甫跋涉千里前去投奔。途中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后来乘机逃出。最终得以脚踩芒鞋,衣衫褴褛拜谒肃宗,肃宗感其忠诚,授予“左拾遗”的官职,职务是供奉皇帝,为皇帝提建议,举贤良,官阶仅仅是“从八品” 。但很快因直言敢谏而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两年后目睹朝政的腐败和国势的衰微而痛心疾首,干脆弃官而去。几经辗转,流落到了成都(759 年) ,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杜甫草堂” 。三年后(公元 762 年) ,好友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沿长江漂泊流落。八年后(公元 770 年) ,饥寒交迫、疾病缠身的杜甫于江边的一

3、条小船上去世,终年 59 岁。(2 2)诗歌创作背景)诗歌创作背景 公元 759 年,杜甫流落到成都。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在城西郊浣花溪畔建成了“杜甫草堂” ,草堂落成不久,时年 48 岁的杜甫便带着难以言状的复杂心情到了城西北郊的武侯祠进行拜谒。武侯祠建于晋代,相传那里还有诸葛武侯亲植的巨柏。祠庙久经沧桑,已是破旧颓圮,而祠前柏树历经风雨,却是郁郁森森。作为闲游郊外的落难诗人,杜甫没有武侯那样位极人臣主政朝政的机会,也没有驰骋疆场的统帅权力,但他面对着武侯古祠的沧凉遗迹,却有着如诸葛武侯在五丈原时的苍茫、悲愤和执着的心情,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律,(3 3)诸葛亮之死)

4、诸葛亮之死 亮临终,强支病体,出营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时正黄昏,夜色沉沉,忽有一大星,自东北来,色赤有芒,流至西南,欲向营中坠下,亮不禁失色,哇的一声,呕出了一口鲜血,接连带着喘声。左右见不可支,扶令返寝。亮乃长叹曰:“天象如此,命已难延,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何此其极!”叹息良久。遂口授遗表,令杨仪写讫。挨至半夜,竟尔寿终,享年五十有四。 三国演义 后汉演义(4 4)“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其他英雄:的其他英雄:唐代政治家王叔文,在自己革新企图遭到挫败时,就曾反复吟诵此诗,为之流涕不已;2宗泽:南宋初抗金名臣,20 多次上书恳求收复中原,并制定了整套策略,不被采

5、纳,忧愤而死,临终三呼“过河” (过河抗金)而卒。岳飞:一生致力于“踏破贺兰山缺,朝天阙” , 所率岳家军所向披靡,收复失地在望,却被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秦桧等投降派以“莫须有”罪名将其杀害于风波亭中。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辛弃疾:文武双全的少年英雄,最终“老却英雄似等闲” ,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壮志未酬而“可怜白发生” 。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遭慈禧太后顽固派等杀害,临刑前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2、初读课文(1 1)熟读成诵,把握本诗格律与诵读节奏。)熟读成诵,把握本诗格律与诵读节奏。要求:用“”标注平声, “”标注仄声, “/”

6、标注停顿, “”标注韵脚。提示:七言的节拍为有两种划分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若为平声,读时可以适当延长声音,是仄声则作短暂停顿,这样就会有铿锵悦耳,抑扬顿挫的效果丞 相 祠 堂 何 处 寻?锦 官 城 外 柏 森 森。映 阶 碧 草 自 春 色,隔 叶 黄 鹂 空 好 音。 三 顾 频 烦 天 下 计,两 朝 开 济 老 臣 心。出 师 未 捷 身 先 死,长 使 英 雄 泪 满 襟。(2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解释加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解释加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锦官城外柏森森: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合作交流,

7、课堂探究二、合作交流,课堂探究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诸葛亮一生中最让你敬服的三件事: 2、杜甫蜀相中精选了诸葛亮的哪几件事?3、比较一下你和杜甫的异同,试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34、分析蜀相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学以致用,能力提升三、学以致用,能力提升1、诗歌赏析 请分析以下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诸葛武侯传书赠长安崔少府 李 白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卧龙得孔明。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注释:崔少府:诗人结义兄弟,崔氏父子二人同在长安做官。汉道昔云季:昔日东汉末年。

8、咸京:秦朝京都咸阳,这里指曹魏政权首都许昌。草间人:布衣。子玉:这里指崔少府管与鲍:即管仲与鲍叔牙。诸 葛 半世驱驰不惜身,一心只为对隆中。大星憾落中军帐,浊泪空流老英雄。举国恸哭皆缟素,宿敌慨叹掩悲容。无情最是刘阿斗,却道何尝有卧龙?2、小试牛刀 根据自己的见闻或经历,以诸葛亮相关事迹为素材,选择一个角度,尝试创作一首古诗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第二部分 蜀相教学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41、学习一定的古诗格律知识,掌握七言律诗的诵读方法,丰富传统文化积累。2、把握重点词句含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3、了解杜甫生平和时代背景,学会使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

9、鉴赏诗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文本细读方法探究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讨论、展示和点拨的方法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3、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对“知人论世”的理解,进而学会“以意逆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杜甫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偶像崇拜意识,进而形成高尚优秀的思想品质。2、激发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创作兴趣,提升语文素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杜甫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准确掌握杜甫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2、掌握“知人论世”的相关理论,并熟练地应用到“以意逆志

10、”的过程中。第一课时第一课时1 1、导入:导入:收二川,排八收二川,排八阵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盏明灯,一心只明灯,一心只为为酬三酬三顾顾; ; 5取西蜀,定南蛮,取西蜀,定南蛮,东东和北拒,中和北拒,中军帐军帐里,里,变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以上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今天让我们走进蜀相,了解诸葛亮在杜甫的笔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1、熟读成诵,把握本诗格律与节奏。丞相丞相/祠堂祠堂/何何处处/寻寻?锦锦官官/城外城外/柏柏/森森。森森。/ , ,/ / 。 。映映阶阶/碧草碧草/

11、自自/春色,隔叶春色,隔叶/黄黄鹂鹂/空空/好音。好音。/, ,/ 。 。三三顾顾/频烦频烦/天下天下/计计,两朝,两朝/开开济济/老臣老臣/心。心。/, ,/ 。 。出出师师/未捷未捷/身身/先死,先死,长长使使/英雄英雄/泪泪/满满襟。襟。/, ,/ 。 。提示:(1)说明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2)本诗属于首句入韵仄起式。韵脚为:寻森音心襟。(3)七言的节拍为有两种划分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若为平声,读时可以适当延长声音,是仄声则作短暂停顿,这样就会有铿锵悦耳,抑扬顿挫的效果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锦官城外柏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6三顾频烦

12、天下计:犹“频繁” ,多次的意思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开创。济,扶助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久地3、结合导学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三、合作交流,课堂探究三、合作交流,课堂探究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诸葛亮一生中最让你敬服的三件事,并说明原因: 2、杜甫蜀相中精选了诸葛亮的哪几件事?3、比较一下你的选择和杜甫的异同,试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4、分析蜀相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第二课时1 1、成果展示,交流成果展示,交流研讨研讨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诸葛亮一生中最让你敬服的三件事:(略)2、杜甫蜀相中精选了诸葛亮的哪几件事?明确:三顾茅庐隆重对策开济两朝出师伐魏病逝军中3、比较一下你

13、的选择和杜甫的异同,试试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明确:“诗言志” , “言为心声” ,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无法掩盖,总会通过外在的表现而流露出来。杜甫舍弃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舍弃了他的用兵如神等事例,而精心选择了以上事例。这和杜甫自身经历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应该立足于文本进行细读,引导学生从这个方面入手。7挑选的事例涉及到的两个层面:“三顾频烦天下计”是从明君的角度来说,刘备慧眼识英雄,三顾茅庐,赤诚相待,从而得到了诸葛亮的倾心辅佐。这时刘备才得以结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狼狈处境,进而开创了蜀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业,从此正式踏上了三国争雄,逐鹿中原的历史舞台。因此刘备的礼贤下士、重视人才是诸葛亮能

14、够建立丰功伟绩、一展抱负的重要条件。“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从贤臣的角度来说,诸葛亮深得刘备信任(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这种信任始终不渝(托孤重臣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为报答知遇之恩,便“许先帝以驱驰” 。一生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前出师表 )为己任,竭忠尽智,尽情地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可惜天不假年,天命难违(生老病死无法抗拒,非人力所为) “出师未捷身先死” ,诸葛亮年仅五十四就病逝于五丈原军中,真正的践行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的承诺。君臣二人共同成就了历史上“圣君贤相”的千古佳话而使后人羡慕不已,同时“出师未捷身

15、先死”的遗憾与悲剧也引起了无数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强烈共鸣, “长使英雄泪满襟”也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感染力。 诸葛亮 杜甫三顾茅庐 幸遇明主 生不逢时隆中对策 赏识信任(27) 半世飘零(48)开济两朝 建功立业 潦倒失意 8出师伐魏 施展抱负 怀才不遇病逝军中 鞠躬尽瘁 报国无门共同之处:大业未成,壮志难酬,抱恨终生所以我们看出,杜甫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事迹是经过精挑细选、精心取舍的。是时刻把自己与诸葛亮进行对照的。是偶然的吗?是随意的一种游山玩水吗?还是突然的心血来潮?不是。为什么?“寻”是一个佐证。寻找,是一种刻意,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也就是说,拜谒诸葛亮是“蓄谋已久”的,是杜甫的一个夙愿。杜甫的诗集中写到诸葛亮的诗篇有二十多篇,这样的“殊荣”除诸葛亮之外再无第二人,这种现象在其他诗人的作品中也是很难见到的,因此杜甫一生都有“诸葛亮情结” ) 。为什么杜甫对诸葛亮如此情有独钟?因为诸葛亮的这些事迹和杜甫的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