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祖贵儿歌影响小学生道德观探究(再改)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686693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汤祖贵儿歌影响小学生道德观探究(再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汤祖贵儿歌影响小学生道德观探究(再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汤祖贵儿歌影响小学生道德观探究(再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汤祖贵儿歌影响小学生道德观探究(再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汤祖贵儿歌影响小学生道德观探究(再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汤祖贵儿歌影响小学生道德观探究(再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汤祖贵儿歌影响小学生道德观探究(再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运用传统(新)儿歌影响小学生道德观探究汤祖贵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小学,重庆 401346)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现在的小学品德教育现状极不乐观,特别是受网络影响很深,网络给大家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糟粕,这些糟粕影响着孩子们的道德观的形成。儿歌作为小学生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充满“童趣”、“童乐”和“童真”,能使他们从小学阶段说教似的品德教育中解脱出来。小学生通过诵读、表演、写作甚至评价儿歌的形式,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运用孩子们喜欢儿歌的优势,帮助他们形成自己良好的道德观。关键词:网络环境;儿歌;小学生;道德观儿歌这一名称,始用于“五四”后歌谣运动的大

2、发展时期。实际上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儿歌就已在人类世界存在。它最初属于民间口头文学,经过口耳相传,一代代流传下来。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等等1。在新环境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道德观形成受到的影响更多。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3。不管是传统儿歌还是新儿歌都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自己良好道德观的很好的手段和工具。一、儿歌影响小学生道德观形成的现状一、儿歌影响小学生道德观形成的现状(一)小学生掌握儿歌情况和社会对儿歌的需求1小学生对传统儿歌的了解笔者所在的学校曾经做过一期儿歌调查,根据调查问卷得知:一些小学生根本不

3、唱传统儿歌,有的传统儿歌他们不喜欢,因为太过说教和陈旧。他们不知道经典儿歌,而一些明星的歌却成为他们的最爱。说到喜欢的儿歌,很多小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眼下同学们中流行的双节棍、老鼠爱大米和你是我的玫瑰花。笔者所在的巴南区界石小学在儿歌教育没普及以前,只有几个学生们能背出一分钱、丢手绢等少数经典儿歌。而学生对流行歌曲却琅琅上口。2小学生对歌曲古诗的恶意改编现象而同时校园里儿歌和流行歌曲甚至古诗词被恶意改编的现象很严重,“让我背也好,让我写也好,恨老师我都不会了。让我哭也好,让我笑也好,随风飘飘,上网最逍遥。”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和“春眠不觉晓,处处蚊

4、子咬;夜来巴掌声,蚊子死多少”孩子们乐此不疲,而这些灰色儿歌大多是在网络中流行,然后传到了我们校园里,孩子们在这种灰色文学的影响下和当下的主流价值观渐行渐远。笔者调查得知,他们喜欢改编儿歌的原因,一是因为好玩,二是因为不知道该背什么,再就是觉得还比较有创意、好玩。界石小学曾经尝试堵的形式去改变这种现状,但收效甚微。3社会各界对优秀儿歌的需求但是家长和老师们却非常希望有健康的,营养的,能真正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优良品行的儿歌。音像发行店里虽然儿歌读物和音像制品品种不少,但其适用年龄段大多集中在 6 岁以前,而适合小学生的儿歌却大多是很多年前创作的了,难怪孩子们不喜欢。老师和家长们更多的是无奈,是忧

5、心忡忡。(二)小学生道德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1受成人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受成人影响很大,语言成人化,思考成人化,行为也在成人化,他们绝大部分是独身子女,很多被家长溺爱严重,他们一切向“钱”看,崇尚权力,他们有自私、好奇、善模仿、自控力差等特点,甚至有的暴力、自闭。同时,他们天真、可爱、充满想象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2受网络的影响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受网络的影响很深,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为社会带来进步、为人们带来方便之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小学生网络道德的失范。在当今社会,由于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完善,网络中夹杂的暴力、色情、迷信、恶搞、网络游戏等等,无疑对小学生

6、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那些被“恶搞”的歌曲、古诗很大部分都是流行于网络中的,网络给大家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 堵肯定是堵不住的,那么,在这些负面影响下,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培养,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利用各种工具特别是正确运用网络工具来提高和充实自己,是社会、家庭、学校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儿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工具,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直达他们内心深处。二、儿歌在小学生道德观形成中的作用二、儿歌在小学生道德观形成中的作用(一)儿歌的桥梁作用1作为课堂教学的入口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课中有走进秋天这样一个单元。在低年级孩子的心中,秋天是模糊的概念,孩子们生活

7、经历的不一样也导致孩子的理解的不一样。老师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眼去寻找秋天,发现秋天,进而理解秋天。在课堂前老师可以运用网络的优势,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在网络里找秋天的图片、儿歌,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就可以出示关于秋天的儿歌来诱发孩子走进秋天的愿望:秋天到了: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 我发现 秋天到了!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讶秋天到了!摘下一串金黄的香蕉,我跳跃秋天到了!孩子们在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和儿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儿歌告诉孩子们,只要善于观察秋天谁都可以找到,充满童趣的引导能带给孩子们浓浓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作为课堂讨论的主线为了指导孩子们的行

8、为,指引他们在课堂中思考的方向,有时我们可以将课文内容改编成有价值的儿歌、童谣用作课堂讨论的主问题,组织教学,降低问题的切入点,使问题的提出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在教学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课乐山大佛时,就根据课文内容改编了一首儿歌,“海通和尚了不起,领导修造大佛像。前前后后九十年,大山变成大佛像。要问大佛有多大?耳朵两人能装下。要问大佛有多大?。古代人民了不起,造佛符合高科技。”实际上,这首儿歌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每一句都可以当成一个单独的问题来问学生。笔者认为最妙的是省略的那一句,通过老师的不断追问,孩子们从书上能不断找到新的答案。最后两句可以提问成:古代劳动人民哪里了不起?乐山大

9、佛符合了哪些科技含量在里面?在这一讨论主线的串引下,孩子们了解了乐山大佛的修造过程不容易,了解了乐山大佛的雄大,也深深的激起了他们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和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也是常规课堂很难做到的。实际上我认为很多课文都可以这么处理,这样做讨论线索清晰,孩子们也乐于思考、交流。 3作为课外延伸的桥梁小学生的道德观课程应该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所以,道德观的形成不应该仅仅是课堂内的教学,而应更多地延伸到课外,扩展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例如,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我的责任,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自己编了首童谣,配以活

10、泼的乐曲,在课结束时教学生拍手吟唱,作为课外延伸的桥梁,切实地帮助孩子们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责任歌:“擦桌子,摆碗筷,浇浇水,择择菜,洗衣服,真能干,整理房间不偷懒,推卸责任不应该,自己的事自己干。”课后,布置了我们能担起责任来吗的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根据儿歌做相关的事情。再有就是让孩子们通过网络查资料写一首责任儿歌。孩子们的责任意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都对自己的角色任务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二)儿歌的工具作用1运用儿歌树立孩子们的廉洁意识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关系到孩子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笔者所在的巴南区每年都组织了面向全国的廉洁儿歌大赛,我们精选了获奖

11、儿歌给孩子们品读、修改、评价,学校的孩子们也参与了廉洁儿歌的创作。大赛一等奖作品干干净净一双手“吃饭穿衣伸伸手,写字画画伸伸手,劳动锻炼伸伸手,助人为乐伸伸手,不该要的不伸手,干干净净一双手。”全篇没有出现“反腐倡廉”的政治术语,特别是最后一句“干干净净一双手”一语双关,既可以说是平时要注意清洁卫生,又可以说是我们要不贪、不占、不乱拿2。还有笔者的儿歌作品5-8-1,学校老师的作品买个“官”当也不香等等,这些作品很受孩子们喜爱,在廉洁主题儿歌月中传唱。这种廉洁儿歌在校园里唱响,使得这种廉洁文化入耳、入脑、入心,让学生从小懂得廉洁自律,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培养和推崇廉洁行为的情感,孩子们将会终生

12、受益。2儿歌的其他工具作用儿歌这个工具用好了,可以运用到影响孩子们的方方面面,比如诚信教育、挫折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等等。让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读、背、写、演、改、评,帮助他们形成自己良好的道德观。但儿歌也仅仅只是工具,它的作用要最大化的体现,还必须要我们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只要我们老师把儿歌当作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去善加运用,那我们这种始于摇篮的艺术将很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三、用儿歌影响各级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三、用儿歌影响各级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一)儿歌影响低年级学生道德观形成的策略1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本所阐明的道理不是件容易的事。简单化、成

13、人化的说法是行不通的,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儿歌能概括地反映课文内容,精简课文内容,使之成为琅琅上口的三言两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唱,便于理解、记忆教材阐明的道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孩子们背诵儿歌的过程就是一次道德的引领。低年级的学生注意特点,主要是无意注意,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而儿歌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工具,能非常高效的集中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2告别说教,儿歌感悟笔者所在的巴南区界石小学从 2006 年开始就重视起了儿歌教育,较早的把儿歌和德育联系起来。笔者的一次教育学生的经历也充分证明了儿歌对小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很有效果。一个一年级的学生

14、经常不交作业,笔者叫到他,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叫他背我们的“每周一歌”,这周的儿歌是教材上的小猪学本领,孩子们早就会背了:小白猪,胖乎乎,学本领,拜师傅。跟黄牛,学拉土,车子重,活太苦。跟花猫,捉老鼠,睡觉少,不舒服。跟松鼠,学上树,爬呀爬,抱不住。咕咕咚,掉下树,摔得疼,哇哇哭。什么本领也没有,只好睡觉打呼噜。这孩子开始声音背得很大,可后来,声音越来越小。再后来,他低下了头。然后,我就叫他离开了,没教育批评他一个字,但是从此以后,他作业都按时交了。这就是儿歌的力量,具有说教式的教育远远达不到的效果。(二)儿歌影响中年级学生道观形成的策略1儿歌表演,喻理于景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的意识增强,再

15、一遍一遍的背诵儿歌也许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让他们对儿歌厌倦起来。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所以,这一学段的孩子不应仅仅只是背诵,而应该以表演儿歌为主要侧重点。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和伙伴们一起合作通过把已有的儿歌,改编成快板、舞蹈、儿歌联唱、三句半、双簧、小品等形式,在班级的主题班会、队会、家长开放日、学校节日庆典等活动中去演出。孩子们创编表演的过程就是一个主流道德观形成的一个绝好过程,他们团结协作,创新发现,大胆展示等等不但在能力上能上一个台阶,在品德上也能形成良好的道德

16、观。2儿歌创作,引起深思这一阶段的孩子,语言词汇已经有了一定积累,可以让他们尝试进行有主题的儿歌创作。比如:动物主题、爱心主题、廉洁主题、网络主题、四好少年、美丽山川等等主题,孩子们写的过程就是他们道德观形成的过程。他们会去思考,他们会去修改,他们会去品读,这样的过程比什么道德教育都有效。当然,这个过程也必须有老师的全程参与,我们必须教给学生创作儿歌的方法,也要教给他们修改儿歌的方法,把儿歌这种教育手段发挥到极致。(三)儿歌影响高年级学生道德观形成的策略1创作与修改儿歌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儿歌已经非常了解,掌握了一些写作儿歌的方法和技巧,这个时候我们要趁热打铁,强化一些儿歌的知识,特别是对儿歌的修改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运用一些优秀的儿歌做蓝本让孩子们品读,故意和原文相差一两处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这样如果孩子们能发现不同的用词可以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也能发现我们中华汉字的魅力。这比任何爱国教育都更落实,我们的国不仅是五星红旗的国,还是京剧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