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80134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 2015 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20155本试卷共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题,每题 3 分,共计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通典记载:西周时期,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 ;“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 ;“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维护权贵利益 注重公平正义 重视宗法伦理

2、保护私有财产A B C D2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 ,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朝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 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 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3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 ,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 ”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A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的绘画风格 B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C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 D具有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4某古代学

3、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据此判断,该学者2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是A朱熹 B王阳明 C李贽 D黄宗羲5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直到民国,苏南农村说到长毛 ,仍然鲜有好话。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6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 , “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 。1878 年苏锡

4、常镇的生丝总量为 355335 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 ,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7美国学者古德诺在共和与君主论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以来,狃于君主独裁之政治,学校阙如,大多数之人民,知识不甚高尚,而政府之动作,彼辈绝不与闻,故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之结果者也。”上述观点在本质上A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认为君主专制有弊端C认为国人毫无参政能力 D认同尊孔复古的主张8右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

5、生。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这表明A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B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C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D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9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 1927 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3B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了国内的党派矛盾D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101

6、949 年,毛泽东强调,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1957 年,毛泽东又宣布, “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 。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 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111977 年 9 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7、”邓小平的这段话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2亚里士多德说:“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护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公民团体。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民自治构成了民主性的奴隶制社会 B公民意识决定了人人平等的人际关系C公民组织包括了本邦的奴隶和外邦人 D公民权利保证了城邦社会的长盛不衰13从 16 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组别甲乙丙

8、商品内容盐、火器、五金、酒、布匹糖、烟草、玉米奴隶A欧洲、美洲、非洲 B亚洲、美洲、非洲C亚洲、美洲、欧洲 D欧洲、亚洲、非洲14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教育远超过英国本土。当英国居民的识字率还在 40%70%之间时,4北美各地已经达到 70%100%。独立战争爆发前,殖民地已有 11 所大学,有 3 万人具有学士学位。北美殖民地发达的教育为启蒙思想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美国总统的直接选举促进北美民众自治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文明程度A B C D1519 世纪,欧洲文学流行一种关注普通民众的现象,对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如暴力、罢工、酗酒、贪婪、虚伪等,进行大胆地描写。下列文学作品中符合这种风格

9、的是A B C D1619 世纪末,中国一位官员在出使某国后感叹, “推原其立国本末,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义;设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意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迭盛迭衰,而立国千余年终以不敝,人才学问相承以起” 。该官员称赞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171932 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 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 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这 25%下降到 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下列哪项措施最易导致上述现象A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C签署全国劳工关

10、系法 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18沈志华说:“(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下列符合革命前设想的措施是A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B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C恢复货币机制和市场功能 D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519有学者认为:在债务危机面前,欧盟各国将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繁冗的决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这一观点旨在强调欧盟A尚未建成集体决策机制 B制度

11、缺陷不能应对危机C一体化进程将难以为继 D存在利益多元化的矛盾202014 年中国消费者贡献了苹果公司 80%的销量增长。中国也是苹果系列产品重要的装配基地,但是中国只能分享 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还不足 2%,在苹果产业链中处于最低端的位置。这种现象A加速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B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加大了世贸组织在各国的作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6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中第 21 题、第题、第 22 题、第题、第 23 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12、作答。第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 题为选做题,包括题为选做题,包括 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21 (13 分)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在君主专制时代发挥了相当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绥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相,秩千石,一曰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汉书百官公卿表材料二 唐朝建立了另一套更有效的谏官系统,虽然谏官以皇帝为监察对象,把皇帝当作为国家最高官吏,对传

13、统的以法治官,不失为一项重大突破。谏官,职能为对君主言行等违失进行直言直谏,劝使其改正错误。谏官系统作为皇帝的监察镜,及时纠正不少决策错误,避免祸国殃民之政。虽受到皇帝和谏官自身政风的局限制约,但其监察功能是无容置疑的。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明清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同样,对官员的监察制度也达到了顶峰。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独立于六部。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同时设督抚,各省的提刑按察司也有监察权,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谓严密。清朝,科道合一,地方依明制。同时,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监察法典钦定合规 。至此,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了顶峰。6杨鸿年、欧阳鑫

14、中国政制史材料四 权力应当是居于制度、法律之下,权力应当是相对被动和受控制的。遗憾的是,中国传统的人治政治,造成权力无限、为所欲为的后果。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方面政治制度与法制十分发达,一方面却是贪污腐败盛行的矛盾现象的总根源。王亚南先生甚至认为,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史。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御史大夫的地位与职能。 (3 分)(2)据材料一、二,唐朝的监察制度相对于秦汉有何突破?(2 分)(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 (4 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发展到顶峰的清代监察制度为何不能肃清官员贪腐?(4 分)22 (14 分)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 、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 、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 、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