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一~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881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一~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一~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一~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一~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一~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一~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一~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一)(时间:40 分钟 分值:110 分)1(2014郑州高三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赠卖松人于武陵注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注 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5 分)答: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答: 2(2014银川部分中学高三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

2、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及情感。(5 分)答: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6 分)答: 3(2014东北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帐 夜吴兆骞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2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注 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1)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

3、简要分析。(5 分)答: (2)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分)南 乡 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注 此词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 分)答: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6 分)答: 5(2014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琴 茶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

4、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注 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陶陶:和乐貌。渌水:琴曲名。蒙山:茶名,即蒙山茶。(1)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 分)答: 3(2)诗中描写了诗人辞官后的“琴” “茶”生活,但全诗却表现出矛盾的思想,请对全诗的思想感情简要分析。(6 分)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分)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 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

5、挤、压制和迫害。(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中的“巧”字?请简要分析。(5 分)答: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 ,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 ,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秋夕清泛宋武衍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贪寻旧日鸥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注 芙蕖:荷花。鸥边:指隐居。(1)联系全诗,说说诗中“贪”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 分)答: (2)说说诗的一、二句所写秋夜“清泛”的情景是怎样的?并请赏析“摇荡”一词。(6 分)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分)虞美人寄公度

6、4舒 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 浮生:指人生。尊:通“樽” ,酒杯。(1)请简析上阕中“独”字的表达效果。(5 分)答: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 分)答: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分)踏 莎 行贺 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 贺铸:北宋词人。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

7、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简要分析。(6 分)答: (2)结合全词,说说词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5 分)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1 分)中吕 满庭芳渔父词乔 吉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疼,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注 青云兴:做官的兴头。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6 分)答: 5(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的形象特点。(5 分)答: 答 案1(1)(示例一)对比,

8、“寒涧”与“翠楼” ,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作铺垫。(示例二)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 ,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 ,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

9、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2(1)诗人发现,不远处的篱笆旁有一盏灯火,原来是孩子在深夜捉蟋蟀,(2 分)这是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景。(1 分)孩子的天真幸福反衬出了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2 分)(2)(示例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示例二)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

10、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示例三)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难眠。(示例四)拟人的手法,增辉添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一“送”一“动” ,寓情于物,赋予“梧叶” “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任意答出一点即可。指出表现手法 2 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 分,思想感情 2 分) 3(1)动静角度, “雁飞”是动景, “白草” “雪”是静景,

11、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视听角度, “雁飞” “白草” “雪” “黄榆”是目中所见, “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色彩角度, “白” “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6景色的单调。(每个角度 1 分;分析 2 分)(2)原因:妻子即便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 “春衣”无法穿在身上。(3 分)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3 分)4(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四百年前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如今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景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2)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5(1)一、二两句总起全诗,第一句交代了辞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1 分)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1 分)这两句直接抒发感情,(1 分)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1 分)与尾联相呼应,为表达心系朝廷、壮心不已的情怀作铺垫。(1 分)(只写“总起”没有分析不给分。意思对即可)(2)首联,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因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