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三

上传人:tian****ren 文档编号:3767807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上海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小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三命题预测试卷三20142014 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布鲁纳D.保罗朗格朗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 )。A.以学生为本B.以教师为本C.以学校为本D.以课程为本3.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活动是( )。A.德育B.美育C.体育D.智育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B.

2、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6.教师法定的最基本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B.进修培训权C.科学研究权D.教育教学权7.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扮演好( )。A.授业解惑者角色B.研究者角色C.管理者角色D.心理医生角色8.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一条是( )。A.“关爱学生”B.“为人师表”C.“爱岗敬业”D.“爱国守法”9.最早提出教师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是苏联的( )。A.加里宁B.列宁C.凯洛夫D.赞可夫10.被誉为“中

3、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系统科学地总结了 16 世纪末到 l7 世纪中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 )。A.农政全书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经11.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发行的药典是( )。A.本草纲目B.丹经C.千金方D.唐本草12.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C.“神舟 5 号”飞船进太空D.“远望 l 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13.可用来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行动规范、价值观的教育定义属于( )。A.约定性定义B.描述性定义C.纲领性定义D.操作性定义14.“我相信你,因为你是清白的。”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4、,当你想了解他是否清白的时候,你已经不信任他了。信任是什么呢?如果你信仰上帝,就不能要求上帝走到你的面前,让上帝证明给你看。如果你信任别人,就不能要求别人是清白的,信任是没有理由和前提的事情。从以上文字可以推测作者对于信任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不清白的人才需要信任B.信任就是默默地付出而不图任何回报C.对他人的信任与对上帝的信仰在心理上是一模一样的D.信任就是信任你的信任本身,而不在于事实真相15.已知 P 是 r 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q 是 r 的充分条件,S 是 r 的必要条件,q 是 S 的必要条件,现有下列命题:s 是 q 的充要条件;p 是 q 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r

5、 是 q 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乛 P 是乛 S 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r是 s 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则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B.C.D.16.有些被宣称为“清热下火”的凉茶,其实连茶的远亲都算不上,它们不是普通的“茶叶”,只是含些中草药提取液。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人体的许多症状跟中医所说的“热”、“火”类似,而这些症状,有许多是会自然减退的,不管喝凉茶还是白水,一段时间后都会减轻。在理论上完全可能有中草药的某些成分正好对某些症状有效,所以不少人喝了凉茶,觉得清了“热”,下了“火”,这并不奇怪。但是,这样一种“有效”却符合大众的思维方式,但凡质疑这些功效的言论都会招来大量消费

6、者“现身说法”的攻击,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乱喝凉茶可能会对健康不利B.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凉茶的实质C.某些凉茶“清热下火”的功能值得怀疑D.凉茶中真正发挥功效的是中草药成分17.下面句中加点的“以”与“扶苏以数谏故”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而吾以捕蛇独存D.杀之以应陈涉18.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 )。A.效标关联效度B.预测效度C.构想效度D.内容效度19.由 8、8、11、13、17、18 这 6 个数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中数(或称中位数)是( )。A.8B.12

7、.5C.13D.1220.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1.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下列选项中,属于集中量数的是( )。A.方差B.标准差C.中数D.全距23.若命题 A 的否命题是 B,命题 B 的逆命题是 C,则 C 是 A 的逆命题的( )。A.否命题B.逆命题C.逆否命题D.以上判断都不对24.甲:各国的国情和传统不同,但是对于谋

8、杀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实施死刑,至少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公开宣判和执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它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比负面影响肯定大得多,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一种必要机制。乙:我不能接受你的见解,因为在我看来,对于十恶不赦的罪犯来说,终身监禁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而一般的民众往往以为只有死刑才是最严厉的。对上述对话的最恰当的评价是( )。A.两个人对什么是最严厉的刑事惩罚有不同的理解B.两个人对执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C.两个人对产生恶性案件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D.两人对是否大多数人都接受死刑有不同的理解25.名次属于( )。A.集中量数B.差异量数C.地位量数D.相关系数二、材料分析

9、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26.熟读精思(节选)朱熹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读书的具体要求,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27.为了预测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意

10、向,就业指南杂志在 50 所大学 1000 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其中师范类大学 20 所,500 人;综合性大学 30 所,500 人)中进行了一次首选职业的调查研究,首选职业前六名的结果如下:如上表所示,超过半数的答卷都把教师作为首选职业,这说明,随着我国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提高,大学生毕业后普遍不愿意当教师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如果要否定该调查“大学生毕业后普遍不愿意当教师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这一结论,请简要阐述所使用的论据和推理结果。三、写作题(本大题共 30 分)28.请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晰。不少于 1000 字。一、单项选择题1.

11、D【解析】保罗朗格朗当代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于 1970 年写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学会生存发表之后,终身教育的概念更为全面、清晰、具体,促使终身教育由一种思想转为各国主导的教育政策和普遍的教育实践。2.A【解析】“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师的具备的教育理念,教师作为学生科学教育的引导者,促进者,启蒙者,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观察了解学生,收集各种信息。3.D【解析】本题是智育的基本概念。4.A【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5.D【解析】略。6.D【解析】教育教学权是教师法定的最基本的权利。7.C【解析】教师不仅扮演好授业解惑者

12、角色,同时在教育活动中要扮演好管理者角色。8.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一条为: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9.A【解析】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最早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的这句话使教师这一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变得无与伦比的崇高。10.C【解析】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

13、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1.D【解析】唐本草亦称唐新修本草,有时简称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 659 年)编修成功的,由唐朝政府颁行,这是国家颁定药典的创始。12.B【解析】“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13.D【解析】操作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教育研究中,下操作性定义可以用来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行动规范、价值观的教育定义。14.D【解析】注意题干中“推测”两字。材料第一句话就点明了作者的态度,接下来后面几句是在论证“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最后一句则是作者的观点。符合作者观点的表述只有 D 项。15.B【解析】由

14、“q 是 r 的充分条件”和“s 是 r 的必要条件”可以得到“q 是 S 的充分条件”,又由于“q 是 s 的必要条件”可知“S 是 q 的充要条件”,成立;由“P 是 r的充分条件”和“S 是 r 的必要条件”可以得到“P 是 s 的充分条件”,又由“q 是 s 的必要条件”可以得到“P 是 q 的充分条件”,但得不到“p 是 q 的必要条件”,所以成立;由“q 是 r 的充分条件”、“s 是 r 的必要条件”和“q 是 s 的必要条件”可以得到“r 是q 的充要条件”,不成立;因为“p 是 s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是真命题,那么逆否命题也是真命题,即“乛 P 是乛 s 的必要条件但

15、不是充分条件”正确,成立;由“q 是r 的充分条件”、“s 是 r 的必要条件”和“q 是 s 的必要条件”可以得到“r 是 s 的充要条件”,不成立。故选 B。16.C【解析】文段阐述人们对“凉茶”认识的误区,指出有些凉茶不是真正的茶,而且在中医上“火”可以自然减退,意在表明有些凉茶可能并不具有“清热下火”的功能。因此正确选项为 C 项。故选 C。17.C【解析】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是“凭、靠、用”的意思,只有 C 中“以”的用法与之相同。18.D【解析】心理学上,效度可分为效标关联效度、预测效度、构想效度和内容效度等。其中,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内容效度

16、。19.D【解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知题中数据的中位数是(11+13)/2=12。20.D【解析】D 项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21.A【解析】先解 P、q 两命题中的不等式,解 P 得:x2 或 x2 或 x一 3,所以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2.c【解析】一组数据中大量数据集中在某一点或其上下的情况说明了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数叫做集中量数。集中量数有多种,包括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23.A【解析】因为命题 A 的否命题是 B,命题 B 的逆命题是 C,所以 C 是 A 逆否命题,所以 C 是 A 的逆命题的否命题。24.A【解析】甲认为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性案件的发生,乙认为终身监禁比死刑更严厉。两者都认为要对恶性案件实施最严厉的惩罚,甲认为死刑是有效的,而乙认为终身监禁更严厉,两人对什么是更严厉的惩罚持有不同理解。25.C【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实验/测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