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诈骗类型及预防措施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676365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诈骗类型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见诈骗类型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见诈骗类型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常见诈骗类型及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常见诈骗类型及预防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诈骗类型及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诈骗类型及预防措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诈骗及预防措施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当事人往往容易上当。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上当受骗,现将已在我县发生的常见诈骗类型公布如下:一、常一、常见见的几种的几种诈骗类诈骗类型型1、电话诈骗电话诈骗(固定(固定电话电话欠欠费费、冒充朋友借、冒充朋友借钱钱、冒充公、冒充公、检检、法、法执执法人法人员员等)等)固定电话欠费诈骗作案手段: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电话及任意显功能,冒充外

2、地电信公司、公安机关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名义打电话给被害人,称受害人的异地电话已大额欠费,后又称被害人身份被犯罪集团利用洗黑钱,谎称受害人的银行帐户将冻结,让受害人将银行帐号内钱款汇到安全帐号进行诈骗。冒充朋友借钱诈骗作案手段:犯罪嫌疑人利用联网、阿里巴巴等渠道,事先掌握一批手机号码、姓名等资料,然后随机拨打事主电话,在电话中能叫出对方姓名,让事主误以为是朋友或者熟人。冒充成功后,再以“出交通事故、打人、嫖娼被抓”需要交钱为由,向事主借钱,叫事主汇钱到其帐户,达到诈骗的目的。冒充公、检、法执法人员诈骗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假冒电信人工服务平台,打电话至居民家中,谎称事主有邮件(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寄出

3、所信件)未收、或身份证或银行卡被盗用参与贩毒洗黑钱等情况,事主否认以后,对方即将电话转接至所谓的“警方”,乘机套取事主身份资料并要求事主将现有的银行卡内资金转入他们金融保护中心的专门帐号进行保护。或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引导受害人在 ATM 机进行转帐操作以达到非法占有受害人钱财的目的。2、短信、短信诈骗诈骗(中(中奖缴奖缴税、税、银银行卡消行卡消费费、低息、低息贷贷款、自款、自报银报银行行账账号等号等)中奖缴税诈骗作案手段:犯罪嫌疑人利用短信发布各类虚假的“中奖”信息,等待当事人与其联系,进而以各种名义(个人所得税、缴纳运费、手续费等),要求当事人往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进行诈骗;银行卡消费作案手段

4、:犯罪嫌疑人漫发“在某商场消费 XX元”的短信,引诱事主上钩。一旦有人上钩回复电话查询,犯罪嫌疑人即按各自分工,冒充“客服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科”人员,进一步引诱事主按其预设的圈套,让事主将自己卡中的钱转到其指定的帐号上,实施诈骗。低息贷款诈骗作案手段:利用手机短信发布低息高额贷款信息,并承诺手续简便(无需担保),要求事主将利息汇入“专用帐户”或以测试还款能力为由骗取事主钱财。自报银行账号诈骗作案手段:在短信诈骗案件中,目前群众由此方式被骗的较多。案犯一般采用“撒网捕鱼”的方式进行信息发送,而事主恰在此时有钱要汇出,以为对方改账号并催得紧,匆忙将钱汇出。除了这种直接提供银行账号外,还有银行卡失

5、磁改账号,并自报账号,一般短信内容:“款还没汇吧!那张卡失磁了,我另发一个农行账号给你,”。此两种诈骗信息均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基于一定的概率,但只要有一定的可能性,那些不法分子仍会乐观地“守株待兔”。 3、 、丢丢包包诈骗诈骗该类诈骗中施骗人员故意遗失一包物品(用薄丝袜子之类的透明物包着冥币或废纸)在受害人附近后离开,另一同伙则一直在附近密切注意,如受害人捡起此包,其同伙则快速上前“协助”事主检拾物品,将事主带至僻静无人处平分。施骗人员一般对事主称其愿意“吃亏”,让事主拿出身上钱物将该包拿走。或紧跟着丢包者也到来,并以所丢物品不符为由要求事主拿出财物赔偿损失,乘机实施抢夺、抢劫等犯罪活动。4

6、、 、“神医神医”看病、看病、“替你消灾替你消灾”等封建迷信等封建迷信诈骗诈骗该类案件主要发生在农村牧区或集会贸市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作案对象主要是中老年妇女。“神医”看病常用的手法:施骗人员中的一人先向受害人打听某“神医”所在地,其同伙自称知道“神医”所在地,鼓动受害人与其一同前往,在路上以拉家常的方式套取受害人的基本情况,再将基本情况告诉冒充“神医”的同伙。见面后,“神医”利用基本情况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说受害人家庭有血光之灾、家人有病痛、能让生男孩等,让受害人拿出大量现金来做法事,然后用废纸、冥币等物将现金换走。5、外、外币诈骗币诈骗该类诈骗对象多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商人,诈骗者常利用作废外

7、币或低值高额外币(如秘鲁币)冒充美元、英镑实施诈骗。施骗人多称急需人民币现金,愿意低价兑换或抵押外币。有时还有同伙冒充银行工作人员鉴别真伪,介绍外币当前行情,唆使受害人购买。6、宝物、宝物诈骗诈骗(假金(假金砖砖、假、假银银元、假元、假银银元宝、金佛、假金元宝、金佛、假金龟龟) ) 作案手段:结伙作案,犯罪嫌疑人携带所谓的金佛、金砖、金元宝、银元宝、银元等,以打听老乡住址为由搭讪他人,自称在工地上打工时挖到或家里住宅已有百年的历史、祖宗留下的民国时期的遗物,因家里有事或各种原因编造的谎言骗取受害人信任,以低价转卖假金砖、假银元、假银元宝、假地契、假金龟给受害人。她们多选择单身妇女或老年人为作案

8、目标,作案地点多为城乡结合部,作案时间全部在白天。7、以出售、以出售药药品、保健品品、保健品为为名名进进行行诈骗诈骗该类诈骗者一般都持有伪造的权威部门的检验报告、疗效证明、广告批准文号、许可证等证件。施骗人员将普通中、西成药改换包装冒充特效药品或保健品,现场演示其用法和功效,有时利用“功夫”演示骗取你的信任,后出售药品。8、QQ 诈骗诈骗作案手段:犯罪嫌疑人先盗取 QQ 号码,再给该号码里面的好友发送诈骗信息犯罪分子窃取 QQ 后,冒充 QQ 主人,发信息给该号码里的好友,称自己急需用钱而向对方借钱,或事先截取QQ 主人视频以急事借钱为由实施诈骗,很多人收到信息或看到QQ 主人视频后便按对方的

9、指示将钱汇到指定的帐号,从而受骗。9、 、购购物物诈骗诈骗作案手段:此类案件是多为网络交易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在网上发布廉价商品信息,让消费者购买,等消费者与其联系后,并打过定金,再与消费者联系,称其货物已到某地或者被谁扣留等,诱骗消费者交纳保证金和押金等,往往消费者都与其进行电话联系,根本没见到货物和物主。10、假冒、假冒军军人人诈骗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某部队后勤采购人员,以采购部队所需餐盘、车辆装修材料、电脑耗材、日用品、帐篷等物品为由对个体商户实施诈骗。一般诈骗手段为:事先由一名犯罪嫌疑人甲将“样品”以低价放至某商铺内,并留下联系方式,过几天后,另一名犯罪嫌疑人乙冒充军人到该店购买“样品”

10、,并要求店主大量进货,一般金额在 3-10 万元之间,店主为短时间内获取大额利润,会主动与犯罪嫌疑人甲联系,甲要求店主现行支付货款,店主与犯罪嫌疑人乙联系,乙称单位有事,要求店主垫付,稍后将钱送到,店主支付货款后即被骗。二、受二、受骗骗原因原因虽然诈骗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把握这些特性予以防范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误入歧途、落入圈套的,更何况很多骗子的手段并不见得很高明,受骗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受害人本身。一般来说,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的心理意识,是诈骗分子之所以能轻易得手的关键。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1、贪占小便宜的心理;2、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3、封建迷信心理;4、虚荣心

11、理;5、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6、好逸恶劳、想入非非;7、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等。三、三、预预防防诈骗诈骗方法方法1、要有反诈骗意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 “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事遇人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反应。2、切忌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就不会对突然而来的“横财”和“好处”欣喜若

12、狂,要三思而后行。3、破除迷信思想,不要相信世界上有什么“神医”之类的谎言。如果素不相识的人清楚你的家庭情况或其他情况,更应引起你的警觉,这时你应该多一个心眼想想,他与我既不沾亲,又不沾邻,为什么要猎取我的这些信息?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如果对这些问题都不能很好的解答时,你就干脆抱着一条死理:钱财不出手。把住这一点,你就不会掉进陷阱。接下来无论他怎样鼓噪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怎样玩弄十八般武艺,都不可能达到他们骗取钱财的目的。4、必须冷静,千万不可慌张。一旦发现被骗,赶快想办法及时掌握对方的有罪证据,迅速报案,要防止打草惊蛇。聪明的做法是,一面装作仍蒙蔽在鼓里,随时掌握对方行踪,一面查明对方所骗钱财的流向及时报案。总之,诈骗分子行骗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博得信任,二是骗取财物。对于行骗者和受害者来说,第一阶段都是重要的,也是行骗者行为表现的最为突出的阶段。虽然行骗手段多种多样,但骗子行骗基本上都是抓住人们心理上的某种弱点,或以利相诱,或危言耸听,最终目的就是骗取财物。各种骗术层出不穷,花招屡屡翻新,但“莫贪小便宜”、 “天上不会掉馅饼”等警示语仍是最有效的防骗“格言”,只要大家增强防骗意识,树立较强的反骗意识,坚决不贪意外之财,克服内心的一些不良心理,保持应有的清醒,再“精明”的骗子也无法得逞,只是揭穿的时间长短不同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