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671026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 2011-12-31 14:38:57| 分类: 原创作品 |字号 订阅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新课改实验也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 尊重儿童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过程,遵循“以人为 本”的宗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研究在 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 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

2、成部分,要把个体生命 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因此,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完全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 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 程。可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过于封闭,教师往往根据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 的程式按部就班地教学,面对课堂中始料不及的学生的想法、体验等,因为惟恐完成不了 教学任务,有的干脆听而不闻、避而不谈,有的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还有的甚至当 堂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 乐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生长、成长的整个生命,要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 堂教学运行体系

3、。只有具有生成性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气息,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表 现数学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因此,研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问题”势在必 行,于是我们就所在的班级进行了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成思想 尼莫认为:虽然课程不应该是“罐装式”和“木乃伊式”的,但也不应该是偶然的、随意 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真是那样,课程也就不叫课程了。生成思想强调要关 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但强调这一点并不否认教学的目 的性。课堂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

4、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长远的发展。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跟着学生跑,一味地强调关注儿童当时的兴趣,而没有看到这样做的 目的是为了让儿童更为有效地学习,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并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那么,对生成课程的理解就只是形式上的,而没有把握住其实质。 2、辨证论 我们还要辨证地看待生成和预设,他们对培养学生各有利弊。借用意大利瑞吉欧的比喻: 生成课程像一个外出旅行的指南针,预设课程则像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课程与教学,更 重视儿童的发散思维,而预设课程对待课程与教学的态度相对来说比实际封闭些,重视儿童的集中思维。学生只有在一个探究过程中,收获到的不仅仅是课堂上教师要求掌握的那 点知

5、识本身,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精神、与他人合作能力等都会得到发展。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课堂,在以前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 定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 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所以,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 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学生是生命体,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已 有经验、性格态度、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等不一样,个人理解的差异性是必然的,我们在 鼓励动态生成的同时,必然产生

6、多种答案。这也是现在追求多元、倡导学生创新思维后带 来的让很多教师觉得很棘手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必将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边改进的策略,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工作, 使实验工作顺利达到既定目标。 2、实践性原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获得直接经验,增强感性认 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自主性原则: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 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学习活动

7、的独立性和差异 性,真正是使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4、动态生成原则:教学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同时影响和参与教 育活动还有诸多内外因素,因此,活动过程的发展就潜藏着多种可能性,新的状态不断生 成、呈现、极富动态性。准确把握过程的动态生成,灵活机智地随时根据活动的变化发展 调整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使教学目标富有弹性化。 5、开放性原则: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开放的人文环境要求营造出民主的、为学生 所接纳的、富于创造性、主体性发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的、 独立的探索心态,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开放的时空环境表现在时间上不限制在 一节课和在校

8、学习时间,空间上重视教室内环境的灵活安排与组合,同时将课堂引向社会 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构建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 2、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 价值观在过程中“动态生成” 。 3、通过课题研究,增强课题组老师的科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推进学校数学教学向 更深层次发展。

9、(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探索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 2、构建“动态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诱发生成学生自主探究,促 进再生自己构建数学学习模型,再生解决应用与发展。 3、探索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策略。 4、探索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教育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辅以调查法、访谈法等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探索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后的今天, 许多教育专家、一线的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有效课堂”的观点。作为教学一线教师 的我们认为,造成教学低

10、效运作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即学生学习材料的 解读、选择、使用不到位。为此,我们首先对“如何深入解读、合理使用教材中的学习材 料,引发动态生成资源。 ”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1、系统解读,深入领会学习材料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学习材料有一个深刻、全面、系统的解读。 (1) 解读学习材料,首先要会系统解读教材。 通过解读,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置于这一单元、这一 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也就是 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我们在设计三年级上册“排列与组合”一课时,考虑

11、到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 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 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 等,而三上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 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 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 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正是有了这些认识,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教学目标就更 清晰,师生活动设计也更合理了。 (2) 解读学习材料,教师还要学会在细节上推敲。 要深

12、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 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0 的认识”在数数这一块内容是这样呈现的: (1)1 位老师和 9 位学生在广场上放 10 只鸽子;(2)10 个点子的集合图;(3)数字 10;(4)摆 10 朵花。 从教材的编排上不难看出编者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力求通过感悟使学生认识 10,学会 10 的认读和数数,体验数是可以用来交流和表达的。教材先通过主题图使学生学会数数,数 一数有 10 只鸽子,9 个小朋友再加上一位老师一共有 10 个人,再通过点子图的教学使学 生感悟到人和鸟

13、都可以用 10 个点子来表示,继而使学生理解 10 个人、10 只鸽子、10 个 点子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最后通过摆花让学生感悟 10 还可以用 10 朵花来表示,使学生 经历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过程。我们觉得,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 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然超越,有效生成、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 木、无源之水。 2、走进生活,有效扩展学习材料 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引发,还需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择学习材料,扩展素材。 (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用“实”教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 识规律和现有水平,在领会教材意图

14、的同时,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改革教材中的不合 理因素,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用实教材,使学生的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使教学时 时充满探究性、挑战性。其流程为:分析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分析学生,了解 学生认识规律及现有水平确定教学目标找寻课程资源,分析教材的不合理因素 调整教材,整合资源。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比多少”一课中教材所呈现的情景图:三个金鱼缸分别装有红、黑、 花三色金鱼,其中红金鱼 48 条,花金鱼 18 条,黑金鱼 10 条,两位同学的对话分别是:红 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编者意图是让学生会用语言来描述两种数 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堂

15、课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会显得非常的枯燥、乏味。因此按照教材中所提供的情景图直接进行教学,似乎不是最好。因此这堂 课设计了很多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及游戏为教学情景。如:导入新课环节从学生身边熟 悉的事例、也是学生很关心的事例争“小奖卡”引入,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到课堂学习 中来,一方面淡化了数学说话课的枯燥性、抽象性,另一方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 欲望,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堂课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趣。事实证明, 教师如果能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本质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学习材料, 就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促进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引发。 (2)适当改变教学素材,用“宽”

16、教材 社会生活纷呈复杂,包罗万象,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面对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 际或学生不感兴趣的素材,教师有必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入手,去采撷生活实例, 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第八册 P2223,教材中的植树素材对城镇上的 孩子们来说是太遥远了,不知有几个孩子能在植树节的那几天在老师的发动下去种过树, 孩子们对这样的教学素材能感兴趣吗?教师就要善于把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 来,努力利用、开发、拓展数学课程资源。因此,教学设计时,就采撷了老师的住房问题 这一实例为教学素材进行教学,想不到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题,老师的住房问题:1989 年老师的住房面积是 16 平方米,1996 年的住房面积是 1989 年的 4 倍,2002 年老师买了新房子,面积比 1989 年、1996 年的面积综合还多 22 平方米, 老师新房的面积是多少? 试一试,老师的房价问题:2002 年老师买房,付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