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都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69552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成都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1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 2014 届高三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1 至 4 页,第卷(非选择题)5 至 8 页,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27 分)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A剜肉(wn) 岑寂(cng) 蟊贼(mo) 羽扇纶巾(gun) B潦水(lo) 坍塌(tn) 混沌(tn) 茕茕孑立(qing)C恓惶(x) 尺牍(d) 孱头(chn) 命途多舛 (c

2、hun)D央浼(mi) 迤逦(y) 秀闼(t) 模棱两可(l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3 分)A弩钝 颦蹙 冠冕堂皇 鳏寡孤独B昧心 印玺 锱珠必较 残羹冷炙C萧瑟 樯橹 前合后偃 臭名昭著D迄今 寒暄 休戚相关 繁文褥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无论新鑫投资公司代表提出的合作条件很无理,你们还是必须答应,因为只有引进了他们的资金,我公司才能解决上市问题。B夕阳早已杳无踪影,大地迎来黑夜的拥抱,此刻天幕虽被泼上了厚重的油墨,但因着星光的装饰,却也变得悠远而深邃起来。C此次在成都举办的华商会规模空前,不仅参与的国家数目众多,而且与会重点嘉

3、宾和代表的广泛性创历史之最,这个事情早已在成都街知巷闻,被传得满城风雨。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2D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自出机杼的佳作。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3 月份,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对苹果公司售后服务的“双重标准”提出质疑,这让苹果公司陷入了入华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B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发掘现场将对中外人士开放,这不仅可以让人们看到遗物出土时的情况,人们而且可以了解考古发掘工作的过程。C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将为我国航空的发展制

4、定总体战略和阶段性规划,为航空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依据。D“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被争相模仿。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一样,具有久远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可能是大体相同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它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国气功相似。它的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一样是为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它同样是讲究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的贯通,相信它是连接人的生命的桥梁。但是在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之间,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5、 发现与排斥的细微差别。瑜珈的自我超越心灵,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自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发现心灵的种种非分之想,并利用自我的力量,逐步排除这些虚妄之念,以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这样看来,在印度瑜珈中,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3至少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的意识的也就是说,它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重要的是在于要用自身的意志力去驱逐这些不速之客。中国气功则是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为。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不洁的念头闯入脑中,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的是一种对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不予苟同和接纳的排斥的措施。精神的解放与身心的

6、和谐的不同。印度瑜珈的高级阶段是“养性”。似乎修炼的主要目的已不是为了获得较长的寿命,而是通过修炼,去享有意义深刻和富有成果的人生。瑜珈的最终目的已无所谓长寿,因为它已通过修炼达到了它的彼岸精神的自由。得不到活着的真谛,纵使活上一千年,不过是每一天的重复;而精神的解放,摆脱了一切杂念,超越了自我,得到了无比的欢愉与轻松,抛弃了最后的顾忌寿限,这不是彻底的解脱吗?中国气功则不然,它既要抗拒一切杂念,以求精神上的平静,同时又要修身,借以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的久远。以出世求解脱与以入世为归宿的分道而行。瑜珈的冥想与中国气功中的意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中国气功中的意念,除了导引天自然的

7、世俗关 系,而获取永恒的价值。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皆是从我开始,但在走向终极目标的十字路口却分道而行了。在这个岔道的一侧是瑜珈的终极目标:以出世求解脱,这个完全摆脱了自我,摆脱了尘世,超越一切的生灵,其实最终叉回到他自身自我。获得欢乐、幸福的是个体,是在千折百回中回到了出发点的自己,一个以忘却自我为出发点而回归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的圆圈。在这个岔道口另一侧的中国气功的终极目标:以入世为归宿, “为我”最终是为社会。修入国家的利益 以求不死,将自我溶入自然以求永恒。这是中国气功的终极。【小题 1】下列语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在很多方面相似,因为它们有

8、相同的地理条件。B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因为讲究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的贯通,所以能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4C中国气功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所以说,修炼中国气功必须要先学习中国儒家传统文化。D印度瑜珈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中国气功则排斥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对其不予苟同和接纳。【小题 2】以下对于印度瑜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印度瑜珈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由自我观照心灵,去发现并排除虚妄之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瑜伽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意识的。B印度瑜珈既要求得精神上的

9、平静,又要修身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久远。C印度瑜珈中的冥想认为即便处于善良状态,仍是为己为私,要获得真正的完整的幸福,只能是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D印度瑜珈的终极是回到自我,回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超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得永恒的价值。【小题 3】结合全文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无论印度瑜珈还是中国气功,长期修炼都必然能求得精神的解脱与自由。B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若想从生老病死、真假美丑善恶中解脱,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印度瑜珈的修炼。C中国气功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因而修行到终极必然是个人身心和谐,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和谐,个人在

10、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D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虽然皆是从我开始,但印度瑜珈以出世求解脱,获得欢乐幸福的是个体,这与以入世为归宿、最终为社会的中国气功相比,远不如后者被世人所认可推崇。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5三、 (6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

11、,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6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 ,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予固亦喜为文 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注】汲汲营营:急急

12、忙忙,来来往往的样子。形容忙碌。【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B而散亡磨灭 亡:丢失C鸟兽好音之过耳也 好:喜欢D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恃:依赖【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其孰能讥之乎C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D亦因以自警焉 置杯焉则胶【小题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5 分)译文: (2)予欲摧其

13、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5 分)译文: 【小题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第一段把“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并列为不朽之因,但第二段又讲“言不可恃”,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答: 【答案】【小题 1】C【小题 2】A【小题 3】 (1)后世经过千百年,也没有能赶上他的人。他能不被磨灭而永远留存,本来就不是凭借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更何况是在著作方面呢? (2)我想挫一挫他的盛气并劝勉他多加思考,因此在他南归之时,把这些话告诉他听。【小题 4】不矛盾。 (1 分)作者认为“施之于事,见之于言”可以不朽,但均需以“修之于身”为先,只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7有先“修之于身”,其“言”才能留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