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6861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0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0 6年1 1月第35卷第6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 u栩司 o fSha ng h成 No丽目Univ eoit y(P hilo哪hy道家美学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它们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 义小康社会在很 多方面都有着积极可行的借鉴作用。关键词:社会生态美学;自然 生态美学;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美学思想多种多样,其中,以孔子为代表人物的儒家美学思想和以庄子为代表人物的道家美学思想是贯穿整个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为什么儒家和道家能够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美 学思想的主线?究其原因,主要是儒家和道家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强调

2、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具体来说,儒家美学思想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美学思想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对这两种传统美学思想进行生态学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很有现实意义。一、偏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与道家自然生态美学思想之描述1.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孔子处于社会动荡、转型的时代,强调社会稳定对于统治阶级的重要作用。因此孔子以社会平衡和稳定为目的,形成了一整套以伦理学为核心的社会规范理论,其中包括美学思想。后来,儒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巩 固其政权 的正统思想,儒家关于社会平衡的思想更得到了传承和深化。(l )从社会审美功能来说,儒家重视诗的

3、社会生态调解机制。儒家把社会看做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以伦理为核心的各种社会规则是保持其平衡有序发展的调节机制,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现实社会为范围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诗的作用不仅仅是一项技艺,一种“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的学习途径,也成为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 了更为重要的功能,即社会精神调节和平衡功能。比如孔子认为,诗,“可 以怨”;又说诗的理想境界是“怨而 不怒”。 说文解 字说:“怨,恙也。”川(“,)怨,即“怒”。“怨怒”是人类最自然而原始的情感之一,所以礼记礼运说:“喜、怒、收稿日期二2( X 拓扔一6作者简介:陈伟(1 957一),男,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

4、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种海燕(19 77一),女,山东滕县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 生,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第6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2以场年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朋孔子承认诗歌存在怨怒的合理性,他高度评价的 诗经就充分展示 了“怨”在文学中的表达, 诗经中共有卫风的氓,小雅的节南山、雨无正、谷风、楚茨、角弓, 大雅的思齐、假乐、 荡等九首明确提到“怨”字。既然怨怒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正常情感,那么,如何解决怨与怨而不怒的二律背反呢?孔子以及其后的儒家学者提出了社会生态美学思想的解决方法。礼记礼器云:“君子有

5、礼,则外谐而内无 怨。” 2 1(阴)外在 的礼,制造 出和谐的形式和氛围,转人内心化为内在的谐和,形成内外和谐,心中无怨。在儒家看来,诗就是这样的一种礼。怨,是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心理反应,是百姓不满的凝结和表现;怨而不怒,是因为怨气得到了表达,统治者从百姓的不满中及时纠正了自己,怨气得到了疏导和消解。由于统治者可以从民间诗歌中得知百姓 的不平,所以统治者应该而且必须广开言路,让百姓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和场所,以疏导民怨。因此采风作为了解民间风向的主要途径得到了儒家极大的重视,像左传中“子产不毁乡校”,国语中“召公谏饵谤”等记述,以及汉书 等后世反映儒家思想的著作都有大量关于献诗、采诗的记载

6、。对于儒家来说,诗已经不仅仅是民间传唱活动,采诗也已经不仅仅是官方单纯的社会管理活动,而有生态美学思想蕴含其中。民间通过传唱活动表达、发泄怨怒,统治者通过采诗活动了解社会中存在的怨怒,并通过官方的政策调整消除怨恨。经过这一系列的环节,达到从怨到不怒的温和转化,就使社会从生态学的不平衡转向平衡。(2 ) 从社会审美对象来说,儒家制定了社会生态的美学评判标准。比如论语八情:“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 也。,2(即)郑玄注: 韶,舜乐也,美舜 自以德禅于尧;又尽善,谓 太平 也。 武,周武王乐,美武王以此功定天下;未 尽善,谓 未 致太 平也。” z 叫因为 武表现了周武

7、王 以武力征伐得取天下,是攻杀的胜利,而不是像尧、舜那样以揖让受天下,是合于礼的和平过渡。所以武少了(韶)46所具有的内在和谐,虽然在形式上达到了和谐之美,即“尽美”,但从整体来看,却有不和谐的杀戮之音,即“未尽善”。儒家的美学思想强调内容,强调善,就是从社会生态角度出发而产生的美学评判尺度。(3 ) 从个体生态角度来说,儒家把青年男女的相恋纳人社会生态的礼义范畴。儒家对待爱 情的标 准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由此要把男女 出于相貌相悦等自然吸引的情感关系最终纳人礼的范畴,这也是为什么儒家在解释 诗经时,总要把那些描写青年男女美好情感的民歌加以“礼义”化故意误读的原因。比如(诗序把关堆硬说 成

8、是吟咏“后妃之德”的,甚至把 兔置中“赳赳武夫”这样的诗句也解释为“兔置,后妃之化也。 关雌之化行,则莫不好德,闲人众多也。”,在分析草虫时,(诗序云:“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 防也。 , z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里 也承袭了此说,认为:“作草虫 诗者,言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经言在室则夫唱妇随,即嫁则优不当其礼,皆 是以礼自防之事。”J(,此外,夫妻之礼进一步被扩展为宗族之礼,“苯苔,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女乐有子矣。”L附)“ 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川, ”,)无论是“乐有子”,还是“承先祖共祭祀”,都是以宗法家族为出发点,将爱情诗歌所表达 的个体感情纳人社会

9、伦理的整体框架之内。“门当户对”这句俗语很典型地反映了儒家以家庭为社会基本单元的社会生态观念。爱情和婚姻都不再是个体的私事,而必须在家族之间,以及家族内部之间寻求对应与平衡。再如中国古代法律规定了七条丈夫无须经官府即可休妻的法定理由,即“七出”。这七种理由依次为:“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以共集盛也;口多言,为其 离亲也;盗窃,为 其反 义也。 , , (川,)从这些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七种出妻的理 由无一不是从维护家族利益的角度提出的。而且这七则虽然都是丈夫出妻的理 由,但其实与夫妻个人关 系并不密切,甚至也不能体现丈夫的个人意

10、志。与其说它是丈夫离弃妻子的条件,不如说是夫家家长逐黝媳妇的借口,其基本精陈伟,种海燕: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与道家自然生态美学思想比较神仍然在于维护“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世”的婚姻目的。如孔雀东南飞里的焦仲卿和刘兰芝,以及宋代诗人陆游和原配唐婉之间的爱情悲剧,都是在“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的情况下丈夫被迫离弃妻子的。2.道家的自然生态美学思想(l )在国家的层 面上,道家追求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老子理想中的国家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道德经八十章) )实质是一种 相对封闭的生态平衡。后世承袭老子“小国寡民”理想的文学作品很多,陶潜的桃花源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因为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所以桃花源得以逃避战乱,长期处于和平富庶状态。这种和平、和谐、封闭、平等的社会模式成为中国文化中一种很具有代表性的理想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存在模式可以看作是对长期战乱的社会的排斥,是道家理想的自然生态状态。老子反对包括战争和暴政在内的一切“强力”,提倡宽松的统治和温和的统治手段,把“无为无欲”作为理想社会的特征之一。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安民,关键在于安静无扰,顺其自然。“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所以最好的统 治者

12、应该推 行“守”而不“攻”的治国方针,“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十七章)(2 )在个人才艺 与社会的关系上,道家采取合作而非投身其中的态度。儒家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求个人无条件地投身于国家,报效朝廷。即使处于乱世,君不明,纲不振,也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把个人的才能完全投注到社会之中,把个人的事业与社会的兴亡合二为一。儒家看中个人 的工具价值,即以个人才能与社会需要的和谐统一作为最基本的标尺,只有对社会有用 的个人才能才得到儒家的认可,只有投身社会并对社会有实际作用 的个人才得到儒家的认可和褒扬。在儒家看来,那些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没有积极作用的个人才艺不仅不应该得到支

13、持,相反,必须加以无情剿杀。因此,雅致不羁如稽康,清雅淡然如 陶潜,才华横溢如李赞,都不人儒家人才观的法眼。道家对个人才艺的容忍和认可程度远大于儒家。因为道家思想 中和谐生态 的范围不限于社会,而是包括世俗社会在 内的整个 自然界。所以即使有些个人才艺无助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但只要对个人的自身和谐有益,就值得肯定和支持。庄子在逍遥游里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很大的得树,“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庄子回答道:“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者之乡,广莫之野,仿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j (P, “)惠子用“匠者”功利的眼光评

14、判搏树,认为它没有工具价值,所以无用,是一种典型的“有用论”标准;庄子以审美的态度评判得树,发现 了它 的美学价值,而且正因为搏树“不中规矩”、“匠者不顾”,它 的美学价值才 能不为工具价值所累,得以实现、突显。因此,信奉道家思想的文人更看重独善其身,倾向于归隐山林。与社会无害亦无争,在个人与宇宙自然的大范围内实现和谐交互。阮籍醉酒而歌、穷途而哭的捐狂,李白“天子 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癫狂,柳永奉旨填词的无可奈何的轻狂和落魄,便是道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独善其身的个人思想与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兼济天下的个人思想在中国传统文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矛盾和痛苦;当时及后世对他们毁誉参半

15、的不同评价,其实就是道家和儒家对个人才艺的认可度、对个人才艺与社会和谐程度的容忍度的不同尺度的理解产生冲突的体现。(3)在个人生活上,道家重视夫妻之间的养生关系。 易经把阴阳说成是使宇 宙万物生生不息的两重作用力。“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系辞第五章上),“天地氮氮,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第四章下),男和女有 如天 和地,是宇宙万物得以生生不息地存在和繁衍发展的根本和本源。道家更多地承袭了易经的这一思想,认为男女不存在性别上的卑贵差异,他们同样重要,阴阳平衡、交感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万物的和谐和发展。老子在道德经 第一章便开4 7第6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兀

16、 巧年宗明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道家中“有些人还弃绝尘世生活,想靠冥思苦想达到与原始自然力的沟通。他们崇拜妇女,因为他们认为妇女比男人在本质上更接近这种原始自然力,在妇女的子宫里孕育着新生命。正是道家学派发展 了包含在道德经中的高超玄妙的神秘主义,而且 出色地完成了道家第二部著名经典庄子的编写。与此相反,另一些人归隐,只是为了通过服食等其他修行,最终达到长生不老,肉体不朽。为了求长生不老药,他们热衷于各种炼丹术和性试验。他们也崇拜妇女,但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女人身体内含有练就仙丹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两批人都叫道家,因为尽管他们的方法 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得道,。” z ,一)道家的房内术在张道陵创建的时候,汲取了老子的养生理论,采用“玄、素之道”为人治病的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