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社教工作深化发展思路探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6835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馆社教工作深化发展思路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档案馆社教工作深化发展思路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档案馆社教工作深化发展思路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档案馆社教工作深化发展思路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馆社教工作深化发展思路探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档案馆社教工作深化发展思路探析作者:董化斌 杨建伟孟晓华 摘要:档案馆社教工作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要依据自身拥有的资源,以观众为出发点,研究探索不同的活动项目,同时着重突出档案馆社教工作的重点对象,多渠道开展长期深入的学校教育,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档案馆 社会教育 近些年,档案馆面向社会、学校举办了一系列的社教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然而,与付出的努力相比,显得差强人意。档案馆的社会教育是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观众是否参观,参观是否认真,档案馆不容易掌控。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认识和了解顾客,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合顾客的需要而形成产品的自我营销。

2、 ” 因此,笔者认为档案馆若要成为人们积累知识、开拓视野的休闲场所之一,应该从其服务对象观众着手,即社教工作者要在研究观众的基础上开展社教活动,在策划、设计活动项目时,以观众的需求、满意度为社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使档案馆的“产品”社教活动能实现自我营销。 一、区别观众,研究不同活动项目 观众不同,其需求、兴趣就不同。下面分别以中小学生、社会大众、大学生或学者为例进行说明。 1.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活动,要增强趣味性和参与性 中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但同时他们的自制力比较弱,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学习活动中,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因此,在设计活动项目时,要增

3、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让同学们可以动手参与,引起同学们2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控制活动项目的时间,不要超过 40 分钟。了解了这些情况,档案馆社教工作者可以根据馆藏档案或地方特色,设计诸如“角色扮演”、 “场景模拟”等趣味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历史,了解历史。以丰台区档案馆为例,可以设计“建造卢沟桥”项目,首先由社教工作者介绍卢沟桥的历史和建造特点,然后由同学们根据卢沟桥的构造特点,将卢沟桥模型的不同部件,动手组装成一座完整的卢沟桥。以东城区档案馆为例,可以 “北京胡同”为题,设计成面向小学生的游戏项目,标注胡同的名字,或中学生的动手项目, 绘制北京胡同游览图或制作胡同沙

4、盘。通过这些互动项目,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加深学习印象。 2.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活动,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 贴近,绝不意味着机械地照搬,简单地复制,也不意味着被动地跟随;而是要透过客观实际纷繁复杂的表象看到其本质,感受实践的脉动,倾听群众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社会大众的兴趣所在。在此基础上,档案馆不论设计什么样的形式,或展览,或讲座,或宣传册等,都能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例如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商品票证展,展示了方寸票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历史变迁。昔日物资匮乏,一票难求,今日商厦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每位参观者都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再如上述的“北京

5、胡同”项目,胡同文化可以说是北京的精髓所在,档案馆可以利用文、图、音、像的展示,将“北京胡同”“复活”,参观者对任何一条胡同感兴趣,即可用手按此处,或以声音的形式,或以屏幕放大的形式,显示出与此胡同相关的故事,如胡同简介、传说,曾在此居住过的名人介绍及其趣事等,使观众在看、听、动手的过程中,亲近历史,领略文化。这样既可以激发老北京人的怀旧情结,也可以满足新北京人及外地人的游览兴趣。这些就是贴近生活实际活生生的例子。 33.面向大学生或学者的教育活动,要增强学术性和研究性 大学生或学者已具备相当的学识和研究能力,对档案馆的需要一般是为了解决某一课题,或掌握某一方面的素材,他们需要或者最想看到的是

6、原始的档案材料。档案馆可以做的是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而不是替他们研究。例如某大学生或学者研究“留法勤工俭学”课题,到丰台区档案馆查找资料,档案馆需要做的是将馆藏中涉及“留法勤工俭学”的档案与图书资料一网打尽提供给他们,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第一手研究素材。 二、突出教育重点,多渠道进入学校教育 青少年是我国档案馆开展社会教育的重点对象,档案馆社教工作者要在青少年教育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举办相对固定、长期的活动,必须以青少年为对象展开深入研究,多渠道进入学校教育。 在国外考察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档案馆中参观者络绎不绝,尤其是一队队天真可爱的中小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国外档案馆的

7、社教工作不仅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而且进入了教材的编写,学校的历史教材是档案馆与教育机构合作编写的。史密斯博士 1974 年在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上的报告中就陈述过这个问题。他说:“档案工作者,不管乐意与否,必须接受以下事实,即利用档案作为学校教授历史的资料已越来越普遍,并从此被很好地固定下来。 ” 由此可以得出,档案馆参与历史教材的编写是档案走近学生、培养学生档案意识的一个绝佳途径。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家天下”统治思想的禁锢,社会档案意识普遍薄弱,兼之我国档案馆保存的主要是建国后档案,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极不相称等原因,与教育部门合作编写历史教材短期内很难实现。因此,我国档案要进课堂,必须另辟

8、蹊径。 41.将与学校教育内容有结合点的档案提供给学校 各级档案部门积极研究档案与当地学校教育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并将此研究汇总后,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协调,可以由档案部门将有结合点的档案仿制件提供给学校,由此进课堂。例如可以针对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卢沟桥的狮子一文展示丰台区档案馆保存的卢沟桥的相关史料;又如在解说高中一年级语文课本纪念刘和珍君时展示北京市档案馆保存的“三一八”惨案档案,让学生了解惨案发生时京师地方检察厅派人前往现场及医院的调查情形,以及文章中提及的刘和珍、杨德群等死难学生名单。与学校距离比较近的档案馆还可以与学校协调,由社教工作人员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加深学生印象。 2.借学校

9、教育课改之机,使乡土教材进入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 充分利用我国的学校教育处于课改实验阶段这个机遇,积极推进档案馆编写的乡土教材进入当地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究,建立档案馆与教委、学校之间的长效共建机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意味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转变为享有一定课程权力的课程研制者和开发者,这一课程是以实现当地人(学生)、当地学校教育与当地社会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为目的的。而档案馆是保存当地社会记忆的处所,要了解当地社会发展的轨迹,档案馆是再适合不过了。借此良机,各级档案馆可以将利用档案编写的“乡土教材”带入学校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信学生们通过乡土教材的教学环节,可以开展一

10、趟知性的“发现故土”之旅,使其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以及变迁,认识居住的地域和人文环境,逐渐明白家乡对自己的意义,增强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宿感。 3.借新生入学之际,举办“学籍(成长)档案我书写”活动 档案馆要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进行有效协调,争取在每年新生开学5之初,举办一次“学籍(成长)档案我书写”的活动,并将之固化。社教工作人员可以以讲座或展览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学籍(成长)档案包括的内容和整理方法,让学生们明白学籍(成长)档案将记载他们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印迹,并将伴随他们一生,意义十分重大。以此来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表现

11、为自己书写一份完美的学籍档案。同时,还要树立档案意识,主动留存、整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见证,让“成长档案”留住人生最美好的记忆。 4.多渠道促进高校档案教育的完善 促进高校档案教育的完善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建议档案馆与高校档案教育学院沟通,增设“档案社会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培养今后可从事档案社会教育工作与研究的“精英”,为档案馆社会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人才支持。二是建议有关部门与高等院校图书馆沟通,或在图书馆内专设档案查询目录专柜,提供档案目录、索引等检索工具,或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置档案馆查询目录,并与档案馆网站建立链接,消除广大师生与档案的距离

12、感,使查阅档案、利用档案也逐渐成为师生们收集资料、累积知识、拓展眼界的常用途径之一。三是建议档案馆与高等院校建立联系,尤其是与档案有密切关系的专业,如历史、社会学、民俗学、城建、市政与环境等专业,档案馆可派出社教工作者主动为他们举行档案知识讲座,并发放档案馆馆藏简介和专题馆藏介绍等,为学生日后的科研和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总之,档案馆社教工作者要依据自身拥有的人力、财力和馆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本档案馆、本地民众的教育活动形式,拉近档案馆与群众的距离,提高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地位,使档案馆成为人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常用途径之一。 注释: 6姜之茂.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工作.中国档案.1997(7). 佩恩.教育与档案.第九届国际档案大会报告集.1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