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子设备防雷击有关问题的看法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59829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电子设备防雷击有关问题的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电子设备防雷击有关问题的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电子设备防雷击有关问题的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电子设备防雷击有关问题的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电子设备防雷击有关问题的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电子设备防雷击有关问题的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电子设备防雷击有关问题的看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电子设备防雷击有关问题的看法摘要:本文阐述了雷击模拟电子设备的机理,SPD 和类型和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雷击 雷电波形 SPD 近年来,电子信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已深入各行各业,由于这类设备的工作电压和耐冲击电压水平低,极易受到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从而使雷电灾害由电力和建筑物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特别是通讯、信息技术数据中心,计算机中心以及微电子生产行业等由于雷电造成的危害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因为雷击是机率事件,这种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很多人认为只要按照国家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做好避雷针(带)、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建筑物内外的防雷工作就“万事大吉”了。但实际上,当雷击

2、现象发生时,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确实有效地抵御了雷击对建筑物的破坏,同时均匀的避雷引下线与建筑物接地的均压环也起到法拉第网笼的作用,保证建筑物内的人员不致因跨步电压升高而导致触电事故。但这时当雷电击中建筑物防雷装置或击中附近其他建筑物的避雷针(带)并由引下线导人大地时,瞬间内在引下线自上而下的产生一个很强的变化磁场。处在这个电磁场作用下的导体,便会感应产生电压,其数值也可达数十千伏,处在这个磁场作用范围的电气、信号、电源及它们的传输线路都因相对地切割了这个变化的磁场磁力线而产生出感应高压,从而将用电设备击坏。如图 1 所示,如果导体的2形状是开口环形感应电压,便会把几厘米长的空气间隙 a、b

3、击穿发生火花放电。如果导体是一个闭合回路,感应电压会造成一个电流通过,假如回路上有接触不良的接点,这些地方就会局部发热。再有,由于雷电冲击波的能量集中在工频附近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的低端,雷电冲击波能量就容易与工频回路发生耦合、谐振,于是雷电冲击波从电源线路进入电子设备的机率要比从信号线中进入的机率要高很多,据统计,约有 8的雷击损坏电子设备的事故是由电源引入的,因此应特别加强系统中设备电源的防雷措施。l 雷击电子设备的途径及损坏机理雷击过电压损坏设备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受雷电直击,另一种受感应雷影响所致。据统计电子设备受雷电直击而损坏的机率很小,而绝大多数损坏为感应雷造成,雷电行波通过传输信

4、息的电路线传至电子设备使其某些电子元件受损。还有一种情况值得重视的是电子设备附近的大地或其他设备的接地体,因受直击雷引起的电位升高,会使电子设备造成反击,使之对地绝缘击穿。根据传统经验电子设备的地线与电源设备的地线分开设置是减少这种雷电侵入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凡联结有输人或输出线路的电子设备应考虑以上三条侵入途径。不论那种途径侵入的雷击过电压加在电子设备上冲击引起两种过电压,一种是:使平衡电路某点出现超过允许的对地过电压,称为纵向过电压,地电位上升引起的反击也属于从地系统侵入的纵向过电压;另一种是平衡电路线间或不平衡电路线对地出现的过电压称为横向过电压。使用对称传输线的设备,横向过电压是因

5、线路两线间存在不同的纵向过电压;或因纵向防护元件放电性能的分散性(如动作时间有快慢的差别)是造成横向过电压的原因,如果在平衡线路上的两个纵向防护元3件,其中一路故障或失效这就造成了横向过电压的极限情况。对不平衡电路如对连接同轴电缆的电子设备其纵向过电压即横向过电压。雷电冲击过电压可导致绝缘击穿,也可产生过电流。进行纵向雷击试验的目的,在于检验设备在纵向过电压下元器件对地的绝缘。横向雷击试验则是检验两线间出现冲击过电压时设备耐受冲击的能力。在电子设备中,易受雷击过电压损坏的元部件,大多数是靠近设备的入口端,如纵向过电压会击穿线路和设备间起匹配作用的变压器匝间、层间、或线对地绝缘等。横向过电压可随

6、信息同时传至设备内部,损坏设备内的阻容元件及固体元件。设备中元器件受损的程度,取决于元器件绝缘水平,即耐受冲击的强度,对具有白复能力的绝缘,击穿只是暂时的,一旦过压消失,即可恢复。有些非自复性的绝缘介质,冲击时只有小电流流过,一次冲击不会立即中断设备,但经过多次冲击,随着多次冲击的累积可能会使元件逐渐受损最终导致毁坏,这就是为什么在试验时要试验冲击次数,极性和间隔的原因所在。电子元件受雷击损坏的情况,概括起来不外下列三种:(1)受过电压损坏的,如电容器、变压器及电子元件的反向耐压。(2)受过电压冲击能量损坏的,如二极管PN 结正向损坏,冲击危险程度在于流过元器件的过电流大小和持续时间,即能量大

7、小。(3)易受冲击功率损坏的,对元件的危害决定于冲击电压峰值和由此而产生的过电流。2 雷电波形有关雷电冲击波的描述是用波形参数说明,它有峰值波前时间和下降半峰值4时间。如图 2 所示。观测的数据和波形均具有统计特硅,服从某种分布规律,从而统计出雷电流幅值,波头、波尾、陡度、能量等概率分布。多年来,国内外在对线路结构上或进人电子设备的雷电冲击波形进行了很多观测工作,获得了大量的观测资料。一些国家通过现场观测发表了很多测试结果。因观测的地理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即使在同样条件下,观测得到的数据也不尽相同。早先,有些国家观测得到的几百个波形中,对主放电波形的叙述,当不区另别第一次放电或随后各次闪电时,一

8、般认为雷电流在 14 微秒上升到幅值,然后在 40 一 50 微秒内下降到幅值的一半。这就是所谓传统的雷电流波形。正极性闪电的电流波形一般较负极性闪电的波形平坦一些,持续时间较长,上升到幅值的时间约数十微秒,下降到半值时间约为数百微秒。图 2 雷击参数定义在对雷电的研究中,需要在千千万万的实波形中找出典型波形并转化为用数学式表示曲线。比较流行的代表曲线有两种:1波头部分用两个指数曲线之差表示,其公式为:用这公式表示的波形如图 3a,当 i=0 时,电流上升速度 di/dt 最大;而当电流逐渐增大时,di/dt 逐渐减小;到了 i=Im 时,di/dt 变为零。2波头部分用余弦曲线表示其公式为:

9、5用这公式表示的波形如图 3b,当 i=0 时,di/dt=0;随着电流上升,di/dt 也上升;当 I=Im/2 时,di/dt 到达最大值;然后 di/dt 减小;当 i=Im 时,di/dt 降为零。一般习惯于用两个指数曲线之差的形式来表示雷电流波形,并且认为这种表示方式和大多数实际测得的波形比较相似。但是经过近年的观测得到大多数的第一次主放电电流波形在其上升到幅值之前时比较缓慢,然后再转入陡的部分,其波头接近于用余弦来表示的波形。用余弦曲线表示时,因为雷电流最大陡度出现在 Im/2 处,以此进行雷击的电位计算时可以得到较高的结果而偏于可靠。但是,余弦曲线计算较为繁琐,因而往往简化为直线

10、,也就是用斜角波来表示,通过最大陡度和平均陡度的转化,可以使采用斜角波的计算结果和采用余弦波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对于雷电流波形的各个量的标志方法各国也不是统一的。典型的雷电流波形是以 IEC 规定的如图 4 所示,在幅值 Im 以前叫波头部分,幅值 Im 以后叫波尾部分。早先规定由 O 点到幅值的时间叫波头长度,由 0 点到波尾半幅值的时间叫全部波长。但是在实际测量中发现,0 点及幅值这两点的时间很难精确测定的。为了避免测量中出现的含混,IEC 建议测量脉冲电流的实测值按下列方法定义:实效波头时间 T1:脉冲电流的实效波头时间,是指脉冲电流在 10幅值及 906 幅值两个瞬间之间的间隔时间再乘

11、以 125 倍(两个瞬间点 A 和 B 见图 4(a)。实效半幅值时间 T2:脉冲电流的实效半幅值时间 T2,是指实效原点 O-与波形下降到半幅值的瞬间之间的间隔时间。测量脉冲电压的方法与脉冲电流相似,所不同的只是选择参考点 A 的方法不6一样。脉冲电压的实效波头时间 T1 是指从脉冲电压在 306 幅值及 906 幅值两瞬间之间的间隔时间乘以 167 倍。实效原点 O。是指 A 点之前 0.3T1 的一点,如图 4b。一般以分式符号表示波头时间及半值时间(又称波尾),例如 1540便是指波头时间为 15 微秒,半值时间为 40 微秒的波形。通常将雷电流由零增长到幅值这一部分称为波头,只有几个

12、微秒;电流值下降的部分称为波尾,长达数十微秒到几百微秒。在 1995 年的 EIC613121 中的典型 10350us 和 8720us 雷电流波形。1035us 波是直接雷的电流波形,其能量远大于 820us 波,用这种波型来确定接闪器的大小尺寸。820us 波是感应雷和传导雷电的电流波形,用这种波形来检验防雷器件耐雷击能力的一种通用标准。它代表雷电电流经过分流、衰减的电流波,又是线路静电感应电压波和防雷导体通过雷电流时对其附近电气导线的电磁感应过电压波。例如防雷的引下线,建筑物 LPZI 区及其内部计算雷电流的波。由于雷电参数值随地理环境不同,传输线的结构不同,关于国际标准所规定的波形只

13、是推荐,容许各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加以引用或制订。由于我国尚无这方面的资料,故直接引用了 IEC 和 ITU 的推荐波形。对于架空明线的波形采用了我国邮电部门的观测资料制订。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规定了防雷保护区的概念,便于设计者利用系统的层次分析各防雷保护区界面处的金属导体等电位联接和装设过电压保护器去分流和限压的措施,使侵入波干扰信号不断减少。这同我们过去的多道防雷7的保护是一致的,在不同防雷保护区的界面上有不同层次的结合,就是要求注意各个介面处内外系统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即要根据流过电压保护器的电流波形,残压特性和大小,过电压保护器的伏秒特性以及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

14、续流大小等选择过电压保护器才是合理的。3 防雷元件性能防雷元件的冲击特性与试验方法的关系甚为密切,它是规定防雷元件技术参数标准的基础之一。但试验方法又与雷电波形有联系。因为电子设备大都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工作,不同频率范围的通路,对冲击波有着不同的响应。因此,对雷电冲击波形进行频谱分析,无论对电子设备的防雷设计和试验都是有意义的。防雷元件种类繁多,概括起来可分间隙式的(如放电间隙、阀型避雷器、放电管等)和非间隙式的(如压繁电阻、齐纳二极管),再推广一下像扼流线圈、电阻、电容也可归人这一类,从动作时间来说有快慢的区别。使用在电涌保护器(sPD)中几类元件的有关参数,虽然有厂家产品说明,但在选用时有

15、的参数还须注意了解。例如放电管的伏秒特性:表征放电管点火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它反映了各种不同上升速度的电压波作用在放电管上其点火电压和延迟时间的关系。由伏秒特性曲线可以判断放电管的防护能力。放电管属间隙式,有空气间隙、气体放电管等。再如氧化锌压敏电阻,是一种对电压敏感的元件,是一种陶瓷非线性电阻器,有氧化锌、氧化硅。这种元件,其电压非线性系数高、容量大、残压低、漏电流小、无续流、伏安特性对称、电压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电压温度系数小等特点。并且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过电压保护器件。适用于交流电压浪涌吸收和各种线圈,接点间过电压的吸收和灭弧,在电子器件过电压保护中广为应用。在选用

16、时关注的是通流容量;按规定的电流波形,8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施加的冲击电流值,压敏电阻所能承受冲击电流的能力。我国对压敏电阻的考核一般以 820us 波形,在室温条件下,间隔 5 分钟单方向冲击两次后,5 分钟内测试压敏电阻的起始动作电压 Vlma 值的变化率在百分之十以内时,冲击电流的最大幅值定为通流容量。压敏电阻的残压(LJres):压敏电阻通过电流时,在其两端的电压降谓之残压。通常均以规定的波形,通过不同的电流幅值进行残压测试。目前采用 820us 电流波形,以 100A、1000A、3000A、5000A及该元件的满通容量进行残压试验。另外还有半导体浪涌抑制器件:如瞬间二极管,它是一种过箝压器件,简单 TKS,利用大面积硅园锥 P-N 结的雪崩效应实现过箝位,TRS 响应速度快、漏电流小,是极佳的过电压吸收器件。齐纳二极管较为常用,其无极性,正反向具有相同的保护特性,但器件的工作电压至少要为联端的工作电压三倍。其适用于交直流回路,常应用于自动化控制装置的输出回路,即继电器线圈或电磁间线圈两端并联应用。以上各类间隙式,非间隙式和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