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用生命铸就太平洋铁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5846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工用生命铸就太平洋铁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华工用生命铸就太平洋铁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工用生命铸就太平洋铁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侨华人与辛亥百年大型专题主办单位: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中山市外事侨务局画,可以褪色,但历史的真相,却 不会被永久埋没。 美国东部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之间距离超过 4500 公里, 在太平洋 铁路修通之前,美国东西部被崇山峻 岭、浩瀚沙漠重重阻隔,没有一条便 利的交通线路。巴拿马运河也没有开 通,从纽约到旧金山需要乘船绕行南 美洲合恩角, 最短的时间也要 6 个 月,而铁路建成后只需要 7 天。因此, 它被英国 BBC 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 世界七大工业奇迹,后人认为太平洋 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就是这个备受 全世界赞誉的伟大工程, 多少年以 后,才有人开始正视为此做出了重大 贡献的华工。 这是一段不

2、朽的更是不堪回首 的历史。 亚伯拉罕林肯是不朽的。1862 年,刚刚入主白宫的林肯冒着南北战 争的硝烟,签署通过了第一个建设太 平洋铁路法案。法案规定由联合太平 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 共同承建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联 合太平洋铁路的起点站是内布拉斯 加州的奥马哈,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起 点则是加利福尼亚州的沙加缅度。两 个公司东西相向铺筑铁路。 践行林肯这个不朽建设法案的, 有成千上万吃苦耐劳的华工。 太平洋铁路的西段要比东段艰 难得多, 海拔 2100 米的内华达山脉 地势险峻,是修筑太平洋铁路的最大 难关。1863 年 1 月 8 日, 西段铁路在 沙加缅度两条街道的相交处破土动 工

3、。 最初的 40 英里要在崇山峻岭中 穿行,必须建设 50 座桥梁和 10 多条 隧道。喜欢游牧的爱尔兰筑路工根本 无法适应危险且令人疲惫不堪的修 路工程,酗酒、斗殴、持续性的要求增 加薪资, 每天数以百计的劳工逃跑, 工程进展如同蜗行导致中央太 平洋局在两年内只铺设了约 80 公里 铁轨。缓慢的进度使得工程承包商面 临破产。 危急时刻,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 的高管克罗科建议雇用华工。 1865 年 2 月,从加利福尼亚州雇 用的首批 50 名华工, 在众人怀疑的 目光中走上了铁路建设工地。他们盘 着长辫,戴着中国南方特有的圆顶宽 边草帽,手拿镐铲,肩挑箩筐,推着独 轮小车,埋头苦干。刚开始,对

4、华工的 蔑视不光来自白人工人,就连工地负 责人也认为华工体力单薄, 个子矮 小, 根本没能力参加这么艰苦的工 作。 铁路总承包人克罗科一锤定音: “能修建万里长城的民族, 当然能修 铁路。” 超出预期的工程进度立刻改变 了众人的偏见。曾经一度拒绝雇用华 工的加州州长利兰斯坦福在 1865 年 10 月 10 日向总统安德鲁 约翰逊 递交的一份报告中说:“为了解决内 华达工程停滞的问题,我们雇用了一 批中国工人。以劳工阶级而言,他们 沉着而安静。此外,他们非常勤劳,热 爱和平, 耐力也比其他民族强得多。 这些华人的学习能力令人惊讶,他们 很快就学会了未来铁路建设中所需 要的专业技术,而且无论哪一

5、种工作 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 另外,以 工资而言,也是最经济的。”斯坦福建 议再增加华工的人数。 据记载, 从 1865 年到 1869 年 4 年间,约有 16000 多名华工参加筑路 工程,占工人总数的 90%,他们大多 来自广东珠三角地区。在西段全长近 1100 公里的中央太平洋铁路上,有 95的工作是在华工加入筑路大军的 4 年中完成的。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公 司的铁路工人薪水发放记录中,华工 的比例在工程后期甚至高达 95%。华工用生命铸就太平洋铁路横贯东西两岸的美国太平洋铁路以及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是华工用 生命铺就的一条黄金通道, 它们为美国和加拿大带来了狂飙式发展和巨 大的经济利

6、益。 然而, 铁路的每根枕木下面, 都有一具华工尸骨同样的历史,12 年后在修建加拿 大太平洋铁路上重演。 1881 年至 1885 年间兴建的加拿 大太平洋铁路,横跨西部温哥华至东 部蒙特利尔, 是加拿大首条越洲铁 路,曾被反对派讥讽为耗资巨大的荒 唐行为的这项工程,最终创造了两项 奇迹:工程提前五年多竣工;在经济 萧条期内筹款 1.645 亿加元。 加拿大 第一任总理麦当劳爵士曾评述说: “没有中国劳工, 也就没有铁路。”到 1882 年止,9000 名铁路工人中,华人 占 6500 名。 1885 年 11 月 7 日, 在鹰山口的 Craigellachie,当加太铁路公司执行总 裁唐

7、纳德 史密斯举起铁锤, 钉下那 枚大功告成的金质“最后道钉”的一 刻,大部分华工已被解雇。定格这历 史一刻的一幅照片中, 只有一个华 人,可能只是一位厨师或仆人而已。 我们在加拿大采访,听到这样一 个传说:在菲沙河谷中,每铺一米铁 路,就有一名华工死亡。然而修建加 拿大太平洋铁路过程中,华工死亡总 数已无从考究。维多利亚市的华商估 计,仅在 1882 年就有 2200 名华工死 亡。 而美国铁路承建商安达当估计, 死亡人数在 500 到 600 人之间。他们 大多被埋葬在华人墓地里,还有不计 其数的死者, 被草草埋在铁路沿线, 没人知道他们来自何方、 叫什么名 字,就像维多利亚华人坟场内孤独的

8、 墓碑,只是潦潦刻下“无名氏之墓”几 个汉字。 有一个华工在修建加拿大太平 洋铁路时,死在卡加利市附近的摩利 地区, 被埋葬在一座无名冢中。1892 年, 一位无名作家路过这座无名冢, 为他写下了一首诗向西到落矶山耸起的地方, 山顶的白雪映衬着蓝蓝的天。 越过广漠的一川富饶平原, 愉快的农人在收割金色的庄稼。 石头堆加一个生了锈的十字架, 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随处可见。 高高的松树幽幽地摇摆, 那里就有一座无名坟冢。漂泊者终于被他的同伴放在此 安息, 没刻下一行字也未见洒一滴泪。 然而他安息在野花丛中, 宛如在为英雄雕刻的墓碑下长眠。 在十字架上只简单地记着, “为修路而死”, 没有提及他童年的

9、故乡, 也没听说他来自哪个国家,哪个 家族。没有慈祥的母亲为他抚平枕头, 他进入长眠时还在念着她。 她的长明灯在闪烁, 她在等待着儿子的归来。 在她孤寂的梦中, 听到了儿子返家的脚步声。 多年之后这个躁动的胸脯, 终于在野山中找到了长眠之地。夏日的花朵冬天的白雪, 随季节更迭来了又去。 高山昂起强壮的头颅, 守护着许许多多的无名死者。 他们安息在远方,无名无望, 或在林间寂静的空地,或在轻轻 吟唱的小溪旁边。 印第安人的手无法将他们从睡 梦中摇醒, 他们在大地的怀抱中与上帝同在。这首诗,也许可以作为埋葬着众 多筑路华工无名冢上的墓志铭。 姗姗来迟的褒扬, 首次在 1980 年 6 月 16 日

10、, 国会一致通过一项议 案,承认“华裔对加拿大多元文化的 贡献”。 加拿大历史遗迹及纪念碑委 员会,设计了一块铜匾,安置于耶鲁 镇博物馆外,于 1982 年 9 月 25 日揭 幕。铜匾上以中、法、英三种文字,铭 刻铁路华工事迹。生活在加利福尼亚的华侨,把旧金山称为大埠,沙加缅度称为二埠。当年在旧金山上岸的华工,绝大多数“入坑”(沙加缅度) 淘金。 我们沿着先侨的足迹,从旧金山驱车前往沙加缅度,高速公路上的车龙川流不息,而不远处与高速公路并行的太平洋铁路却 萧瑟冷清。那可是穿越整个北美大陆,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1896至1911年,孙中山先生数次横贯美国东西,辗转沿途宣传革 命,发动华侨筹募

11、军饷,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这条蜿蜒3000多公里的铁路。 太平洋铁路的西部终点站就在加利福尼亚州府沙加缅度。火车站至今仍在使用,里面挂着一幅油画,是太平洋铁路贯通时的 情景,画面上的人,除了两个华工外都标注了姓名。陪同我们采访的中山纪念中学校友黄秩崇,指着那幅画义愤填膺地说:“情何 以堪啊!”铁轨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 华工用 青春和智慧铭刻下不朽的历史。 拿的钱 却比白种人少,全部没有人身保险,公司 不承担对工人家属的任何义务除了 要遭遇酬金微薄、 种族歧视和排华浪潮 等不公正待遇外,大量华工在高强度、高 风险的劳动中付出了生命。 他们挑战过工程中最大的拦路 虎塞拉岭通道, 被称为合恩角的花 岗岩

12、石墙是这里最难攻克的险关, 它的 下部是垂直光滑、深不可测的悬崖峭壁。 为了从笔直的山崖上劈出一条双轨宽的 路基,华工发明了滑轮吊篮。他们用芦草 编起一个个篮子, 每个篮子里装一两名 华工, 利用一种滑车装置将篮子吊下悬 崖,在半空中的岩石上凿壁钻孔,填塞火 药。美洲华侨史话 记载:“在修筑 100 英里的塞拉山脉地段的铁路时, 华工的 死亡率高达 10以上。” 他们开凿出世界上最长的唐纳隧 道,一个多世纪之后,这条隧道仍然保护 着穿越隧道的火车,阻挡着风雪。可华工 在开凿这条隧道时, 却连续两年遇上美 国历史上罕见的严冬, 很多从中国南方 来的华工被活活冻死。 一位铁路建筑商 在联邦调查委员

13、会上作证说:“雪崩冲走 我们的帐幕,很多人遭到淹殁;其中不少 要待翌年雪融后才被发现。” 1867 年, 内华达地区遭遇有记载以 来最大的暴风雪, 积雪最厚的时候达到 14 米深,但工人仍被责令继续施工。经常 有人在劳动中被暴风雪夺去生命, 有时 甚至整个营地遭遇雪崩而被掩埋, 许多 人的尸体直到几个月以后冰雪融化才被 发现, 他们已经僵硬的手中还紧紧地握 着铁镐。1868 年, 工程延伸到内华达 山今天的美国人把这段铁路称为 “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约有 1000 名 华工死在这里。1970 年,人们从当地沙漠 中挖出约合 907.2 公斤的华工尸骨。 华工不仅仅只是出卖气力,他们的智慧连

14、美国工程师都不得不叹服。1867 年冬 天,气温降到摄氏零下 23 度,工程因运输 困难而陷入停顿, 工程师们也束手无策。 还是华工点子多,他们铺了一条 59.5 公里 的冰雪道, 利用光滑的路面拖运物资,这 样不但恢复了运输而且加快了工程进度。 在凿穿唐纳隧道后,他们又征服了气温高 达摄氏四五十度的内华达大沙漠和漫无 边际的犹他大盐湖。在中央太平洋铁路与 东段的联合太平洋铁路连接贯通前的最 后阶段,华工接受爱尔兰劳工的挑战展开 筑路竞赛, 西段华工创造了 12 小时铺轨 16.41 公里的世界纪录。 还是太平洋铁路刚动工的时候,煞 有介事的专家们计划用至少 14 年的时 间来完成它。实际上仅

15、用了 7 年时间,这 个计划就实现了。1869 年 5 月 10 日下午 2 点多,沙加缅度向东 689 英里与奥马哈 向西 1086 英里的两支铁路大军,在犹他 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相 接,从此,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 开始连成一体, 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 大西洋的经济大国, 从一个只在名义上 存在的国家, 变成了一个真正完整的国 家,美国经济从这时起进入了狂飙期。 然而,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的那天, 沙加缅度盛大的游行队伍中, 竟没有一 个华工代表。来自旧金山的纳萨尼尔 贝 内特法官发言说,铁路工程的告捷,完全 归功于加州同胞的特殊素质, 只字不提 华工作出的贡献。 只有最初提

16、议招募华 工的克罗科以巧妙的一句话提醒大家: “我愿意提请各位注意,我们建造的这条 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 贫穷而受鄙视, 被称为中国的劳动阶 级归功于他们所表现的忠诚和勤 劳。” 默默流淌的沙加缅度河啊, 你是否 记住了美国移民史上这著名的 “一句话 历史”?一二三原维多利亚大学地理系教授黎全恩 博士说, 维多利亚华人坟场是加拿大最 早的华人坟场,安葬在此的华侨,大多都 是客死他乡还赶不上回乡船期的 “金山 伯”。 1903年以前, 早期华侨的遗骨埋葬 于罗士湾华人坟场西南角的低地。 此地 区经常在暴雨过后水淹,1900年初,狂风 巨浪侵蚀了一些滨海的华人坟冢, 显露 出棺木,卷走了遗骸。维多利亚中华会馆 于1903年购下此地,兴建了华人坟场。 依传统的华人殡葬风俗,遗体下葬7 年后会被掘出,洗净及晒干后,装入木头 匣子内运回先侨的故乡谓之落叶归根。 等待船运期间, 这些骨殖会存放在维多 利亚士多街那幢扁扁正正的砖楼内。层 层叠叠的木头匣子,工整地记了姓名、籍 贯、生卒年月,而且都编了号。这些编了 号的骨殖, 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