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8)(教师版)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764953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8)(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8)(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8)(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8)(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8)(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8)(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8)(教师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8)(教师版)(教师版)试卷题量:31题 试卷总分:150分 试卷限时:120分钟 测评/引用码:FA8PY8r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包括( )。 儿童社会学科知识课程理论 A、 B、 C、 D、【答案】D 【解析】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儿童、社会、知识三大方面。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2、( )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 为班级的主人。 A、班级民主管理 B、班级常规管理

2、 C、班级平行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答案】A 【解析】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实质 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 B、长期性 C、创新性 D、示范性【答案】B 【解析】教师劳动具有连续性、创新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4、( )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3、 A、有效说服 B、榜样示范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价值辨析的概念。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发现自身 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教育的三要素是指(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B、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 C、教育者、教育影响、教师 D、教师、学生、教育影响【答案】A 【解析】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活动过程,它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个基本要素。6、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是( )。 A、埃及 B、伊拉克 C、中国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试卷链接:http:/ 【解析】我国是历史

4、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据历史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中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7、我国西周的六艺教育是指( )。 A、礼、乐、射、祭、书、数 B、礼、乐、射、御、书、数 C、工、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书、传【答案】B 【解析】西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8、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影响以后学习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叫作( )。 A、学习定式 B、学习迁移 C、学习态度 D、学习情境【答案】A 【解析】学习定式是先前学习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既可以带来正迁移,也可以带来负迁移。9、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

5、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原则。 A、启发性 B、巩固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答案】C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 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序,应循序渐进,体现的是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 则。10、下列不属于升学指导的内容的是( )。 A、就业具体指导 B、思想指导 C、复习指导 D、心理指导【答案】A 【解析】升学指导包括思想指导、复习指导和心理指导。就业具体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内容之一。11、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

6、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 A、体育活动 B、课外活动 C、课余活动 D、群众活动【答案】B 【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学生的智力,根据学生自由 选择参加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12、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其核心是(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体验 C、元认知监控 D、对情绪的觉察【答案】C 【解析】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其中,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13、( )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A、德育目标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试卷链接:

7、http:/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答案】A 【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14、婆罗门教的主要教育内容是( )。 A、吠陀 B、梵书 C、森林书 D、奥义书【答案】A 【解析】婆罗门教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其教条,主要教育内容是经典吠陀。15、最早提出“学习过程就是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这一观点的人是( )。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桑戴克 D、班杜拉【答案】B 【解析】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把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组织起来,形成一定联系的过程。16、专家型教师通常是用( ),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

8、学内容。 A、开门见山式 B、迂回曲折式 C、导人式 D、实验式【答案】C 【解析】专家型教师常常用导入式引出要讲的教学内容。17、对弹琴、骑车等活动进行操作的记忆是( )。 A、长久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语词性记忆【答案】C 【解析】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识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18、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其中,( )占主导地位。 A、家庭 B、学校 C、社区 D、社会【答案】B 【解析】在这个教育合力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因为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育目的、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等,在各种教育 中,学校教育有明显的优势。19、

9、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著名的( )。 A、白板说 B、自由教育 C、绅士教育 D、启发式教育【答案】A 【解析】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20、学习程度达到( )时,学习效果最好。 A、50% B、100%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试卷链接:http:/ D、200%【答案】C 【解析】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程度达到150%时,学习效果最好。超过则可能出现“报酬递减”现象。21、下列不属于潜在课程的是( )。 A、学生在学校各种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B、校风、班风 C、开发学生各种潜能的内容 D、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答案】

10、C 【解析】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三类。 开发学生潜能是显性课程的内容。二、辨析题二、辨析题 22、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属于元认知策略。 A、正确 B、错误【答案】0 【解析】提问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属于认知策略。23、中国古代的教育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 A、正确 B、错误【答案】0 【解析】在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在封建社会,“四书”“五经”是教育 的主要内容。24、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 A、正确 B、错误【答案】0 【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

11、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25、刺激分化和泛化是互补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答案】1 【解析】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泛化能使学习从 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分化则能促使人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三、简答题三、简答题 26、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有什么意义?【答案】 【解析】(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2)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3)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效果。

12、27、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的常用方式有哪些?【答案】 【解析】(1)家访。加深家长与老师的感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情况。 (2)班级家长会。这是一种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 (3)家长学校。这能更好配合班主任教育学生。 (4)家长沙龙与家长委员会。 (5)班级网络。这为家校沟通提供了充分保证,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平台。28、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有哪些?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试卷链接:http:/ 【解析】(1)班主任工作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2)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3)班主任工作为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提供了条件。 (4)班主任是

13、学校联系各班级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29、简述分科课程的主要特点。【答案】 【解析】分科课程也被称为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 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强调知识本位。 (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3)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四、材料分析题四、材料分析题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新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了解了课

14、堂,毕竟已经在学校生活了17年。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课堂上,我们才 会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我痛苦地认识到教师职业中一个未被充分认识到的艺术之一,就是课堂管理。刚开始教学 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一起先分析了课堂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 我清楚地记得10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根本 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没有丝毫效果。我就一直催促,仍旧如此。 直到我的指导教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我的指导教师对我说, 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

15、。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教师继续观察课堂并给予我帮助。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 了我的新规则。那天,我的指导教师说,我有些太婆婆妈妈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们进行严格控制。对于犯错达到两次的 学生,我罚他们放学后留校15分钟。我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我被彻底孤立起来。此后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位老师“两全其 美”的做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也讲得很精彩,并且学生们也很 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我被他们围在中间,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问题:请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材料。【答案】 【解析】(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在目标制订过程中要广泛 听取学生的意见,使他们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一致;要采取各种具体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如各种激励或奖励措施。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和 培养积极分子;应该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实验/测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