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污泥及麻黄废渣堆肥化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4718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污水污泥及麻黄废渣堆肥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污水污泥及麻黄废渣堆肥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污水污泥及麻黄废渣堆肥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市污水污泥及麻黄废渣堆肥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污水污泥及麻黄废渣堆肥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污水污泥及麻黄废渣堆肥化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城市污水污泥及麻黄废渣堆肥化研究摘要:本文对城市污水污泥与麻黄废渣进行堆肥无害化处理,考察了温度、水分、pH 及各有机成分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堆肥腐熟度的指标。 关键词:城市污水污泥 堆肥化 麻黄废渣 1 前言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湿污泥约 4.5106 吨,每年以 15%的速度增长7。污泥的成分非常复杂,不仅含有较丰富的氮、磷及多种微量元素和大量有机质,同时还含有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盐分及某些难分解的有机毒物。因此,必须进行适当处理,才能二次利用,否则会引起二次污染。1-4 处理污泥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填埋、投海、焚烧和土地利用2。因环境压力与经济压力的日益增大,世界各国已减少

2、或禁止前三种,而加大以土地利用为主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力度。由于污水污泥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分别占污水处理厂费用的 12 30%和 2050%)2,我国尤其是新疆的污水污泥基本没有正常的出路,给污水厂造成沉重负担。例如,乌鲁木齐市河东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已堆积成山,任意堆放,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研究探索一种适合新疆污水污泥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新疆是我国麻黄素生产基地之一,将麻黄素厂的麻黄废渣与污水污泥进行堆肥化研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服务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2 试验材料 2.1 污泥的来源及成分分析 本试验的污泥来自乌鲁木齐

3、市河东污水处理厂。该厂的污水处理能力为 20 万吨/日,以其中含污泥量 0.02%计,将产生污泥约 40 吨/日。 污泥成分分析1-6结果见表 1。 从表 1 可知,乌市污泥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其堆肥产品的品质会好。氮和钾的含量也较高,对于缺钾的土壤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钾肥来源。污泥中磷的含量偏低,但是磷肥是价格比较昂贵的肥料,因此污泥中的磷作为磷肥的有益补充有价值的。由于对进入市政排污系统的污水缺少严格的质量控制,很难保证污泥中低的重金属含量。与国家标准 GB4284-84 对照可以看出,河东污水厂污泥中重金属除 Zn 外,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而新疆的土壤又是普遍缺 Zn 的,施用污泥有助于补充土

4、壤中的 Zn。因此,该污泥作为农用是无害的,不会对作物产生重金属污染。 2.2 麻黄废渣来源及分析结果麻黄废渣取自新疆制药厂麻黄素车间。用化学分析法测定麻黄废渣的主要成分2,结果见表 2。 从表 2 可知,麻黄废渣中的粗灰分为 16.54%,这主要是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盐;有机物含量为 83.54%,主要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和脂肪,完全可作为堆肥的有机原料。 3. 试验设计5 堆肥化过程是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试验选用的填充料为剪碎的麻黄杆废渣。3把麻黄废渣和污泥进行混合堆肥,不仅能减少环境的污染,降低大量费用,更重要的是能变费为宝,使原来废弃的废渣成为可利用的原料。给麻黄废渣找到了

5、一条合理的出路。试验是模拟大规模堆肥中的一小块污泥微元,可认为与环境没有热交换下,进行九个样的污泥堆肥处理。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堆肥过程是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 pH 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把废弃有机质转化为类腐殖质的生化过程。本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 4.1 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活动和堆肥工艺过程的重要因素。对堆肥过程来讲,温度是其状态的表观体现。所有过程参数的控制都是为了使堆肥时堆体的温度最快上升、维持适当的堆腐温度及顺利地下降。因为堆体的高温才能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在堆体适当的温度范围内有机质降解最快,同时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水分的去除和堆肥温度

6、的下降,结束堆肥。 试验中堆肥的温度随堆肥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 1 所示。 堆肥经历了 24 天的时间。 从堆肥的温度变化情况看,堆肥都经历了完整的升温、恒温和降温阶段。从开始发酵,堆体温度持续升高,在 1-7 天,温度由 17升至 55;保持恒温 5560,持续 18 天左右;随后堆体温度下降到 30。24 天以后,堆体温度保持4平稳,继续监测温度,未见温度有上升。说明堆肥已达稳定。 堆肥过程中,寄生虫和病原菌6被杀死,在 12 天测定细菌数,结果见表 3。实验表明,污泥堆肥经过 9、10、11 三天的 55高温,即可杀灭决大多数的病原菌符合堆肥的卫生学指标,可以安全施用。4.2 水分 在堆肥

7、生态系统中,水分含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因素。水分对于有机物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不可缺少的。堆肥中水分的主要作用在于:1.溶解有机物,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2.水分蒸发时带走热量,起调节堆肥温度的作用。堆肥原料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好氧堆肥反应速度的快慢,影响堆肥的质量,甚至关系到好氧堆肥工艺过程的成败,因此堆肥中水分的控制十分重要。在堆肥过程中,取污泥样品,在 105110的烘箱中烘干 4 小时,称量以烘干损失重量作为水分含量1.2。 堆肥过程中平均水分含量变化见图 2。从图中总的水分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水分的变化不大,在 6975%之间变化,这也是微生物活动的适宜条件。从图 2 可以看出,在

8、达到高温 44后,即第 5 天,大量微生物开始进行有机质的降解,出现了水分含量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完全符合有机质的好氧分解会有水分产生的原理。 C10H19O3N+12.5O210CO2+8H2O+NH3 随后堆肥达到高温 55,水分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好氧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迅速繁殖,进行有机物的降解,放出热量,以维持堆体高温,同时也分解生成水分。到第 17 天,堆肥温度开始下降,堆体的水分也略有降低,堆肥过程结束。 54.3 pH 值 对堆肥体系进行 pH 值的测定。在堆肥过程中,pH 值变化不大,均在 67 之间变化。说明堆肥在接近中性条件下进行。 4.4 有机成分 快速高温堆肥

9、,首要的是热量平衡问题。低的有机质含量产生的热量不足以维持堆肥所需的温度,并且堆肥产品由于肥效低而影响使用。有机质含量过高,又会给通风供氧带来影响,可能造成部分厌氧状态和产生恶臭。堆肥原料适宜的有机质含量为 2080%。本试验的堆肥污泥有机质含量在 5070%之间,因此适宜堆肥。对堆肥体系的有机质、腐殖质、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7作了监测,平均含量变化结果见图 3。从图 3 可以看出:1.随着堆肥的进行,各堆肥有机质均呈现下降趋势;2.腐殖质总的趋势呈下降趋势;3.脂肪、蛋白质的含量也有所下降。4.淀粉的含量由开始的0.18%在第九天即降为零。 本试验把污泥中的有机质划分为淀粉类、类脂物类、蛋

10、白质类、腐殖质类,纤维素类等20。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有机质都应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最终都呈下降趋势。淀粉、蛋白质、脂肪、腐殖质等有机物降解难易程度不同。在中、高温期的降解顺序是:淀粉脂肪蛋白质腐殖质。 应该加以说明的是,本次试验未测定堆肥过程中纤维素的降解情况。文献综述中已提到,纤维素与淀粉、蛋白质、脂肪、腐殖质相比是较稳定的,不易被分解的有机质。 4.5 堆肥腐熟度的初步探讨 6本次试验堆肥产品的腐熟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堆肥的物理性状:(1)本次试验的堆腐污泥,后期温度自然下降,不再上升;(2)堆肥后的污泥含水率下降,呈现疏松的团粒结构,臭味消失。 2.堆肥的化学性状:(1).腐

11、殖质、蛋白质的降解。堆肥过程中,腐殖质和蛋白质的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2)脂肪的降解。脂肪的降解随堆肥的进行逐渐平缓,呈较强的规律性。当脂肪降解平缓时,堆体中降解的主要是腐殖质和纤维素,它们不会产生太多的热量使堆体升温,因此堆体的温度保持平缓。因此,使用脂肪作为腐熟度的指标是合理及可行的。只要处于正常的堆肥状态下,当其中的脂肪降解达到平缓时,说明堆体中的易降解有机物已经降解完全,堆体的温度不会再次上升,堆肥已达稳定。 参考文献1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 南京农学院.土壤农化分析.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3 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环境科学出版社,1983 4 北京大学.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 李国学、张福锁.固体废物堆肥化与有机复混肥生产.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72000 6 食品卫生检疫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营养成分测定方法,GB12394-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