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范围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64226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复习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马原复习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原复习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复习范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P30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 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 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 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哲学的物质范畴是通 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 观实在,那么具有客观实在属性的自然界、社会存在 以及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属于物质的范畴、具有物质的 属性,如运动、时间、空间、规律、生产方式、实践 活动及其结果等,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到一 切领域、一切过程,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物质 是可以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的,体现了唯物

2、 主义的反映论,意识的能动性和世界的可知论观点。2 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 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坚持了辩证唯物 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 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 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 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 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 的统一,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物质观。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P65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 需要。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

3、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 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 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实践 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 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 导实践。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 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 的和基本的观点。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P46(1)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一方面,量变向质变转化,

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 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质变向量变 转化,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 道路。只有质变才有新事物的产生和世界的发展。承认不承认质变,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 发展观的重要标志之一。 “激变论“与“庸俗进化论“。(2)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一方面,量变中渗透质变,这是指在总的量变过 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中渗透量变, 这是指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它每一 步都是新质因素的产生。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 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

5、可以用数量表示的 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 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 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量娈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方法论意义首先,它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 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 重要理论依据。其次,它是我们分析社会发展形式的基本理论工 具,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 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像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 社会的发展也有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等基本形式, 与此相适应,稳定、改革和革命都是实

6、现社会发展的 必要环节。社会主义社会要获得发展,必须在保持稳 定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 定是前提。最后,它是指导我们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 想原则。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把远大的理想目标 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敢想、敢闯的革命精 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既反对因循守旧、 止步不前,又反对急躁、陷于空想。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P6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 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

7、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互相依。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 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 识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 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 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 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 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 不一样。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科学哲学中所谓“观察渗透理论”的 命题,也指明人总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观 察的。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性认

8、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 说明。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 物理解的深度是不样的。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 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 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会导致唯理论的错误,在实践 中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会导致经验论的错误,在实践中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P57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一个重 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 去思考和把握。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列宁指 出,外

9、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活动的 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 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对客观规律 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 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 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 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 重要区别。所以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 合起来。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重点

10、论与两点论是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一种方法论。 两点论是 一种全面观察问题的方法沦。即在考察研究事物矛盾 时,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在研究 某 一矛盾时,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兼顾矛盾 的次要方面。做到统畴兼顾,照顾一般,全面分析问 题。重点论 是一种有重点地观察问题的方法论。即在 考察研究复杂事物的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研 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 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分 清主次,抓住重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重点论与两点论 和辩证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等量齐观, 主次不分。重点是两点中 的重点,不是只顾重点,忽 视一般。辩证法

11、要求将重点论和两点论辩证统一起来, 即既要讲重点论,又要讲两点论。反 对形而上学的一 点论和均衡论。 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我们一定要分清 主次,集中主要精力去解决主要问题,决不可平均分 配力量,眉毛胡子一把 抓。花钱花在刀刃上。但在分 清主次抓住重点的同时,又要统畴兼顾,照顾一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要抓精神 文明建设和法制 建设,反映了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P95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 条件的总和。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地理 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是经常起作 用的必要条件;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它提供生 产和生

12、活资料的来源;制约和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 发展方向;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定条件下(军 事、旅游等)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但它不决定社会 的性质和更替,它的作用的发挥又受社会状况的制约, 因此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 误的。 经济全球化 P194 俗得要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P169 扯淡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P73 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P122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与反复性 P70把握事物的度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 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 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 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这他妈应该是质变与量变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