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归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4144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归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如何理解“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按照不同方法,同一空间可有多种区域名称,区域既可作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2)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同级其他区域的根本之所在。一般认为,区域的特征包含四点: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

2、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案例对比法,这两个区域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可比性)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体现在四个方面地理位置差异:一般情况下,要比较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比较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是其他地理要素产生差异的基础;这里主要比较纬度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 30 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 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差异:着眼于光照、热量和降水等方面着眼于光照、热量和降水等方面。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3、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土地条件差异:不同的经济活动所考虑的侧重点不同,教材主要针对农业条件分析,考虑土壤类型、耕地类型及人均量的多少等。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反思归纳区域对比要从哪几方面展开?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同时利用水面较广的条件可发展水产业;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

4、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等,一年一熟,由于草地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对生活:通过“活动”理解地理环境对住房建设、生活习惯和风俗形成的影响。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要注意自然条件的渐变性,不要机械地划分历史阶段)请以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为例列表比较:(分四时间段)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2)类型:遥感 RS、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3)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2、遥感 (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关键装置是传感器。(2)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的变化;受地面限制少;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用途广。 (3)应用: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6、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3、全球定位系统 (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由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等三部分组成。(2)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 、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2)应用:主要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可涉及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7、。请你列举其具体应用情况: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西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主要景

8、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2、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并非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2)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3)原因:图解分析发生原理【归纳】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干旱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使生态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

9、的不合理利用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3)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注意因地制宜,综合整治。(4)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

10、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分项措施举例说明:【活动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原因与对策学习感悟:学习感悟: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资源现状(1)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2)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维护生物多样性。(3)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

11、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4)破坏森林的危害: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2、热带雨林(1)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东岸)可以伸展到南北纬 15-25 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3)雨林生态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

12、,生物生长迅速。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高温淋洗的作用,土壤贫瘠。植物容易遭受破坏,一旦被毁很难恢复。(4)热带雨林破坏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人类开发过度的焚耕开过度的焚耕开垦,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的开发,商业性的伐木,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垦,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的开发,商业性的伐木,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5)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20 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1970 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

13、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6)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鼓励保护性开发,成立保护基金会,发展生态旅游,如雨林观光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等。问题研究: 湿地的作用:(1)涵养水源(2)蓄洪(3)维护生物多样性(4)调节气候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能源分类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

14、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线。【思考解答】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3、能源基地建设:(1)面临挑战:人均资源量少;人均能源消耗量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安全受到威胁。(2)采取措施: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

15、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绘制山西煤炭外运线路简图。结合教材 P43 页图示说明山西省能源调出将长期保持输煤与输电并重的道理。4、能源的综合利用(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 煤焦化。(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通过工程和生物

16、措施,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P46 图 3.10 工程及生物措施作用说明:(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3)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4) “三废”的治理:废渣:回收再利用;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废水: 沉淀净化。第二节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2)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3)开发注意: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