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初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4138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初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初探天祝一中 蔡庆玲问题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思维源泉。人类之所以能够展开各种思维活动,其前提是因为存在各种问题。当我们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会展开积极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有多种办法供人们选择时,人们就会对这些办法进行分析、比较来解决问题。可见,问题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时代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但是教师决不能在上课时滔滔不绝,叙史自我陶醉。应该设计巧妙地课堂提问,展开生动有效的问题教学,以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实施问题教学

2、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探究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实际 由于很多学生历史基础差,底子薄,老师担心学生答不出,设计的一些问题过于肤浅,流于形式,结果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会没有兴趣参与问题的回答,如“战国时谁灭六国?” “秦统一六国是哪一年?” ,而复杂的、超越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也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可能性,难以建构新知识和探索本质,也同样达不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所以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能力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设计贴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课堂提问。2、问题的探究切忌面面俱到,要有主次之分,能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由教师操纵,导

3、致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被忽视。新课改实施后,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被摒弃后,有的课堂就走向了“满堂问” 。你问我答,热闹非凡。殊不知,问题过多也有害。老师“问”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忙于应付提问,必然会减少思考的时间,课堂效率自然会降低。再者,提问过多,难免会趋于烦琐,致使层次不够清晰,重点难以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养成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如:讲辛亥革命时,学生提出质疑:“同盟会的纲领没有反帝内容,孙中山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幻想,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

4、呢?”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了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3、探究问题不能仅限于课本正文,要注意挖掘隐形知识。在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忽视对结论性文字的分析理解,就让学生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能够从结论性文字,挖掘深意,在问题中开拓思维,如在讲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那么教师可提出问题;“美国是如何确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请分析说明” ,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必修一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让

5、学生在课堂上一直思考,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充满兴趣。 。4、探究问题不能僵化死板,要坚持因人而异,因材而教。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不必受条条框框的限制,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多种设想,鼓励标新立异,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提高。如: 我们在学习必修 1打开外交新局面时,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得以改善,走上正常化。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在冷战的背景下,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够改善?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美国、世界的影响是如何?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由机械式的接受变为主动地自主性学习,实现了思维的升华。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主线,以师生间的探究互动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真正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