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一备课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41084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高一备课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高一备课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高一备课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高一备课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高一备课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高一备课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高一备课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琵 琶琶 行行导学案导学案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 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知识导学知识导学】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 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 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 2白居易,中唐著名_诗人,字_,晚年号_。青年时家境 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 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 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

2、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 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 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的倡导者,在文 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 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 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 种_。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 由,形式都采用_,富于变化。 【基础演

3、练基础演练】 1. 给下列难字注音: 铮( )铮然 贾( )人 悯( )然转徙( ) 荻( )花 霓( )裳琴( )瑟( )琵( )琶( ) 钿( )头 呕( )哑( )嘲( )哳( ) 六幺(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感斯人言( ) 凡六百一十六言( )东船西舫悄无言( ) 自言本是京城女( ) 转徙于江湖间(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却坐促弦弦转急 ) 因为长句 ( ) 初为霓裳后六幺( ) 为君翻作琵琶行( ) 商人重利轻别离( ) 铁骑突出刀枪鸣( ) 整顿衣裳起敛 ) 3.翻译下面的句子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译文: b转徙于江湖间 译文: c使快弹数曲 译文: d是夕

4、始觉有迁谪意 译文: 3. 用“/”标出下列诗句的诵读节拍: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 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2.小序有什么作用?3.读诗,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巩固提升巩固提升】 (一)课内检测 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 A湓湓浦口(pn) 憔憔悴(jio) 六玄玄(yo) B铮铮铮然(zhng) 贾贾人(ji) 荻荻花(d) C虾虾蟆陵(h) 嘈嘈杂(co) 钿钿头(din) D江浸浸月(j

5、n) 呕哑哑(y) 嘲哳哳(zh)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杜鹃啼血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快弹数曲 快:赶快。 B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弦弦掩抑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5.诗人用哪句诗把自己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他们

6、有什么共同命运,是什么作 为桥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二)课外拓展 1.你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至少说出一个。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邯郸冬至注夜思家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 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 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4. 背诵第一、二节;理解分析诗中描

7、写音乐的诗句的特色。 5. 掌握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知识导学知识导学】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 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 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来进行 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 _”作侧面描写。 【基础演练基础演练】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 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 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昔日同学三年,今天终得一聚

8、,“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 “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2. 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琵琶声的粗重,“切切”形容琵琶声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3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 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

9、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 45 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 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 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

10、,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 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 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5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 “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

11、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 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 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有感情地诵读第二段,回答下边的问题,品味诗中的意境。 1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这有什么作用?2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直接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3.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 在。4.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5.朗读、背诵诗的第一、二节,体会诗人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巩固提升巩固提

12、升】 (一) 课内检测 1.诗句默写填空: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_,举酒欲饮无管弦。醉 不成欢惨将别,_。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 _。_,添酒回灯重开宴。 _,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_,似诉平生不得志。_,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_,小弦切切 如私语。_,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 冰下难。_,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_。银瓶乍破水浆迸,_。 _,四弦一声如裂帛。 _,唯见江心秋月白。2.琵琶行序言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 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B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共有的 “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种都不是,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 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 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