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7638144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7.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7.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7.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7.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6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络合滴定的方式 直接滴定 间接滴定 返滴定 置换滴定1、直接滴定法及应用 直接滴定法是络合滴定中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试样处理成溶液后,调节 至所需要的酸度,加入必要的其他试剂 和指示剂,直接用EDTA滴定。 直接滴定:如Zn2+、Pb2+、Cu2+、 Mg2+、 Fe3+等离子。直接滴定法的条件采用直接滴定法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被测离子的浓度cM及其EDTA络合物的 条件稳定常数KMY应满足lg(cMKMY)6 的要求。 络合反应速度要快。 应有变色敏锐的指示剂,且没有封闭现 象。 在选用的滴定条件下,被测离子不发生 水解和沉淀反应。 直接滴定的例子 例如

2、:试样中铅离子的测定。 可先在酸性试液中加入酒石酸盐,将 Pb2+络合,再调节溶液的pH为10左右, 然后进行滴定,这样就防止了Pb2+的水 解,在这里酒石酸盐是辅助络合剂。 金属离子的水解沉淀反应是容易防止的 。滴定时溶液酸度的控制可采用下列方 法:溶液酸度的控制方法 一般都采用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溶液来实现 ,例如:滴定介质的pH值 缓冲溶液pH=46 HAcNaAcpH=56 六次甲基四胺及盐pH=910 NH3NH4Cl2、间接滴定法及应用 有些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不与EDTA反 应,或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这时可以采 用间接滴定法。 如:SO42-、PO43-、Na+,可加入一定过量 的沉

3、淀剂,将被测离子生成难溶沉淀,剩 余的沉淀剂用EDTA滴定。PO43 Bi3(一定过量) = BiPO4 Y4 Bi3+(余量) = BiYNa+的测定 又如:欲测定Na+,而lgKNaY=1.66,太小, 无法用于定量滴定,可以采用下法处理: 沉淀 Na+ + Zn(Ac)2 + 3UO2(Ac)2 + Ac+ 9H2O NaAcZn(Ac)23UO2(Ac)2 9H2O 溶解 NaAcZn(Ac)23UO2(Ac)2 9H2O + 9H+ Zn2+ + 9HAc + Na+ + 3UO22+ + 9H2O 滴定Zn2+ + Y ZnY (Zn与Na相当的量)3 、返滴定法及应用 返滴定法是

4、在试液中先加入已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与被测组分络合完全,剩余的EDTA用另一种金属盐类的标准溶液滴定,根据两种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即可求得被测物质的含量。 返滴定法也称回滴法或剩余量法。返滴定法的注意事项 金属离子与返滴定剂所生成的络合物应 有足够的稳定性,但不能超过被测离子 与络合剂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否则 ,在滴定过程中,返滴定剂会置换出被 测离子,引起误差,而且终点不敏锐。什么情况下采用返滴定法? 返滴定法主要用于下列情况: 采用直接滴定法时,缺乏符合要求的指示剂,或者被测离子对指示剂有封闭作 用。 被测离子与EDTA络合的络合速度很慢。 被测离子发生水解等副反应,影响测定 。

5、 返滴定法测定Al3+ 例如:Al3+的滴定,由于存在下列问题,故不宜采用直接滴定法。 Al3+对二甲酚橙等指示剂有封闭作用。 Al3+与EDTA络合缓慢,需要加过量DTA并加热煮沸,络合反应才比较完全。返滴定法测定Al3+ 在酸度不高时,Al3+水解生成一系列多核 氢氧基络合物,如Al2(H2O) 6(OH) 33+, Al3(H2O) 6(OH) 63+等,即使将酸度提高 至EDTA滴定Al3+的最高酸度(pH4),仍不能避免多核络合物的形成。铝的多核络 合物与EDTA反应缓慢,络合比不恒定,故对滴定不利。 返滴定法测定Al3+ 为避免发生上述问题,可采用返滴定 。 具体的操作是: 先加入

6、一定量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 在pH3.5时,煮沸溶液(由于此时酸 度较大 pH4,故不致于形成多核氢氧 基络合物;又因EDTA过量较多,故能 使Al3+与EDTA络合完全)。返滴定法测定Al3+ 络合完全后,调节溶液pH至56(此时AlY稳定,也不会重新水解析出多核络合物),加入二甲酚橙, 即可顺利地用Zn 2+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主要的反应 反滴定法测铝的主要反应:Al3+ + Y4(过量) = AlY(Al3+络合完全,无色)Y4(余量) + Zn2+= ZnY2(无色)Zn2+ PAN(黄色)ZnPAN(紫红色 ) 从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到,滴定开始前试液呈现 指示剂的黄颜色,而滴定临至

7、终点时,溶液中存 在PAN(黄色),化学计量点后多加一点的标 准液( Zn2+ ),反应生成ZnPAN(紫红色) ,最终溶液呈紫红色为终点。对返滴定剂的要求 作为返滴定剂的金属离子与络合剂生成 的络合物(以M返Y表示)要有一定大的 稳定常数,以保证测定的准确性。 但必须K M返YKM(测)Y ,避免发生以 下反应:M(返) Y M(测)Y M(测) M(返) Y 有少量的M(测) 游离出来,使测定的结果 偏低。对返滴定剂的要求 查金属离子与EDTA生成络合物稳定常 数表得:lgKAlY =16.1 lgKZnY=16.5 ,lgKZnY比lgKAlY稍大一点。由于Al3+与 Y的络合慢,而生成

8、的AlY的离解也慢,在 滴定条件下Zn2+不会将AlY中的Al3+置换出来。 小结:在用返滴定法滴定Al3+时,可以 采用Zn2+作为返滴定滴。4、置换滴定 什么是置换滴定? 利用置换反应,置换出等物质的量的 另一金属离子,或置换出EDTA,然 后再滴定,根据反应物间的关系求出 被测组分的含量,称为置换滴定。 置换滴定的方式 置换出金属离子 置换出EDTA 利用间接指示剂指示终点(3)置换滴定的原理 被测离子与EDTA反应不完全或所形 成的络合物不稳定,可令置换出另一 络合物(如NL)中等物质的量的N,再 用EDTA滴定N,根据反应量的关系, 即可求得M的含量.(4)主要反应 M+NLML+N

9、 .置换反应 NYNY 在一定条件下用EDTA滴定与M 相当量的N例 例如:Ag+与EDTA的络合物不稳定 lgKAgY7.8,不能用EDTA直接滴定,但将Ag+加入到Ni(CN)42溶液中,则发生 :2Ag+Ni(CN)42Ag(CN)2Ni2+ 在pH=10的氨性溶液中,以紫脲酸铵作指 示剂,用EDTA滴定置换出来与Ag+ 相当 量的Ni2+,根据反应中量的关系,即可求得 Ag+的含量。解题思路 欲测定银币中Ag、Cu的含量,根据以上 的讨论,可以怎样进行? 思路: 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 根据铜与EDTA的络合物KCuY18.8,足 够大,可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银可按上面的

10、讨论,用置换滴定法测定 。测定的步骤 试液的制备:根据预测定的数据,称取一定 量的试样(经处理),用硝酸进行分解后, 配制成一定的体积。 测铜:移取一定量的上述试液,加入氨性缓 冲溶液(pH10),以紫脲酸胺为指示剂 ,用EDTA测定Cu。 测银:另取试液,加入HCl,使生成AgCl ,沉淀经分离后溶于氨水,再加入Ni(CN)42 用EDTA滴定析出的Ni2+根据反应量的关系,求出银的含量。(2)置换出EDTA 将被测离子M与干扰离子全部用EDTA 络合,加入选择性高的络合剂L以夺取 M,并释放出EDTA:MY+LML+Y(释放出来) 反应后,释放出与M等物质的量的 EDTA。用金属盐类标准溶

11、液滴定释放 出来的EDTA,根据反应量的关系,即 可求得M的含量。例 例如:测定锡合金中的Sn时,可于试液 中加入过量的EDTA,将可能存在的 Pb2+、Zn2+、Cd2+、Bi3+等与Sn() 一起络合。用Zn2+标准溶液滴定,络合 过量的EDTA。加入NH4F,选择性地将 中的EDTA释放出来,再用Zn2+标准溶 液滴定释放出来的EDTA,即可求得Sn ()的含量。 置换滴定法是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 径之一。(3)利用间接指示剂指示终点 利用置换滴定法的原理,还可以改善指 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敏锐性。 例如:铬黑T与Mg2+显色很灵敏,但与 Ca2+显色的灵敏度较差,为此,在pH=10 的

12、溶液中用EDTA滴定Ca2+时,常于溶液 中先加入少量MgY,此时发生下列置换反应:MgYCa2+CaYMg2+(置换出来)例 例如:铬黑T与Mg2+显色很灵敏,但与 Ca2+显色的灵敏度较差,为此,在 pH=10的溶液中用EDTA滴定Ca2+时, 常于溶液中先加入少量MgY,此时发生下列置换反应:MgYCa2+CaYMg2+(置换出来)例Mg2+铬黑T Mg铬黑T(深红色 ) 置换出来的Mg2+与铬黑T显很深的红 色。用EDTA滴定时,EDTA先与 Ca2+络合,当达到滴定终点时, EDTA夺取Mg铬黑T络合物中的 Mg2+,形成MgY ,游离出指示剂,显蓝色,颜色变化很明显。小结 滴定前加入的MgY和最后生成的MgY 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故加入的MgY不影响滴定结果,所以其量无需严格 控制。 滴定至终点时,看到的是滴定Mg2的 终点,而消耗的EDTA却相当于Ca2+的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