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63308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0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65.020.20 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5322014 代替 DB33/T 532.1-2005、DB33/T 532.2-2005 等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Bulbus Fritillaria thunbergii production 2014 - 12 - 31 发布 2015 - 01 - 31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532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532.1-2005无公害中药材:浙贝母 第1部分

2、:产地环境、DB33/T 532.2-2005 无公害中药材:浙贝母 第2部分:种鳞茎、DB33/T 532.3-2005无公害中药材:浙贝母 第3部分:生 产技术准则、DB33/T 532.4-2005无公害中药材:浙贝母 第4部分:收获与加工,与原标准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浙贝母大棚设施栽培技术; 增加了鲜切片干燥加工方法; 质量标准引用了国家有关标准; 增加档案管理章节; 增加规范性附录A和资料性附录B。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磐安县新渥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鄞州区农技站。

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爱良、张晓明、周晓龙、王兆林、潘世华、周书军。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 532.1-2005、DB33/T 532.2-2005、DB33/T 532.3-2005、DB33/T 532.4-2005。DB33/T 5322014 1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贝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鳞茎、露地栽培、大棚栽培、收获与初加工、药 材质量安全、档案管理及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本标准适用于浙贝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4、,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ZBBZH/ZY/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种鳞茎 用于繁殖的浙贝母地下鳞茎。 3.2 大贝 又称元宝贝,将较大的浙贝母鳞茎的鳞叶掰下,挖去芯芽

5、,加工后获得的形似元宝的浙贝母产品。 3.3 珠贝 将采收的浙贝母鳞茎整个加工成的产品。 DB33/T 5322014 2 3.4 贝芯 浙贝母鳞茎中间的芯芽加工成的产品。 3.5 浙贝片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 4 产地环境 4.1 总则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无污染源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农业生产区域。 4.2 空气 符合GB 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 4.3 水质 符合GB 5084-2005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4.4 土壤 符合GB 15618-1995规定的二级标准。 5 种鳞茎 5.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浙贝1号或阔叶浙贝母、多籽浙贝

6、母等地方品种类型。 5.2 质量等级 浙贝母种鳞茎质量标准见表1,低于三级标准的种鳞茎不能在生产上使用。 表1 浙贝母种鳞茎的质量标准 项目 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净度,% 95 90,95 90, 95 大小,个/kg 40,80 80,120;40 120,280 外观 鳞茎抱合紧密,新鲜、无破损、无病虫斑 鳞茎完整,新鲜、无病虫斑 新鲜、无病虫斑 内质 断面白色均匀 检疫对象 不得检出 DB33/T 5322014 3 5.3 包装 起土后,先在阴凉、通风处摊晾4 d5 d,待表皮风干后包装。可选用干净无污染、透气性好的编 织袋、布袋、篓筐等包装物包装。 5.4 运输 运输时,不能堆压

7、过紧、堆放过高。装车后及时启运,并有防晒、防淋等措施,县外调运时,在运输前应按GB 15569规定的程序进行检疫并附植物检疫证书。 5.5 种鳞茎越夏 5.5.1 田间越夏 5.5.1.1 应选地势高燥、 排水好的砂壤土坡地。 枯苗后播种深度较浅的, 应适当培土, 使深度达 10 cm 12 cm。 5.5.1.2 选择 5 月9 月遮荫度大、在 9 月中旬前收获的作物套种,套种作物在浙贝母植株未枯苗前 种下,或在畦面铺一层嫩的柴梢遮荫和利用田间自然生长的杂草遮荫。 5.5.1.3 及时排水,做到田间无积水。各种田间操作不应在畦面上进行,套种作物应少施化肥。 5.5.2 室内越夏 5.5.2.

8、1 5 月下旬以后,待浙贝母全部枯苗,茎杆与鳞茎分开,且根部干枯后,将育种田浙贝母起土。 将起土鳞茎进行挑选,选健壮无病的鳞茎作种,剔除破损、有病的鳞茎,并按大小分级后沙藏。 5.5.2.2 沙藏时, 先在地面铺一层厚 5cm 含水量 10%15%的细砂土, 上铺一层 8cm10cm 厚的种鳞茎, 再上覆 5cm 细砂土,如此放 3 层4 层种鳞茎,最上层盖细砂土 10cm。 5.5.2.3 贮存期间,定期检查,防止鼠害,保持细砂土 10%15%的水分。 6 露地栽培 6.1 选地和整地 6.1.1 选地 6.1.1.1 浙贝母不宜连作,前作以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为好,轮作间隔时间宜 2 年以上,

9、有条件的地方 可实行水旱轮作。 6.1.1.2 选择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或近中性的沙质轻壤土种植,土壤 pH 值在 5.5 以下, 应施石灰 1025 kg/hm21500 kg/hm2再播种,黏性土壤不宜种植浙贝母。繁种田应注意选择土壤透水性好的(田)地块。 6.1.2 整地 深翻土地25 cm30 cm,碎土耙平,作龟背形畦。畦宽连沟100 cm120 cm,沟宽20 cm25 cm,沟深20 cm25 cm;或做成凹状播种床,中对中宽100cm120cm。 6.2 种植 6.2.1 种植时间 宜在9月中旬10月下旬播种。 DB33/T 5322014 4 6.2.2 种植密度、

10、深度 不同大小的种鳞茎需不同的种植密度和深度,具体见表2。留种田种植深度可略深。 表2 不同大小的种鳞茎种植密度、深度 种鳞茎大小 个/千克 行距 cm 株距 cm 深度 cm 80 1820 1420 510 81120 1518 1214 45 121-160 1015 512 34 160 散播 3-4 6.2.3 播种、覆土 根据种鳞茎大小,在畦面上开沟或在凹面播种床上,按表2密度摆放,芽头朝上,较小的种鳞茎放畦边,将泥土覆盖其上;或两凹面播种床间凸起部分土向两边播种床覆盖,形成排水沟。 6.2.4 畦面覆盖 播种后,用腐熟的有机肥、稻草、芒箕、茅草、废秸秆等覆盖物进行畦面覆盖。 6.

11、3 田间管理 6.3.1 施肥 不应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和污泥。宜使用腐熟农家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限量使用化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繁种田少施或不施化肥,并按NY/T 496规定执行。 6.3.1.1 基肥 翻地时施入充分腐熟栏肥22500 kg/hm230000 kg/hm2或鸡粪6000 kg/hm27500 kg/hm2或商品有机肥(N含量为5%、P2O5 5含量为%、K2O含量为5%、有机质含量为45%)4500 kg/hm26000 kg/hm2。 6.3.1.2 种肥 播种前或播种后覆土前,施钙镁磷肥500 kg/hm2600 kg/hm2加焦泥灰7500 kg/h

12、m2,钙镁磷肥量视土壤肥力而定。 6.3.1.3 腊肥 12月中下旬将腐熟人粪尿或三元复合肥施入畦面,用量人粪尿为15000 kg/hm2或三元复合肥(15:15:15)为300 kg/hm2。 6.3.1.4 苗肥 齐苗后,即施稀薄腐熟人粪尿7500 kg/hm211250 kg/hm2或三元复合肥(15:15:15)100 kg/hm2。间隔10 d15 d,再施一次。第一次苗肥施后2 d3 d施草木灰1500 kg/hm2或硫酸钾80 kg/hm2。 6.3.1.5 花肥 DB33/T 5322014 5 现蕾时施尿素75 kg/hm2,硫酸钾80 kg/hm2。摘花打顶以后,视苗的长势

13、和土壤肥力施肥,施稀薄人粪尿15000 kg/hm222500 kg/hm2或三元复合肥(15:15:15)150 kg/hm2,生长茂盛的应少施氮肥。生长后期视长势用磷酸二氢钾1.5 kg/hm2,兑成0.2%浓度根外追肥。 6.3.2 水分管理 浙贝母播种后,到翌年 5 月上中旬植株枯萎前,土壤保持湿润。雨后及时排水,雨停无积水。 6.3.3 除草 播种后至12月中旬,畦面杂草多时可化学除草,用30%草甘膦水剂,用量为4500 ml/hm2。出苗前后开始不应用除草剂,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人工除草。 6.3.4 摘花打顶 当植株有2朵3朵花开放时,选晴天露水干后摘花打顶,将花连同顶端花梢一并摘除

14、。 6.4 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预报,采用综合防治技术,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减 少农药防治次数,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种类,提倡轮换用药,合 理配药,宜选一药多治的防治方法。不应3种以上药剂同时施用或同种药剂连续使用超过2次。遵循最低有效剂量的原则。 6.4.1 主要病虫害 病害主要有灰霉病、黑斑病、干腐病、软腐病等,虫害主要为金龟子(幼虫为蛴螬)等。 6.4.2 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较好的品种,发病季节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销毁。收获后清洁田园,销毁残枝落叶。 6.4.3 物理防治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每公顷使用 1 盏2 盏,诱杀金龟

15、子成虫。整地时发现蛴螬,进行灭杀。 6.4.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用生物农药多抗霉素、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防治病害。 6.4.5 化学防治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具体可限制性使用的农药 种类及方法参见附录A。 7 大棚栽培 7.1 大棚类型 宜选棚宽为6 m或8 m的标准大棚,配双门、卷膜器、微喷设施。 7.2 整地、起畦 DB33/T 5322014 6 深翻土地25 cm30 cm,碎土耙平,畦宽连沟100 cm120 cm,做成凹状播种床,凸起部分覆土后 形成排水沟,沟宽20 cm25 cm,沟深20 cm25

16、 cm。 7.3 种植 7.3.1 种植时间 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7.3.2 播种、覆土 种鳞茎分档及栽培密度与覆土深度,见本标准表2。 7.3.3 畦面覆盖 播种完成后畦面覆盖见本标准6.2.4。 7.4 棚膜覆盖 宜于11月下旬至12月初进行棚膜覆盖。 7.5 大棚栽培田间管理 7.5.1 温度管理 7.5.1.1 大棚膜覆盖后至出苗前,棚外气温达 20以上时,开门或卷起边膜通风降温。棚外平均气温 降到 10以下时闭棚。 7.5.1.2 从出苗开始,原则上边膜昼夜均卷起通风,当气温降到零下 3以下时,放下大棚膜(边膜 和棚头膜)。倒春寒来临时,温度降到 0以下,晚上将边膜放下。 7.5.2 土壤水分管理 7.5.2.1 棚膜覆盖期间,保持土壤湿润,种植时已经盖好棚膜的,应在播种前后及时调整好土壤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机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