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63162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年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年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年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年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中经未来 2014 年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回顾与年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回顾与 2015 年展望年展望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一)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分析(一)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分析 1、海水环境 2014 年,天津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较去年明显好转,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有所减少,主要分布在汉沽、塘沽邻近海域。全年监测结果显示,秋季(10 月)海水水质状况最好,其次为夏季(8 月) ,春季(5 月)水质状况较差。 其中, 春季符合第三、 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及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 140 平方公里、590 平方公里和 1170 平方公里;夏季符合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类海

2、水水质标准及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 90 平方公里、440 平方公里、840平方公里、518 平方公里和 12 平方公里;秋季符合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及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 340 平方公里、750 平方公里、570 平方公里、220 平方公里和 20 平方公里。 图表图表1:2014 年天津近岸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年天津近岸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季节季节 第二类水质海第二类水质海域面积域面积 第三类水质海第三类水质海域面积域面积 第四类水质海第四类水质海域面积域面

3、积 超第四类水质超第四类水质海域面积海域面积 合计合计 春季 0 1405901170 1900夏季 440 84051812 1810秋季 750 57022020 1560资料来源:天津市海洋局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2014 年度,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约 23%的监测站次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监测指标中,活性磷酸盐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约 5%站次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全部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约 1%站次中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 2中经未来 标准,全部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与 2013 年同期相比,天津近岸海水中无机氮浓度在春季、秋季均有所下降,

4、夏季基本持平;活性磷酸盐浓度在春季有所上升,夏季、秋季有所下降;化学需氧量浓度在春季、秋季有所下降,夏季有所上升;油类浓度在春季有所上升,夏季、秋季均有所下降。 2、海洋生物多样性 2014 年,夏季对天津近岸海域叶绿素-a 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及分布等进行了监测。 (1)叶绿素-a 夏季表层海水中叶绿素-a 平均浓度为 16.0 微克/升,底层海水中平均浓度为 11.4 微克/升,高于往年同期水平。表层海水中叶绿素-a 浓度高于底层,且差异较明显,受浮游植物在水体中层次分布影响较大。 (2)浮游植物 夏季监测共获浮游植物 53 种,分属硅藻门、甲藻门

5、和金藻门;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旋链角毛藻和尖刺菱形藻;平均密度为 7044104个/立方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塘沽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处于中等水平。 图表图表2:2014 年天津市海洋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单位:年天津市海洋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单位:%) 金藻, 1.9%甲藻, 24.5%硅藻, 73.6%资料来源:天津市海洋局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3中经未来 (3)浮游动物 夏季监测共获浮游动物 48 种(类) ,主要分属桡足类、水母类和浮游幼虫,主要优势种为异体住囊虫、强壮箭虫和双毛纺锤水蚤。中小型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 15545.4 个/立方米,大型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 14

6、4.0 个/立方米, 密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港、 塘沽和北塘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 56.7 毫克/立方米,高值区分布在大港、塘沽和汉沽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处于较好水平。 (4)大型底栖生物 夏季监测共获大型底栖生物 61 种,主要分属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主要优势种为凸壳肌蛤。大型底栖生物平均密度为 648 个/平方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港和北塘邻近海域;平均生物量为 121.3 克/平方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港附近海域,凸壳肌蛤所占比重较大;生物多样性指数处于中等水平。 (5)潮间带生物 夏季对独流减河河口北侧滩涂进行了监测,共获潮间带生物 16 种,主要分属软体

7、动物和环节动物,主要优势种为光滑河篮蛤和薄壳绿螂。潮间带生物的平均密度为 1563 个/平方米,低潮区密度最高;平均生物量为 274.3 克/平方米,潮间生物多样性指数处于较差水平。 图表图表3:2014 年夏季天津近岸海域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及优势种年夏季天津近岸海域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及优势种 多样性指数多样性指数 类群类群 种类数种类数(种)(种) 均值均值 变化趋势变化趋势 优势种优势种 浮游植物 53 2.06基本稳定 中肋骨条藻、旋链角毛藻和尖刺菱形藻 浮游动物 48 3.03上升 异体住囊虫、强壮箭虫、多毛类幼虫、双壳类幼虫、小拟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 大型底栖生物 61

8、 2.85上升 凸壳肌蛤 潮间带生物 16 1.95上升 光滑河篮蛤、薄壳绿螂、海豆芽、红明樱蛤、彩虹明樱蛤、光滑狭口螺和四角蛤蜊 注: “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是指近 5 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的趋势。 资料来源:天津市海洋局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4中经未来 2、主要海洋功能区 2014 年,对天津主要海洋功能区监测结果表明,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到的鸟类种类有所减少, 湿地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内海水水质状况一般, 沉积物质量较好, 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海水增养殖区及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

9、(1)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贝壳堤区域、 牡蛎礁和七里海湿地区域组成, 总面积 359.13 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 45.15 平方公里,缓冲区 43.34 平方公里,实验区 270.64平方公里。 2014 年监测结果显示,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贝壳堤、牡蛎礁和七里海湿地区域地形地貌均无明显变化, 植被分布状况基本稳定。 贝壳堤区域植物主要为碱蓬、 盐地碱蓬、 芦苇、碱蒿、地肤、狗尾草等常见草本植物;七里海湿地核心区芦苇覆盖度达 80%,株高一般在1.2 米-1.5 米,最高可达 2 米左右,与狭叶香蒲、碱蓬、碱菀等植物混生;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

10、分布区域未发生变化,生长区域仍为大苏庄贝壳堤实验区。 (2)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2014 年度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水水质一般,水体中主要超标物质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其中全部站位活性磷酸盐均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66.7%的站位无机氮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监测要素均未超标。 夏季监测共获浮游植物 38 种,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浮动弯角藻和克尼角毛藻,平均密度为 444104个/立方米,多样性指数处于较好水平;浮游动物 31 种(类) ,主要优势种有异体住囊虫和强壮箭虫, 小型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 26146.6 个/立方米, 大型浮游动物的平均密

11、度为 251.4 个/立方米,多样性指数均处于中等水平;大型底栖生物 32 种,优势种有凸壳肌蛤和高塔捻塔螺,平均密度为 440.0 个/平方米,多样性指数处于中等水平。 5中经未来 (3)海水增养殖区 天津市海水增养殖区主要分布在汉沽大神堂邻近海域,养殖方式为底播增养殖,2014年主要养殖毛蚶、 菲律宾蛤仔、 青蛤、 栉孔扇贝和缢蛏, 养殖面积 2000 公顷, 养殖产量 7000吨。 监测结果显示,增养殖区海水中主要超标物质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 pH,其他监测要素均满足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增养殖区内水体仍呈富营养化状态, 近几年营养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富营养化程度加重。 综合分析水质

12、、沉积物、生物质量监测数据,2014 年度天津市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为 93.6,综合环境质量等级为优良,能满足养殖功能要求。 (4)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区 2014 年共监测海水池塘养殖面积约 8670 亩,养殖生物种类为南美白对虾,养殖时间为5 月至 10 月,年产量约 369 吨;监测工厂化养殖面积约 35000 平方米,养殖主要品种为红鳍东方鲀、半滑舌鳎、青石斑、老虎斑、赤点斑、珍珠龙胆石斑鱼等,年产量约 500 吨。 3、陆源污染物排海 2014 年对天津市 14 个主要入海排污口、3 个排污口邻近海域以及永定新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 3 条主要入海河流进行了监测。 监测

13、结果表明, 我市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比例较低; 北塘入海口、 大沽排污河和子牙新河入海口邻近海域环境状况较 2013 年无明显改善;永定新河、蓟运河、潮白新河水质均为劣类。 (1)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 2014 年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共 14 个,其中排污河口 10 个、市政排污口 2 个、其它排污口 2 个。监测结果显示,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次数占监测次数的 8.5%,低于 2013 年。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 悬浮物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其中化学需氧量超标站次比为 91.5%,悬浮物为 11.0%,超标情况与 2013 年基本持平。 6中经未来 (2)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状况 2014

14、年对北塘入海口、大沽排污河和子牙新河 3 个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综合监测结果显示,3 个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均不能满足周边海洋功能区环境要求,其中北塘入海口和大沽排污河入海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 子牙新河入海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差。 (3)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 2014 年对永定新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入海污染物监测结果表明,由河流携带入海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超标站位比分别为 100%、100%和 68.2%。其他监测指标中,氨氮超标率为 50%,铅超标率为 31.8%,镉和石油类超标率均为 27.2%,六价铬超标率为 2.3%,重金属铜、锌、汞、砷均未出

15、现超标。上述三条河流水质均劣于第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二)天津市海洋灾害情况分析(二)天津市海洋灾害情况分析 1、赤潮 2014 年天津近岸海域发现 1 次赤潮,主要发生区域为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附近海域,最大面积约为 300 平方公里,持续时间为 8 月 26 日至 9 月 25 日。本次赤潮为复合型赤潮,赤潮生物在爆发初期为多环旋沟藻, 中期为米氏凯伦藻和叉状角藻, 后期为离心列海链藻和海洋原甲藻,末期为叉状角藻。其中,米氏凯伦藻和多环旋沟藻均为有毒赤潮生物种,赤潮发生期间, 对赤潮发生区域内缢蛏和毛蚶体内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进行了检测, 结果均为未检出。 图表图表4:2010-201

16、4 年天津管辖海域赤潮情况统计(单位:次)年天津管辖海域赤潮情况统计(单位:次) 年度年度 赤潮发生次数赤潮发生次数 主要赤潮生物主要赤潮生物 2010 年 2 夜光藻、威氏圆筛藻-尖刺菱形藻 2011 年 0 无 2012 年 2 丹麦细柱藻、柔弱伪菱形藻、短角弯角藻、诺氏海链藻、旋链角毛藻、中肋骨条藻 2013 年 3 夜光藻、尖刺拟菱形藻、红色中缢虫、中肋骨条藻、诺氏海链藻、窄面角毛藻、柔弱拟菱形藻 7中经未来 年度年度 赤潮发生次数赤潮发生次数 主要赤潮生物主要赤潮生物 2014 年 1 米氏凯伦藻、多环旋沟藻、叉状角藻、海洋原甲藻、离心列海链藻 资料来源:天津市海洋局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2、土壤盐渍化 2014 年 4 月份对大神堂和马棚口两条断面进行了土壤盐渍化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土壤盐渍化较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一线,与 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机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