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_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校订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31354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ember_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校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Member_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校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Member_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校订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Member_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校订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Member_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校订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ember_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校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ember_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校订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部分)(信息技术部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一一) 提提高高信信息息素素养养,培培养养信信息息时时代代的的合合格格公公民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 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 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二二) 营营造造良良好好的的信信息息环环境境,打打造造终终身身学学习习的的平平台台 以高中信

2、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 育资源,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 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三三) 关关注注全全体体学学生生,建建设设有有特特色色的的信信息息技技术术课课程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 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 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 色发展。(四四) 培培养养解解决决问问题题的的能能力力,倡倡导导运运

3、用用信信息息技技术术进进行行创创新新实实践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 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 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五五) 注注重重交交流流与与合合作作,共共同同建建构构健健康康的的信信息息文文化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 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 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二、课程设计思路二、课程设计思路(一)(一) 课程设计

4、思路与模块结构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 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第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第三,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 2 学分。必修部 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 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 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

5、的前提。该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 践为主线,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应用信 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 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构 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建议该模块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包括“选修 1: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 2:多媒体技术应用” “选修 3:网络技术应用” “选修 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 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 块,每个模块 2 学分。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

6、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 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模块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 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在选修部分的 五个模块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 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为增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五个选修模块并行设计, 相对独立。各选修模块的开设条件有所不同,各学校至少应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 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中的两个,也要制定规划,逐步克服经费、

7、 师资、场地、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开出包括“人工智能初步”在内的所有选修模块,为学 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建议将选修模块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或以后开设。其中“算 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数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相衔接,应在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或以后开 设。 信息技术的部分相关内容安排在“通用技术”科目中,如在其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II”中设置有“控制与设计”主题,在选修部分设置有“电子控制技术”和“简易机器人 制作”两个模块。 针对确能代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但对条件要求较高,不宜在国家课程中硬性规定的 内容,允许自行开发相应的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学校还要善于发现确有信息技术天赋 和特长的学生,并给予专

8、门的培养。 应维持学生较长的信息技术学习历程,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如果学生仅修 4 个学分, 建议分布在两个学年里完成。例如,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必修模块,高中二年级第一 学期完成一个选修模块。 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之间的关系结构如下图:(二)关于学业的认定(二)关于学业的认定修满 4 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其中必修 2 学分,选修 2 学分。建议有 兴趣、有潜能的高中学生再加修若干学分,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三)标准体例说明(三)标准体例说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撰写,采用“内容标准” “例子” “活动建议”相结合的形式。 其中内容标准是主体,例子是对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

9、对教学活动方式的建议和 引导。 内容标准的撰写,首先坚持灵活性,既给出每一部分的基本要求,又给教材编写、教 学活动和工具的选用等留有多样化的发挥空间;其次注重时效性,以保证在本标准实施期 间对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持续的指导意义。 例子是对内容标准的提示,是对内容标准的进一步解释和具体说明,考虑到课程标准 灵活性与时效性的要求,有些内容标准的描述比较概括,所以通过例子对其进行提示和解 释。但例子仅仅是提示,不是内容标准的具体规定。另外,例子中内容的时效性往往较差, 但例子中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举一反三,长期生效。 活动建议用于启发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实施。(四)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四)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

10、动词为帮助理解,下表列出了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及对应的学习目标和掌握水平: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必修必修 2 学分学分选修选修 2(x)学分学分 xxxxxssXxxX 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 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 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描述、列举、列出、了解、熟悉理解水平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 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 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 整理信息等解释、比较、检索、知道、识别、理解、 调查知 识 性 目 标低高迁移应用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 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 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

11、理联系等分析、设计、制订、评价、探讨、总结、 研究、选用、选择、学会、画出、适应、 自学、发现、归纳、确定、判断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尝试、模仿、访问、解剖、使用、运行、 演示、调试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 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等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发布、交流、 运用、使用、制作、操作、搭建、安装、 开发、实现技 能 性 目 标低高熟练操作水平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 和工具熟练操作、熟练使用、有效使用、合乎 规范地使用、创作经历(感受)水平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 感性认识亲历、体验、感受、交流、讨论、观察、 (实地)考察

12、、参观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 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关注、借鉴、欣赏情 感 性 目 标低高领悟(内化)水平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 良好的价值观等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增强、 提升、保持三、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 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 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 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 下三个方面。 (一)(一)

13、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 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 技术的发展变化。(二)(二)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3.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 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 相关性。 5.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6.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14、。 7.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 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8.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 基本思想方法。(三)(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 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0.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 地使用信息技术。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

15、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四、内容标准四、内容标准(一)必修课程(一)必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 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本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 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16、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 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 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 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 4 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一)信息获取(一)信息获取1 1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 势。 例 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不同 阶段。(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2 2活动建议活动建议 信息技术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比如 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