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2857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 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部 分)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2.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300 分。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两卷。第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 140 分。第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 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

2、学科综合。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 10 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 15 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

3、地理科目各 100 分。2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历 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 ,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

4、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例例 l l (2011 海南单科卷)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说明】 本题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熟练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本题选项设置干扰有效,层次感较强,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例例 2 2 (2

5、01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7) (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 年 2 月,由精3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1943 年 10 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

6、征军兵力总计达 40 余万人,伤亡接近 20 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9 分)【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与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及其相关的国际国内的背景知识。关于本题,考生必须知道:中国的抗战事业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远征军的英勇作战,表现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远

7、征军以巨大的伤亡代价而获得了最后胜利,必然增强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例例 3 3 (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说明】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提炼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文学成

8、就。通过材料介绍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受到欢迎,传播范围广,超过了儒、释、道三教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小说蓬勃发展的现象背后,深层的原因是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蓬勃发展,广泛传播。4(二)调动和运用知识l.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例例 4 4 (2011 年新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

9、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说明】 本题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要求考生正确理解西周分封制与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差异,理解西周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题目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强调人文意识的培养,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和较高的学科素养。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例例 5 5 (2011 年全国卷)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

10、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说明】 本题以华盛顿建筑规划设计理念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美国政治文化的认识。题目设置情境新颖,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和宽广的学科视野,要求考生对美国历史和政治文化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有一定认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学科材料和知识的能力。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例例 6 6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日双方对 1894 年 7 月 25 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 点 45 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

11、史称:“7 点 52 分,彼我相距约 3000 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5【说明】 本题是一道史学方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1894 年的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前奏,也是日本实现其侵略目标的重要步骤。在中日两国都增兵朝鲜之时,双方的战争态势已是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丰岛海战哪方首开战端就成为一个必须探清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当事者双方的记载是互相矛盾的,这表明,

12、当事双方及研究者受各自立场、利益、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将直接影响着对同一个事件叙述和解释的真实可靠性。因此 A 为正确项。反观其他各项,B 项为一般陈述句,但与材料主旨无关;C、D 两项只是说明了文献资料特别是原始记录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但却与题干主旨相互矛盾。因此作为史学方法题,必须把握题干材料所表达的完整意思,使答案与题干意思紧密相扣,成为合理的逻辑关系。(三)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例例 7 7 (2007 年宁夏文综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

13、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回答下列问题(1)牛顿说:“假如

14、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说明】 本题需要通过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信息的提取和对史实的概括,客观叙述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以及影响牛顿的两位“巨人” 。同时要求在全面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6的基础上,概括描述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正面和负面影响,其中包括:牛顿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牛顿确立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牛顿的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

15、想及某些杜会科学研究产生的负面影响。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例例 8 8 (2007 年全国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摘自人权宣言 (1789 年)材料二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 , “人人有直接或通过自由选择的代表参与治理本国的权利” ;“人人有权工作、

16、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 , “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 , “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 “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 ,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 “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 ;“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 (1948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 5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湿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